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4章
他们或许看不懂那篇高深的社论,但他们,却能从这篇质朴的报道中,最直观地,感受到来自朝廷的善意与决心!
一份报纸,在短短时间之内,便在大奉激起了截然不同的三种声音。
……
天鼎五年,春意渐深,然而大奉朝堂之内,气氛却远比外界气候更为复杂难测。内阁值房内,熏香袅袅,却压不住那份沉甸甸的凝重。
皇帝任天鼎端坐于主位,面色平静,手指无意识地轻叩着紫檀木椅的扶手。太子任泽鹏侍立一旁,眉宇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
下首,林尘,刘文辉,王奎,朱照国等朝廷重臣分列两侧,皆是屏息凝神。
一份份来自全国各路的奏报和锦衣卫密函被内侍不断送入,又经由吕进之手,呈递到御前,并由书记郎官高声诵读。
初始的几份,确是捷报。
“报!东山省奏报,省府及各州县张贴《大奉日报》宣讲新政后,民间百姓多有欢呼,尤以佃户、自耕农为甚。济南府有老农言:‘皇上圣明,林青天厉害!那些老爷们早该如此了!’”
“报!江南省锦衣卫千户所密报,苏、杭等府百姓议论,多认为此策若能严格执行,或可减轻自身赋役负担,期盼甚深。虽有士绅不满,然民间舆情总体倾向朝廷。”
“报!湖广省传来消息,乡间百姓闻听士绅亦需纳粮当差,皆称陛下乃千古仁君,林大人是真心为我等小民着想者。”
每念一份这样的捷报,刘文辉和王奎紧绷的脸色便稍稍缓和一分,甚至嘴角能牵起一丝笑意。太子也微微点头,看来老师这第一步,走得还算稳当。
然而,接下来的奏报,却让刚刚升温的气氛骤然降至冰点。
“报!云州急奏!云州士绅联合数家书院,自行创办《云岭风闻报》,刊发文章,抨击新政乃‘与民争利’、‘毁士林根基’、‘动摇国本’。其报于当地流传甚广,影响颇大!”
“报!山原省锦衣卫密函,省内多地出现手抄传单,内容尖锐,称‘朝廷此举,实为苛政猛于虎’,煽动学子士人抵制。亦有地方乡绅暗中串联,拒交今岁春税,声称要‘为民请命’。”
“报!淮左省多州县官员密奏,士绅反应激烈,多有怨言。部分官员执行新政遇阻,地方政务几近停滞,恐生民变。泗州知府上书,恳请朝廷暂缓施行,以安人心。”
“报!河洛之地传来消息,当地大儒‘南山先生’公开发表《驳士绅一体纳粮疏》,言辞激烈,斥此策为‘亡国之法’,现已广为传抄,读书人群情汹涌…”
“报!…”
坏消息如同冰雹,接二连三地砸下来。书记郎官的声音越来越低,额角甚至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值房内鸦雀无声,落针可闻。方才那一丝轻松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
户部尚书刘文辉的脸色最先变得苍白,他掌管天下钱粮,深知此事若推行不下去,不仅加征的商税可能被抵制,原有的税基都可能动摇。他忍不住出列,声音带着明显的忧虑:“陛下,情形…情形恐不容乐观啊。听这些奏报,乡绅一体纳粮之策,在士林乡野之间,反对声浪竟如此之高!若得不到真正的支持,仅凭朝廷一纸政令,下面阳奉阴违,或强力抵制,此法…此法恐难以真正推进啊!”
他喘了口气,继续道:“更棘手的是,如今不止我《大奉日报》一家之言。云州等地竟自行办报,发出截然不同之论调,混淆视听,蛊惑人心。长此以往,朝廷威信何在?政令如何出得了京师?这…这可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