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好大一个贪官
原来,当初申海这个县令之位,是靠着他老爹找关系塞银两才得来的。
可他上位后却对这大景律法一窍不通,时常闹笑话,无奈之下,只能花重金求了老者,在他身边替他处理公务。
以老者的学识,在申海身边做一个师爷属实是有些大材小用。
想当初他也是读过私塾经过科考的,只是腹有诗书才华横溢的人如过江之鲤层出不穷,他也不算极有天赋之人,只能遗憾归家。
历届科考,大家都只会记住前三,谁会记得名次靠后的人,原以为这辈子也就这么沉寂下去。
结果申海却找上门来,让他做自己的左膀右臂。
原本家中为了托举他读书,早已家徒四壁,申海这时的邀约,于他来说,就是意外之喜。
于是,他靠着自己的毕生所学,替申海管着这小小的城镇,这一管,便管了二十多年。
期间,申海无数次利用县令这个身份,搜刮百姓,以此壮大自己的荷包,他不是没发觉,只是人微言轻,便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好在申海虽然腐败且无能,但胆子小又懒惰,再加上有他在中间劝阻,不敢掀起什么大风大浪。
可半年前突然有一日,他发现申海居然暗中同北羌的人有书信往来,且来往得十分频繁,便留了个心眼,偷偷看了一下书信内容。
这一看,便让他发现了惊天秘密,县令竟早已被北羌的人收买,暗中向北羌售卖粮食。
作为大景的子民,又深知两军交战,粮食的重要性,他无法再向从前一样装作若无其事,于是像县令挑明,期望他能醒悟。
可利欲熏心的县令怎会停手,两人大吵一架后,他便辞官回家颐养天年了。
“后来呢?”姜知雪问,“难道他就这么放过你了?你知道他那么多秘密!”
老者苦笑道:“是啊,我自知人微言轻,也知晓以我的能力,无法撼动申海的位置,所以也只能装弄作哑。”
何况这么多年他替申海办了不少事情,非要追究的话,他也干净不了多少。
他与申海唯一的不同,大概就是,他有良知,没干过害人性命勾结外族的事。
可他没想到,申海会对他家人下手。
他辞官回家后第二晚,家中突然就起了大火,那天恰好小禾生病,他带着小禾去看大夫,第二天才回家,躲过了这一劫。
可家中的老婆子和儿子一家,被烧得连一把骨灰都没留下,可怜他那还在襁褓中的小孙女和还在坐月子的儿媳,就这样没了性命。
那火烧的蹊跷,仿佛一下子无风自起,烧的又旺又烈,不到半个时辰,便将老者的家烧的干干净净。
他那时悲痛欲绝,可后来却想通了,知道这把火极有可能出自申海之手,心中愤怒,却不敢找他算账。
他只剩下一个独苗,他想安稳将小禾带大,于是他隐瞒了姓名,带着小禾回了乡下庄子生活。
可半月前某一天,他回家时却发现小禾不见了,他找遍了所有地方都找不到小禾的身影,于是他想起了申海。
这半年来,这座城里时时有姑娘和小儿失踪,报案的人数不胜数,来府衙哭诉的人都快把门槛踏破了,案子却没任何进展。
他觉得此事跟申海一定有关,为了小禾,他找上了申海,想求申海放过孙女。
可没想到,申海一见到他,便让捕快将他捉进了大牢,并让捕快好好“照顾”他。于是,还没找到小禾的下落,他就被打了一顿,若不是想要找到孙女的心支撑着他,只怕他早已坚持不住了。
“这么猖狂!这申海也太无法无天了!”叙白火冒三丈。
老者朝着叙白拱拱手,“还得多谢这位小兄弟,若不是你出手打开牢门,我也没法出来。”
“客气了。”叙白道:“既然你知道那县令不是什么好东西,是怎么敢再去找他的?”
老者闻言苦笑道:“我只是个普通人,小禾是我在这世上唯一的血脉,若是她丢了,我无颜去见儿子儿媳。”
他又道:“我知申海是个卑劣小人,可他在这里扎根这么多年,势力就如同树根一样纵横交错,甚至与守城将领魏明也来往频繁,我找他报仇,如同蜉蝣撼树。”
不是不想报仇,而是,报不了仇。
想清楚了其中缘由,叙白也只能无奈叹气,“也是个苦命人。”
说着说着他开始咬牙切齿起来,“这申海,还真不是个好东西,也不知他这么多年下来,贪了多少银两。”
老者撑起身子,缓缓伸出来五根手指,“起码这个数。”
叙白眨眨眼,“五万两?”
他觉得这个数量已经够多了,五万两银子,够多少人一辈子的口粮了。
老者摇头,“五十万两,白银。”
叙白缓缓瞪大了双眼,“多少?!”
他拍案而起,气的在院子里团团转,“他娘了个腿的,老子一个月的俸禄也才半两银子,他竟贪了这么多!也不嫌胃口太大噎死!”
姜知雪虽然早有准备,也被这数量吓了一跳。
这些年来,战火纷扰,百姓困苦,家家穷得揭不开锅,易子而食的事之前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如果不是过分欺压百姓,通敌贩卖粮草和人口,又怎能拥有如此令人发指的财富?
说他是个大贪官,还真是一点都不夸张。
她向来是最恨贪官污吏的,她大景的将士冲锋陷阵,可不是为了给这些狗官做嫁衣的。
更何况,这狗县令还背地里偷偷卖粮草给北羌人!
姜知雪握紧拳头,恨恨道:“这狗官!人事是一点不干!待我找的帮手到了后,一定要斩了这贪官的项上人头!”
叙白重重点头,“对!一定要让这狗官得到报应!”
姜知雪抬眸看了一眼天色,眼中闪过一丝担忧。
也不知道卓文那边怎么样了,而且昨日这些人没有去交货,只怕那头接应的人也起了疑心。
若是那些接应的人发觉了什么,及时撤离位置的话,再想找到他们的踪影,就有些困难了。
也不知道等解决了狗县令后再去抓那些人,还来不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