短篇鬼语集未语无痕

第582章 万丈鬼

清晨的薄雾如轻纱般笼罩着周家村,远山如黛,近水含烟。,狐¨恋′闻·学! ¨首_发^村口的稻田里,露珠在稻叶上闪烁,宛若撒了一地的碎钻。几声鸡鸣犬吠打破了宁静,炊烟袅袅升起,又是一个平凡的乡村清晨。

周太琴起了个大早,麻利地生火做饭。她是个西十出头的农村妇女,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她独自带着十岁的儿子小豆丁守在老家。虽然辛苦,但她勤快能干,把几亩田地打理得井井有条,日子倒也过得去。

“豆丁,起床了!太阳晒屁股了!”周太琴朝里屋喊道。

小豆丁揉着惺忪的睡眼走出来,嘟囔着:“妈,今天星期六哩...”

“星期六也得吃饭!快去洗脸,吃完饭写作业。”周太琴把热腾腾的稀饭端上桌,又夹了一碟咸菜。

母子俩正吃着,隔壁王婶急匆匆跑来,神色慌张:“太琴,不好了!我家老黄牛昨晚不见了!”

周太琴放下碗筷:“怎么会不见?是不是挣脱绳子跑出去了?”

“不知道啊!我家那口子一早就去找了,现在还没回来。你能不能帮我去东边山坡找找?我担心牛跑那边去了。”王婶焦急地说。

周家村东边有片荒坡,杂草丛生,平时很少有人去。周太琴犹豫了一下,但看着王婶着急的样子,还是答应了。

“豆丁,你在家写作业,妈去帮王婶找牛,很快就回来。”周太琴嘱咐道。

小豆丁乖巧地点点头。

周太琴跟着王婶出了门,在村口分头寻找。她朝着东边山坡走去,一路上呼唤着“哞哞”,希望能听到老黄牛的回应。

东山坡地势较陡,树木稀疏,但杂草比人还高。周太琴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不时拨开挡路的荆棘。己是深秋时节,风吹过枯草,发出沙沙的响声。

她在山坡上转悠了半个多小时,既没看到牛的踪影,也没听到任何动静。正当她准备放弃时,忽然瞥见远处草丛中有个棕黄色的东西一闪而过。

“老黄!”周太琴惊喜地喊道,急忙追过去。

她拨开层层杂草,往前追赶。那棕黄色的东西时隐时现,引得她越追越深。不知不觉中,她己经爬到了东山坡的最高处。

这时,周太琴突然停下脚步,感觉有些不对劲——东山坡虽然陡,但绝没有这么高!她回头望去,顿时愣住了:下面的周家村变得极小,房屋如积木,人影如蚂蚁。′x-i\n_t/i·a!n~x`i?x_s-..c_o!m?

这怎么可能?东山坡她来过无数次,从没有过这样的高度感!

周太琴心里发毛,强自镇定地继续向前寻找。忽然,她脚下一滑,整个人向下坠去。幸运的是,她抓住了一丛坚韧的野草,勉强稳住身形。

她心惊胆战地向下望去,顿时倒吸一口冷气——脚下仿佛是万丈深渊,深不见底!云雾在脚下缭绕,根本看不到底部的景象。

“这...这是怎么回事?”周太琴喃喃自语,浑身发抖。东山坡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深渊!

她死死抓住草根,一点点向上爬。每挪动一下,她都胆战心惊,生怕掉入那无底深渊。终于,她爬回了安全的地方,瘫软在地,大口喘气。

过了好一会儿,周太琴才鼓起勇气再次向下望去。令她困惑的是,那万丈深渊依然存在,深不见底,令人眩晕。

她不敢久留,连滚带爬地向山下跑去。奇怪的是,下山的路似乎格外漫长,她跑了许久才回到山脚下。回头望去,东山坡依然如故,并不显得特别高耸。

周太琴心神不宁地回到村里,王婶迎上来:“太琴,找到了!老黄自己跑回来了,真是怪事...”

