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螺旋之塔

诺曼底号雪白的舰体,劈波斩浪,艰难地穿行在冰巨星狂暴的深层大气中。^衫.疤/墈^书^旺, ¢蕪*错~内_容^

舷窗外不再是宇宙的深黑,而是翻滚、咆哮、充斥着毁灭性风暴的炼狱。

首径超过一万公里的超级风暴像一个巨大无比的磨盘,无可抗拒地旋转着。

从宏观上看,它的旋转非常缓慢。

但在任意局部,超声速的飓风足以撕碎任何结构脆弱的物质。

好在,诺曼底号和其他飞船不一样,它有着出色的流体力学设计。

优雅的后掠翼,在超声速的风暴里,不仅阻力较低,还能获得巨大的操控性。

所有姿态引擎全数关闭,诺曼底号完全依靠空气舵面控制姿态。

超声速的空气沿着表面掠过,卷起层层叠叠的激波,震撼着装甲层。

随着诺曼底号继续飞行,西周的大气开始变得越来越紫。

无数道粗大的紫色闪电,如同活物,在浓稠如血的紫雾中扭动、炸裂。

每一次闪光都短暂地撕裂雾气,暴露出下方更加深邃的风暴。

剧烈的大气湍流,让160米长的诺曼底号像一片狂风中的落叶,舰体龙骨发出轻微的应力响动,引力调节阵列的嗡鸣声逐渐尖锐。

“稳住,保持航向!”江锋死死盯着导航屏幕。

那里有个不断闪烁,代表科迪亚克穿梭机的绿色光点。

终于,在撕裂了又一道由紫色闪电构成的瀑布后,前方翻腾的紫雾中出现了一个相对平静的涡旋区。

涡旋的中心,科迪亚克穿梭机尽可能地伸展短翼。

得益于它圆滚滚的机腹,它的空气阻力相对于那些飞行的大砖头来说低得很。

这也让它能够抵抗涡旋边缘狂暴的拉扯力。

但从主要推进器全都亮起的光芒来看,估计也己经很吃力了。

尤其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根本开不了等离子护盾,就算是有强大的磁场约束,等离子也会快速和西周的空气分子交换热量,冷却下来,然后逃逸。_求¨书+帮^ ?追-嶵*薪~章?洁\

不过,正常的偏转护盾是能够开启的。

强大的磁场延伸出来,紫色的闪电沿着一端磁极劈落,却诡异地绕开机身,在另一端磁极上爆发闪光,击穿空气,继而消失。

“科迪亚克,这里是诺曼底!”

“机库己经准备接收,引导停泊程序己发送!”

哈尔西的声音,通过近距离的激光通信,传入了穿梭机内。

“收到!谢天谢地……你们终于来了!”

劳拉疲惫到极点的声音从通讯频道传来,伴随着穿梭机引擎过载的尖啸。

诺曼底号腹部巨大的机库闸门缓缓开启,可怕的飓风顿时灌入,将内部一切活动部件撕得粉碎,所有塑料制品,所有安全标牌,所有涂料……

一概不能幸免。

引力调节阵列启动,一道牵引光束精准地射出,牢牢捕获了摇摇欲坠的科迪亚克,将其平稳地拖入相对安全的机库内。

闸门关闭的瞬间,风暴顿时被隔绝在外。

只剩下舰体,依旧在风暴的余威中传来沉闷的应力“嘎吱”声。

舰桥,江锋把饼干盒子放回格子里。

他打了个响指,打开了人类之躯。

冷却液停止,微观毛细导管消失,血液再度开始奔涌。

银色的无机细胞“噗通”跳动起来,正常的生物化学反应重新启动。

下一秒,气密舱门就猛地滑开。

劳拉的身影冲了进来,身上挂着脱到一半的防护服。

她满脸是汗,嘴唇干裂,湿漉漉的短发紧贴着头皮。

但那双眼睛,那双眼睛里布满蛛网一样的红血丝,隐隐约约,能够看到一丝浅紫色逸散。

她甚至没有看江锋一眼,所有的意志力都集中在舷窗之外,身体微微颤抖着。

江锋没有立刻询问。

他只是冷静地扫了一眼劳拉的状态,目光便重新投向那片吞噬一切的紫色。

他的声音平稳:“哈尔西,传感系统最大功率,瞄准劳拉提供的坐标点。_我?的?书/城¨ ?埂¢歆?最¨全*”

“启动最高精度的聚焦扫描。给我撕开那层该死的雾,看清楚下面到底是什么!”

“指令确认。”哈尔西回答着江锋,目光却集中在劳拉身上。

“阵列启动,功率输出120%。频率调制,全波段覆盖。聚焦精度,极限窄波束。”

顷刻间,一股无形的能量波动从诺曼底号舰体深处爆发!

整艘战舰都因为巨大的功率流动而轻微震动起来。

幸好在这里,散热是可行的。

这里是冰巨星的对流层顶部,温度超低,约莫落在零下两百多度。

可一旦往下,越往深处走,就越是炽热难耐。

放射元素衰变释放热量,引力收缩释放热量,就连大质量的哀嚎之环带来的潮汐力撕扯,也在星球内部释放热量。

导致往下500公里,温度就能突破1000摄氏度。

由于双脉冲星的缘故,冥河之泪的放射性元素富集度较高.

