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鬼语集未语无痕

第166章 宋定伯捉鬼

王大民最喜欢看鬼故事,尤其是古代那些智斗鬼怪的故事。!咸?鱼/墈\书? ¢首·发+每天下了工,别的工友要么打牌喝酒,要么去县城里找乐子,唯独他喜欢窝在工棚的角落里,捧着那本翻烂了的《古代志怪故事集》看得津津有味。

"南阳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问之,鬼言:'我是鬼。'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言:'我亦鬼。'鬼问:'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遂行数里..."

王大民每次读到宋定伯的故事,都会不自觉地念出声来。他太喜欢这个故事了——宋定伯多聪明啊,遇到鬼不但不怕,还能骗鬼背他过河,最后把鬼变成羊卖了换钱。王大民常常幻想,要是自己也能遇到个鬼,一定要学宋定伯那样,好好戏弄它一番。

"大民,又看那破书呢?"工友老张叼着烟走过来,"天天看鬼故事,小心真招来鬼。"

王大民嘿嘿一笑:"怕啥?我要是遇到鬼,就学宋定伯,把它变成羊卖了换酒喝!"

"你就吹吧!"老张摇摇头走了,"真遇到鬼,不尿裤子才怪!"

王大民不以为意,继续沉浸在鬼故事的世界里。他今年三十五岁,在县城建筑工地干了快十年,皮肤晒得黝黑,手掌上全是老茧。家里有老婆和六岁的儿子,住在离县城五十里外的胡家村。每个月发工资,他都会寄大部分回家,自己只留一点零花钱买烟和二手书。

这天晚上十点多,王大民刚洗完脚准备睡觉,手机突然响了。是妻子李秀兰打来的。

"大民,小宝发高烧了,烧到西十度,村里的赤脚医生看了说不行,得送县医院..."电话那头,李秀兰的声音带着哭腔。

王大民一下子从床上弹起来:"别急别急,我这就回去!你们现在在哪?"

"还在家...我、我背不动他走那么远..."

"等着,我马上回去!"

王大民挂掉电话,手忙脚乱地穿衣服。工友们都被吵醒了,老张问:"咋了?出啥事了?"

"我儿子发高烧,我得赶紧回去!"王大民边说边往门外冲。_如/闻′王^ \更~辛¢醉~全`

"这大半夜的,哪还有车啊!"老张在后面喊。

王大民跑到县城汽车站,果然,最后一班车己经开走半小时了。他在车站门口急得首跺脚,掏出手机想叫个黑车,可这深更半夜的,打了几个电话都没人接。

"五十里路..."王大民咬了咬牙,"走回去!"

他摸了摸口袋里的三百块钱和那本随身带着的《古代志怪故事集》,迈开步子往胡家村方向走去。

县城的路灯渐渐被甩在身后,王大民走上了乡间土路。月光很亮,照得路面泛着惨白的光。夜风凉飕飕的,吹得路边的杨树叶子沙沙作响。王大民走得很快,心里只惦记着儿子的病情,对周围的黑暗并不在意。

走了约莫两个小时,王大民来到了一片河滩地。这是清水河的一段,夏天水浅,可以踩着石头过河。月光下,河水泛着银光,河滩上的鹅卵石像无数只眼睛,静静地注视着他。

王大民正要下河,忽然看见河滩上坐着一个人影。他吓了一跳,定睛看去,是个穿白衣的老人,背对着他,似乎在低头摆弄什么。

"大爷,这么晚了您在这干啥呢?"王大民走近几步问道。

老人缓缓转过头来。月光下,他的脸白得吓人,眼睛却黑得深不见底。"等人。"老人说,声音沙哑得像砂纸摩擦。

王大民心里一颤,这老人的样子让他莫名想起书里描述的鬼。但他很快镇定下来——这世上哪有什么鬼?不过是个古怪的老人家罢了。

"大爷,天这么晚了,您等谁啊?要不我送您回家吧?"王大民好心地说。

老人摇摇头:"我在等一个背我过河的人。"

这句话像一盆冰水浇在王大民头上。背过河?这不正是宋定伯故事里的情节吗?他不由得后退半步,心跳加速。

"你...您家在哪边?"王大民强作镇定地问。¢齐′盛^晓!说?枉? ¢庚*薪+蕞`全.

"对岸。"老人指了指河对面,"我腿脚不便,过不了河。"

王大民咽了口唾沫。他忽然注意到,老人的白衣在月光下竟然没有影子。而且这么近的距离,他听不到老人的呼吸声。

"难道..."一个可怕的念头闪过他的脑海,"难道这真是...鬼?"

王大民想起宋定伯的故事,决定试探一下:"大爷,您...您不是人吧?"

老人突然笑了,露出两排发黄的牙齿:"小伙子眼力不错。我确实不是人,我是鬼。"

虽然有所准备,但亲耳听到"鬼"字从对方口中说出,王大民还是感到一阵眩晕。他的双腿开始发抖,手心沁出冷汗。但奇怪的是,恐惧中又夹杂着一丝兴奋——他真的要像宋定伯那样,亲身经历一场人鬼奇遇了!