周太琴勉强笑笑,没提自己在山上的诡异经历,只说是没找到。

回到家里,小豆丁正在写作业。周太琴心神不宁地准备午饭,切菜时差点切到手。

“妈,你怎么了?”小豆丁敏锐地察觉到母亲的不安。

“没事,就是有点累。”周太琴摸摸儿子的头,强颜欢笑。

接下来的几天,周太琴尽量不去想东山上的怪事。但她发现,自己开始对高度产生了莫名的恐惧。甚至站在凳子上取东西时,都会感到头晕目眩,仿佛脚下是万丈深渊。

一天傍晚,周太琴在院子里收衣服。她踮起脚去够晾衣绳上的衣服,忽然间,她感觉脚下的土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那片令人心悸的万丈深渊!

周太琴尖叫一声,猛地向后跌坐在地上,浑身发抖。

小豆丁闻声跑来:“妈!你怎么了?”

周太琴指着面前:“那、那里...深渊...”

小豆丁困惑地看着平整的院子地面:“妈,哪里有什么深渊啊?就是平地嘛。,小?税_宅^ ¨最!欣*漳*结+哽^芯?快`”

周太琴揉揉眼睛,再望去时,院子果然恢复了正常。但她心中的恐惧却挥之不去。

此后,这种诡异的幻觉出现得越来越频繁。有时她在井边打水,会觉得井口突然变得无比巨大,深不见底;有时走在田埂上,会觉得两旁的土地塌陷成深渊

;甚至有一次在厨房做饭时,她觉得地面裂开,下面是万丈虚空。

每次出现这种幻觉,周太琴都会惊恐万分,而旁人却什么也看不到。

村里人开始传言周太琴“中了邪”,见了她都躲着走。小豆丁在学校也被同学嘲笑,说他妈妈“疯了”。

周太琴的丈夫周建军闻讯从外地赶回来,带妻子去县医院检查。医生做了全面检查,却说周太琴身体一切正常,建议去省城看心理医生。

周建军不信邪,又请来了村里的神婆。神婆做了法事,喝了符水,情况依然没有好转。

周太琴日渐消瘦,精神恍惚,不敢独自出门,生怕一不小心就跌入那无形的万丈深渊。

一个雨夜,周太琴从噩梦中惊醒,梦见自己坠入无边深渊。她心跳加速,冷汗淋漓,摸索着想要开灯。

突然,她僵住了——在黑暗中,她看到卧室的地面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那片熟悉的万丈虚空。而她的丈夫就睡在虚空边缘,随时可能坠下去。

周太琴吓得不敢动弹,轻声呼唤:“建军...建军...别动...”

周建军被唤醒,打开灯:“怎么了?”

灯光一亮,幻觉消失了。周太琴扑进丈夫怀里,泣不成声。

周建军心疼地抱着妻子,决定第二天再去省城求医。

就在这时,小豆丁揉着眼睛走进来:“爸妈,怎么了?”

突然,小豆丁瞪大了眼睛,指着父母床前:“那是什么?”

周太琴和周建军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却什么也没看到。

“豆丁,你看到什么了?”周建军紧张地问。

小豆丁声音发抖:“好像...好像有个很深很深的洞...里面有好多人影...”

周太琴闻言,脸色煞白。这是第一次有别人也能看到她的幻觉!

周建军看着妻儿的反应,心里明白了八九分。他沉吟片刻,说:“明天我去请个人来。”

第二天,周建军请来了村里最年长的九叔公。九叔公己经九十多岁,是周家村最见多识广的老人。

九叔公听完周太琴的描述,又听小豆丁说了那晚看到的情景,捋着白胡子沉思良久。

“这不是普通的病。”九叔公缓缓说道,“这是‘见万丈’了。”

“见万丈?”周建军不解。

九叔公点点头:“老辈人传说,有些人天生就能看到常人看不到的‘万丈虚空’。那不是什么深渊,而是阴阳两界之间的缝隙。能看到它的人,往往是有阴阳眼。”

周太琴颤抖着问:“那为什么我以前看不到,现在突然能看到了?”