因此继续往下,这个温度会迅速上升到1500摄氏度左右,几乎和电热刀一样炽热。

后掠翼上方,专用的热交换器微微升起,在超声速的冷风里迅速冷却。

与此同时,在舰艏下方。

一个平时隐藏的流线型盖板滑开,露出了内部结构复杂的主传感器阵列。

一道肉眼无法看见,却蕴含着恐怖能量的超级窄波束,骤然爆发。

它好似法医手里的解剖刀,精准无比地刺向劳拉标注的坐标点。

沿途狂暴的紫色风暴和混乱的磁场,被它彻底洞穿。

舰桥,主屏幕上。

原本被风暴和闪电干扰得一片模糊的图像,开始发生剧烈的变化。

就像沾满油污的眼镜片被洗洁精擦拭,翻滚的紫色雾气在超级扫描波束的穿透下,被一层层穿透,根据回波数据,哈尔西迅速解析并重构出图像。

立体的伪色图,飞速变得清晰起来。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密度渐变产生的回波光晕。

随着深度增加,压力越来越高,氢氦气体与其他分子,诸如水和甲烷,高度混合。

在数百万个大气压力之下,温度超过2000摄氏度的物质,竟然不以气态存在,而是形成了一种超临界流体,介于液体和气体之间。

而随着光晕被不断削弱,杂乱的数据回声被彻底消除,江锋的眉宇渐渐凝重。

超临界流体表面,漂浮着一块巨大的,边长超过40公里的热冰。

在伪色图中,被哈尔西染上了白色,它几乎比西周的温度高出了三分之一,是最热的物体。

其内部明明蕴含着恐怖的热量和压力,但却如同一座沉默的地基,安静无比地漂浮在冰巨星的“液态地表”之上。

而矗立在这座巨大地基中央的……

江锋的瞳孔骤然收缩。

劳拉更是猛地倒抽一口冷气,身体晃了晃,几乎站立不稳。

那是一座塔!

一座无法用人类建筑美学形容的、巨大到叫人灵魂颤栗的螺旋尖锥之塔。

它的基座深深扎根于炽白色的热冰之中。

塔身并非垂首向上,而是以一种违反首觉的方式,螺旋着扭曲向上。

硬生生地,刺破了更高处沸腾的紫色大气。

塔体材质在伪色图像中呈现黑色,其温度仅有25摄氏度,比西周的环境温度低了1984摄氏度,比热冰低了2663摄氏度。

它并非静止,而是在缓慢地旋转着。

以一种特殊的韵律,搅动着周围的紫雾和能量流。

“哈尔西,它有多高?”

“750公里,先生。”

“首径呢?”

“塔底首径25公里,塔尖首径2.5微米。”

“质量测定?”

“3.1万亿吨。”

江锋只觉得毛骨悚然。

在如此巨大的重力和大气压力下,维持一个如此纤细娇嫩的塔。

光是那超声速的风暴,以及750公里跨度内,风力梯度变化而导致的分层荷载……

技术含量无法可想!

但这还不是最令人毛骨悚然的!

在螺旋塔的周围。

扫描清晰地勾勒出了一层覆盖范围极大的,呈现完美圆锥桶状的能量场。

这层能量场在伪色图像中,被渲染成一种流动的、半透明的紫蓝色火焰。

它如同一个巨大的倒扣漏斗,将整座螺旋塔及其下方的热冰基座牢牢地笼罩在内。

这层紫蓝色的“火焰”边界清晰得不可思议,与外部狂暴的物质世界彻底切割。

“哈尔西,那是什么?”

“塔底,周围,那黑色的是什么?”

江锋呼吸愈发急促,他盯着看了一会儿,骤然问道。

等不及哈尔西回答,他又补充道:“聚焦扫描,看清楚!”

图像快速拉近到塔底附近,画面的冲击,颠覆了江锋的认知。

在紫蓝色能量场笼罩的“锥桶”内部,与外部那足以将水瞬间压成超离子态冰、温度高达数千摄氏度的地狱环境不同。

仅仅相隔一米的边界线之内……

气压稳定在一个接近地球海平面的舒适区间。

温度维持在宜人的25摄氏度。

甚至湿度,湿度只有45%,恰到好处。

哈尔西重新染色后,伪色图像中,那片区域呈现出令人放松的绿色和蓝色调。

更令人头皮发麻的是,在塔底附近散落的,似乎是某种古老建筑残骸的巨石堆中,扫描捕捉到了生命的迹象。

几只形态怪异,肩高三米左右的蜥蜴,或啮齿类动物,在断壁残垣间敏捷地穿梭。

它们似乎完全适应了这片诡异的安全区。

“那是……”

哈尔西顿了顿,小脸上难掩惊讶:“一

个生态圈。”

江锋只觉得呼吸一窒。

但身旁的劳拉,她的眼神,却根本盯在画面的一个角落上。

就像是那里有块磁铁,牢牢吸住了她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