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收到录取通知后

周家的喜事,让这个院子中不少和周家关系好的人都上门前来祝贺,这一下午,周家的人是来了走走了来,就没有停歇过。^天!禧·晓¨说`徃¢ *免·沸/阅?毒*

周怀安回到家中的时候,还有好几个巷子中的妇女在那里和母亲拉家常,说着一些祝贺的好话,夸奖着周芸的好。

“你家的这个大姑娘不光人长得水灵漂亮,还聪明,这一下子就成了我们这附近几个大院的第一个大学生,这可是给我们嫁到都争光了!”

“谁说不是啊!我打小就看这闺女聪明,将来一定有出息,现在看到了吧!你们周家这是生了一个女文曲星啊!”

周母在旁边笑着合不拢嘴,说道:“哪有你们说的这么好,就是运气好罢了!”

周怀安看了一眼正房客厅的聊天众人,也没有过去,首接将手中提着的鱼拿到厨房门口,倒进了一个大水缸中,这个水缸还是周怀安让去年让父亲买的。

平时钓鱼回来,将吃不完的先养着,慢慢吃,这样家里还能见天的能吃到荤腥,只有冬天的时候闲着,天气一暖和,就洗干净备用,周怀安也从没有让家里人失望过,缸中鱼从没有断过,大的二三斤,小的一斤左右。

就是院子中谁家要是有个啥急事,需要用鱼的什么,有时候也过来找周母换一条,只是一般情况下周母都不给人换,所以也就断了那些占便宜的人想法。`欣¢纨_夲/鰰~占+ ¢首~发*

就在周怀安将三条大鱼放进水缸的时候,厢房的大姐和小妹一起出来了,看到周怀安正在放鱼,小妹好奇的赶紧跑过来看。

“二哥,你这次钓的这是什么鱼,这么大,好吃不好吃?咱家可是两天没吃鱼了,今天中午咱妈会不会做鱼吃啊?”

“想吃鱼啊?”

“嗯”

“就你嘴馋,天天想着肉吃,妈不是今天中午刚给你炒腊肉吃了吗?这晚上就又想再吃一条鱼啊!”

大姐走过来,戏谑的说着小妹,但是脸上的高兴那是一点也不掩饰,明显人逢喜事精神爽。

周怀安也高兴大姐考上大学,对着大姐说:“姐,你考的是那个学校?什么专业?快让我看看你的通知书!”

“哈哈哈,我还以为你不想知道呢!走吧!给你看看,就是不知道你考没考上中专或者高中,到时候你可别嫉妒哦!”

“我至于吗?你等着,过几天我也给你一个惊喜!”

三人一起去了姐姐的闺房,周怀安看着姐姐的录取通知书,看着简单的封面,很有年代感,当看到姐姐被外语专业录取,心中惊讶。`二_八_看-书^网¨ .无+错/内_容¢

“大姐,你要学外语啊!那你以后是不是要做个翻译或者外交官啊!”

“这我也不知道,以后毕业了就知道了,就看分到哪里!”

“这个好,以后工作肯定也好,哎,就是不知道你学的是哪国的外语?”

三人正说着话,就看到母亲掀开门帘进来了,那满面春风的得意和上扬的嘴角,如何也压制不住,很明显,今天算是在院子中扬眉吐气了!

“你们三个在这里干啥,走,咱们做饭去,等会你爸还有你们大哥就要回来了,今天正好咱家庆祝庆祝!”

“老三,你去在杀一条鱼,杀一条大的,今天我给你们做红烧鱼吃,好久没这么开心了!”

“好嘞,我这就去,今天让我大姐休息,谁让她给你争光了!”

“就你嘴贫,不想干活就明说,还给我耍小心思,行了,我去杀鱼吧!”

大姐很聪明,也很体谅自己这个弟弟,看着一身是汗的弟弟,就知道钓鱼也不是那么舒服的事,要不然前院三大爷为啥空手回来的多!

此刻中院的几乎人家也是一样,在家里议论着周家大闺女考上大学的事情,易忠海是这个院子的一大爷,也是轧钢厂的高级钳工,夫妻两个没儿没女,平日里过的也比较朴素,为人也很低调。

看到人家儿女成才,心中很不是滋味,但是他知道,自己年轻时,逃难来西九城,当时遇到了兵灾,受了伤,这一辈子都可能不会有自己的孩子了,心中就非常的难过。

好在妻子对他是不离不弃,且将这难以启齿的事揽到自己身上,对外都说是自己的身体不好,生养不了孩子,让易忠海才不至于丢了男人的脸面。

这也是这么多年来,夫妻二人相濡以沫原因,都是受过苦,受过罪的人,互相都理解,唯一的遗憾就是随着年龄增大,没有一儿半女在膝下,担忧以后两口子的养老问题。

易家的对面是贾家,贾家则是另一幅样子,贾家的儿子吃玉米面糊糊,就着咸菜,对媳妇和老娘问道:“我看今天前院那边很热闹,这是发生了啥事?”

秦淮如看了一眼自己的婆婆,小声的说道:“我下午好像听院子邻居说,东跨院的周叔家大闺女考上了大学,上午邮递员将通知给送来了,三大妈就满院子的给宣扬,所以好多人都过去看热闹去了!”

“一个赔钱货,读那么多书有啥用?光是浪费钱,有这些钱还不如买点肉吃,老周家也不

是啥好人,那周老爷子活着的时候,这院子可没人敢惹他们,不就比其他人家住进来早吗?少和他们家来往,我们两家可没有交情!”

贾张氏之所以这么说,一个是心里嫉妒,再就是以前搬进来的时候,周老爷子为人倨傲,不愿和这些后来搬进来的人打交道,所以院子中的众人很少有人能说的上话的。

再就是周家以前的日子过的还算是比较好,院子众人羡慕也很正常,贾张氏就是个爱占便宜的人,但是从没有在周家占过便宜,这不就记恨上了吗!

这个大院,前后来了走了的住户不少,但是剩下的这些基本上都是老住户,但是最先住到这里的就周家和后院的聋老太太最早了!

这些住户,哪家没给贾家借过东西,贾家也是从来只借不还的,所以就没人在上当借东西了,这也是贾家的老贾解放后去世有关,当时贾东旭还没到年龄上班,所以日子过的艰难,贾张氏才会这样没脸没皮的去“借”。

周家因为人口多,也就借了一次,再就没有救济过,所以这就让贾张氏记恨上了!儿媳妇秦淮茹可是不知道这其中的过节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