九叔公沉吟道:“可能是在东山坡上遇到了什么,打开了你的‘天眼’。至于豆丁...”他看向孩子,“可能是血脉相连,偶尔也能窥见一斑。”

“那怎么办?能不能治好?”周建军急切地问。

九叔公摇摇头:“这不是病,怎么治?只能学着与它共存。老辈人说,见万丈的人虽然痛苦,但也有特殊的能力,能感知常人感知不到的东西。”

周太琴闻言,心如死灰。

九叔公走后,周太琴哭了整整一天。但哭过之后,她反而想通了——既然无法摆脱,不如试着接受。

她开始仔细观察那“万丈虚空”,发现它并非总是恐怖骇人。有时,虚空中会浮现出一些模糊的景象,像是远方的山峦、陌生的面孔、甚至从未见过的奇异花卉。

周太琴不再一味地恐惧,而是尝试理解她所看到的一切。她甚至开始记录每天看到的景象,画成简单的图画。

渐渐地,她发现这些景象并非毫无规律。有时她看到的陌生面孔,第二天会在村里新来的客人脸上找到相似之处;有时看到的山峦景象,后来证实是远方某地的真实地貌。

最神奇的是,有一次她在虚空中看到一个老人跌入深坑的景象,第二天就听说邻村有老人失足落井的消息。

周太琴意识到,她看到的可能是未来的预兆或是远方的实时景象。

一天下午,周太琴在院子里缝补衣服,忽然眼前又出现了万丈虚空。这次,她清晰地看到小豆丁在村口小桥上玩耍时跌落水中的景象。

周太琴心中一紧,急忙跑向村口。果然,小豆丁正和几个孩子在桥上打闹,眼看就要跌下去!

“豆丁!小心!”周太琴大喊一声,冲过去一把拉住儿子。

小豆丁吓了一跳,回头看见母亲苍白的脸:“妈,怎么了?”

周太琴紧紧抱住儿子,心跳如鼓。她第一次感谢这诡异的能力,让她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从此,周太琴开始悄悄利用她的“见万丈”能力帮助村民。她“看到”谁家房屋有隐患,会委婉提醒;“看到”谁可能会遭遇意外,会设法避免。

村民们逐渐发现,周太琴虽然还是偶尔会突然惊恐失措,但她似乎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大家不再躲避她,反而有事会来请教她,还时不时送些鸡蛋、菜之类。

周太琴学会了与“万丈虚空”共存,甚至开始感激这份诡异的能力。它虽然带来

恐惧,但也赋予了她保护所爱之人的力量。

一年后的某个清晨,周太琴起床后忽然发现,那困扰她许久的万丈虚空幻觉消失了。她站在院子里,看着坚实的大地,恍如隔世。

小豆丁跑过来:“妈,今天好像没听你说看到那个了?”

周太琴微笑着摸摸儿子的头:“嗯,可能它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吧。”

后来周家村流传起一个说法:万丈鬼不是来害人的,而是来选“通灵人”的。被选中的人会经历恐惧和痛苦,但一旦学会驾驭这种能力,就能成为守护村庄的“灵媒”。而当选定的灵媒能够胜任时,万丈鬼就会悄然离去。

周太琴从未确认过这个传说真假,但她知道,那段经历改变了她的生命。她依然偶尔能感知到一些常人感知不到的东西,但不再以恐怖幻觉的形式出现,而是一种微妙的首觉。

每当夕阳西下,周太琴会站在院子里,望着远方的东山坡。那里依然平凡无奇,但她知道,在某些人眼中,它可能连接着另一个维度的时空。

世间万物,肉眼所见未必是全部。在那看似平凡的表象之下,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维度,等待着特定的人在特定的时刻去发现。恐怖与恩赐,有时只是一体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