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老将
迅速下达了一连串命令。
先召来了卫聪、阿骨以及几位在宫变中表现忠诚的新晋将领。
“朕要亲征北境。”她的声音不容置疑,只是和几人宣布。
众人皆惊,卫聪立刻上前:“陛下!万万不可!京城初定,陛下乃国之根本,岂可轻涉险地?臣愿代陛下前往!”
小北抬手止住他的话:“朕意已决。沈挽川新败,军心不稳,非朕亲至,难以重整旗鼓,抗衡那祁峰。京城之事,朕自有安排。”
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卫聪身上:“卫聪,朕离京后,京畿防务由你全权负责。你的任务只有一个:确保京城稳如泰山,绝不允许任何宵小作乱!若有异动,无论涉及何人,格杀勿论!”
“臣,遵旨!”卫聪单膝跪地,深感责任重大。
小北又看向阿骨:“阿骨,你负责宫内安危及‘察行司’,继续监控百官动向。绝不能出任何差池。同时,新政推行不能因朕离京而停滞。”她特别强调道:“告诉下面办事的人,给朕牢牢记住:自朕之后,淩朝再无超脱律法之上的特权!皇亲国戚、勋贵大臣,除了朝廷明文规定的俸禄,田产、商税、乃至其家族子弟入仕,皆与庶民同例!谁敢阳奉阴违,借新政之名行盘剥之实,或试图恢复旧制特权,你的刀,不必等朕回来再出鞘!”
“是!”阿骨眼中闪过厉色,重重点头。他知道,这是小北改革的根基,不容动摇。
安排完军事和内部监控,小北深吸一口气。她要去见几个人,那些被关在天牢里,却并非大奸大恶,只是被“忠君”思想禁锢了头脑的老臣。尤其是...赵珂。
她需要在离开前,尽可能地为京城减少一些内部隐患。或许能争取到一丝理解便更好,哪怕只是暂时的稳定。
天牢深处,阴暗潮湿。小北没有摆帝王仪仗,只带了阿骨和两名贴身侍卫。
先去了严荣昌和罗念之的牢房。这两人,一个圆滑世故,一个清高迂腐,见到小北,或沉默以对,或冷嘲热讽,满口皆是“正统”、“气节”,对小北提出的“百姓福祉”、“国家强盛”嗤之以鼻,认为不过是篡位者的粉饰之词。
小北看着他们顽固的模样,知道难以说动,心中叹息,不再多言。
最后,来到了赵珂的牢房前。
赵珂不同于那两人,武将出身,性格更为刚直甚至有些粗豪,他的“忠”带着更多的江湖义气和对旧主恩情的感念。
此刻他正靠着墙壁坐着,眼神望着狭小窗口透进的一丝微光,不知在想什么。
听到脚步声,他转过头,看到是小北,愣了一下,随即冷哼一声,别过头去。
小北让侍卫打开牢门,她独自走了进去。牢房内一时间只剩下他们两人。
“赵指挥使。”小北开口,声音平静。赵珂不答。
小北也不在意,自顾自地说道:“朕知道,你恨朕弑君,认为朕大逆不道。朕不辩解此事对错,朕只问你几句话。”
她停顿了一下,目光紧紧盯着赵珂:“刘濯在位时,你身为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亲眼所见,京城防务如何?军饷可曾足额发放到你麾下士卒手中?被克扣盘剥时,你可能为他们全力争取?边军兄弟在北境挨饿受冻、浴血奋战时,朝中可曾及时给予支援?马国宝之流贪墨无度、卖官鬻爵时,你可能奈何得了他们?”
赵珂的身体微微僵硬了一下,这些问题他怎能不知?他麾下的兄弟也曾怨声载道,他也曾为军饷之事与户部扯皮,受尽窝囊气。边关告急的文书,常常石沉大海。
小北观察着他的反应,继续道:“朕杀了刘濯,是篡位。但朕也杀了马国宝,抄没了他的家产充作军资和新政之用。朕推行新政,均田亩,减赋税,严惩贪腐。朕问你,这些事,可是利于国家?利于百姓?利于你麾下那些出身贫寒的士卒?”
“朕如今要亲征北境。那祁峰是什么人,你比朕更清楚。若淩朝内乱不休,国力衰败,可能挡得住北幽铁骑?届时,山河破碎,百姓流离,你我所忠的,究竟是那个坐在龙椅上的姓氏,还是这片生养我们的土地和万千黎民?”
赵珂没有读过太多书,他的忠义观念更直接,更源于实际。
效忠刘濯,是因为那是皇帝,对他有知遇之恩。但他同样心疼自己手下的兵,痛恨那些蛀空国家的贪官污吏,更有着军人保家卫国的血性。
小北的所作所为,他并非完全没有看到。只是弑君的巨大冲击和“忠君”的思想枷锁,让他选择了忽视和反对。
此刻,被小北直接点破,又被北幽入侵的危急局势冲击,他内心的坚持开始剧烈动摇。
良久,赵珂沙哑着嗓子开口,带着一丝挣扎:“你...你所说新政,可能持续?并非收买人心之举?”
“朕若败于北幽,万事皆休。朕若得胜归来,新政只会更彻底。”小北斩钉截铁:“朕欲打造的淩朝,是法度严明、吏治清廉、百姓安居、军强国富的淩朝!而非一人一家之私产!这需要时间,也需要像你这样真正关心军队、关心国家的将领的支持,哪怕你此刻仍在牢中恨着朕。”
赵珂猛地抬起头,看向小北。她眼神清澈而坚定,没有闪烁,没有虚伪,只有一种他从未在刘濯眼中看到过的责任感。
终于,他长长地叹了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站起身,虽然依旧在牢中,却对着小北,缓缓抱拳,单膝跪地:“陛下所言,句句在理。是赵珂迂腐昏聩,不识大体。”他声音羞愧,“北幽入侵,国难当头,个人恩怨不足道哉!陛下既亲征,京城防务,若有需赵珂之处,愿效犬马之劳,并非为陛下,只为这淩朝江山,不为北幽所破!”
没有完全臣服,却做出了基于家国大义的承诺。这,对小北来说,已经足够了。
小北心中一块大石稍稍落地。她上前虚扶一下:“赵指挥使请起。你的心意,朕明白了。安心在此暂歇,看看朕所言,是真是假。”
说完,她转身离开天牢。
虽然只说服了一个赵珂,但这是一个重要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