"那...那您等的人来了吗?"王大民强忍着恐惧问。

"来了。"鬼盯着他,"就是你。"

王大民倒吸一口凉气。他想起宋定伯的应对方法,决定依样画葫芦:"巧了,我也是鬼。"

鬼眯起眼睛:"哦?新死的?"

"对,新死的。"王大民顺着说,"还不太懂规矩。"

鬼上下打量他:"难怪身上还有人味。你要去哪?"

"胡家村。"王大民说。

"顺路,我也要去那边。"鬼站起身,王大民这才发现它根本没有脚,白衣下空荡荡的,"背我过河吧。"

王大民的心跳得像擂鼓,但想到生病的儿子,他咬咬牙蹲下身:"好,我背您。"

鬼轻飘飘地趴到他背上,出乎意料的轻,就像背着一团空气。但那种刺骨的寒意却透过衣服钻进王大民的皮肤,让他浑身起鸡皮疙瘩。

走进河里,冰凉的河水没过脚踝。鬼在他耳边问:"新死的鬼,都像你这么重吗?"

王大民想起故事里鬼怕唾液的情节,故意咳嗽几声,往河里吐了口唾沫:"可能是我死的时候喝水太多了。"

鬼突然在他背上扭动起来:"你...你吐口水了?"

"啊,不好意思,嗓子痒。"王大民假装抱歉,心里却暗喜——看来书上说的是真的!

过了河,鬼从他背上下来,脸色更难看了:"你真是鬼?"

"当然。"王大民硬着头皮说,"要不我怎么敢背您过河?"

鬼盯着他看了许久,突然说:"我们鬼最怕什么,你知道吗?"

王大民心里"咯噔"一下——这是在试探他!他努力回忆书里的内容:"怕...怕公鸡叫?"

"还有呢?"鬼逼问。

"怕...怕阳光?"

"还有呢?"鬼的声音越来越尖锐。

王大民额头冒汗,突然灵光一闪:"怕人的唾液!"

鬼的表情一下子变得狰狞:"你果然是人!"它伸出枯爪般的手,"我要吃了你!"

王大民吓得魂飞魄散,转身就跑。但鬼的速度更快,眨眼间就飘到他面前拦住去路。月光下,鬼的脸开始扭曲变形,嘴角裂到耳根,露出满口尖牙。

"等等!"王大民急中生智,"您...您不是说要去胡家村吗?我可以继续背您!"

鬼停下动作,似乎在思考。王大民趁机说:"我力气大,背您走得快。您要是吃了我,还得自己走,多累啊!"

鬼歪着头看他,突然笑了:"有道理。那你继续背我吧。"

王大民战战兢兢地蹲下,鬼又趴到他背上。这次,那种寒意更重了,王大民感觉自己的血液都要冻住了。

"走快点。"鬼在他耳边说,呼出的气像冰渣子一样冷。

王大民加快脚步,心里盘算着对策。他想起了宋定伯最后把鬼变成羊的情节,但不知道具体怎么操作。就在这时,他听到远处传来一声鸡鸣。

天快亮了!

背上的鬼突然剧烈挣扎起来:"放我下来!天要亮了!"

王大民死死抓住鬼的"腿"(虽然摸不到实体,但有种抓住冰冷雾气的感觉):"再坚持一下,马上到村子了!"

"放开我!"鬼尖叫起来,声音刺得王大民耳膜生疼,"不然我让你不得好死!"

王大民吓得松了手,鬼立刻从他背上飘起,像一阵白烟般向远处遁去,临走前还回头恶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我记住你了!"

鬼消失后,王大民瘫坐在地上,浑身发抖。刚才的经历太真实了,完全不是看书时那种隔岸观火的感觉。他能清晰地回忆起鬼身上的寒气,那种非人类的触感,还有最后那个充满恶意的眼神...

"不是故事...真的不是故事..."王大民喃喃自语,突然弯腰干呕起来。

当第一缕阳光照到河面时,王大民终于勉强站起来,跌跌撞撞地向村子跑去。他的衣服被冷汗浸透,脸色比鬼还白。

到了家,李秀兰看到他的样子吓了一跳:"大民!你怎么了?脸色这么难看!"

"小宝...小宝怎么样了?"王大民气喘吁吁地问。

"烧退了些,但还是得去医院。"李秀兰担忧地看着他,"你没事吧?怎么走夜路回来?"

王大民想告诉妻子自己遇到了什么,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谁会信呢?连他自己都还半信半疑。

"没事...就是走得太急,累着了。"他勉强笑笑,"快,我们带小宝去医院。"

去医院的路上,王大民一首心神不宁,总觉得有什么东西在暗处盯着他。经过那片河滩时,他死死盯着窗外,生怕再看到那个白衣鬼影。

从那天起,王大民变了。他再也不看鬼故事了,那本《古代志怪故事集》被他扔进了灶膛。晚上睡觉必须开灯,稍有风吹草动就会惊醒。工友们笑他:"怎么,真遇到鬼了?"他只是苍白着脸摇头,再也不提宋定伯的故事。

有时深夜醒来,王大民会感觉床边站着个白衣人影,但开灯后又什么都没有。他知道,那个鬼没有忘记他,也许某天夜里,它会再来找他...

而最讽刺的是,曾经最

爱鬼故事的王大民,现在连听到"鬼"字都会吓得发抖。真实的恐怖,远比故事可怕千万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