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四大米行

一个抱着婴儿的妇人跪倒在人墙外,对着卢璘不停地磕头,额头很快便见了血。+齐,盛+小·说-网+ ?首.发\

“老爷,行行好,救救我的孩子吧!她快不行了!”

“我什么都不要,只求一口米汤,一口就好!”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被挤得东倒西歪,绝望地伸着枯瘦的手。

“我……我不想死……”

惨状,就在眼前。

陆恒等一众自强社的学子,哪里见过这等景象,一个个脸色发白,手足无措。

就在这时,一道身影挤了进来。

正是刚才那名出言挤兑的年轻士子。

他二话不说,也将自己的行囊解下,从里面掏出几个油纸包,一把塞进了陆恒的怀里。

“算我一个。”

黄观和陆恒等人都是一怔。

士子没有多解释,只是默默地站到了人墙边,帮着阻拦拥挤的人群。

卢璘见状,长长地叹了口气。

他拨开众人,站到了最前面,面对着那一双双通红的眼睛,运足了气,朗声开口。

“大家不要着急!不要拥堵!”

“先给老人和小孩!吃的会有的!”

“大家再坚持一会,我去城里给大家弄吃食来!”

人群的骚动,奇迹般地停滞了一瞬。

所有人都看向这个站在最前方的年轻人。~s′l-x`s~w/.!c-o.m+

去城里弄吃的?

去哪里弄?

怎么弄?

黄观心中一急,刚想上前阻止卢璘,却被汹涌的人潮隔绝在外,根本挤不进去。

心中默默叹气。

琢之,你这是何苦啊。

现在城里粮食早就被各大豪绅囤积居奇,价格飞涨,有钱都不一定能买到。

你这个承诺,要怎么兑现啊?

黄观明白卢璘此举的用意,人活着,有时候就凭着一口气,一个念想。

可这口气,这个念想,若是最后落了空,眼前的这些灾民,恐怕会彻底陷入绝望。

不等黄观多想,年轻士子也跟着高声喊道。

“吃的!还有药品!我们都会想办法搞过来!”

“大家再坚持一会!我们都是读书人,不会骗大家的!”

一名自强社的生员灵机一动,扯着嗓子高呼。

“大家请相信我们!”

“这位,是我们自强社的社首,江南道案首,卢璘卢案首!”

“是写出‘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卢案首!是圣上都亲口称赞过的!”

“卢案首说有吃的,就一定会有!”

“江南道案首?”

“卢璘?”

“就是那个写诗的卢案首?”

灾民看向卢璘的眼神,多了一丝敬畏和希望。+如\文`网? ,更?新+最-全`

人的名,树的影。

卢璘这个名字,在江南道,已然是一块金字招牌。

不远处,高高的城墙之上。

一名身穿云锦华服,腰佩美玉的年轻贵公子,正凭栏而立。

他身后,跟着几名同样衣着不凡的随从。

城墙下发生的一切,都被他尽收眼底。

当看到卢璘站出来,振臂高呼,许下承诺时,年轻贵公子的脸上,露出了一抹冷笑。

“卢璘?”

摇着手中的折扇,贵公子慢悠悠地开口。

“江南道案首,好大的名头。”

“可惜,说到底,还不是个小小秀才。”

贵公子转头,看向身旁一名随从,玩味地问。

“你说,等他拿不出粮食的时候,底下这群贱民,会怎么对他?”

随从谄媚的躬身笑道:“公子爷,到时候,都不用您吩咐,这群饿疯了的灾民,就能把他撕成碎片。”

“哈哈哈哈!”

贵公子发出一阵大笑。

“那就有意思了。”

“传我的话下去,城中所有粮铺,即日起,一律不准对外售卖一粒米。若有违者,直接封店抓人。”

“我倒要看看,这位名动京都的卢案首,要怎么变出粮食来,兑现他的承诺。”

.....

半亩园内,残荷听雨,本是雅致清幽之地,此刻却气氛凝重。

黄观看着卢璘,长叹一声:“琢之,你刚才冲动了啊!”

见卢璘不为所动,黄观脸上满是忧色,继续说道:“我知道琢之你是好心,可现在临安府城内的情况,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粮食的。”

另一位自强社的生员张胜,脾气素来火爆,此刻更是满脸怒容,一拳砸在石桌上。

“何止是买不到!那群天杀的粮商,简直丧心病狂!”

“他们囤积居奇,每日只放出一点点粮食,城里的粮价,今天已经涨到八两银子一石了!这群畜生真该千刀万剐!”

卢璘闻言,眼皮子跳了一下。

八两银子一石?

自己上次来临

安府时,上好的精米,也不过七八百文一石,连一两银子都不到。

短短时日,粮价翻了十倍不止。

另一名叫李枫的生员补充道:“不仅如此,他们还到处散播谣言,说什么运河淤堵,漕运三年不通,又说北境战事吃紧,朝廷要加征辽饷,搞得人心惶惶,城中百姓只能高价买粮!”

卢璘皱起了眉:“朝廷的赈灾粮呢?上塘河决堤,这么大的事,朝廷不可能没有反应。”

“赈灾粮?”

张胜闻言更加怒不可遏,冷笑一声:

“是有赈灾粮,可还没到百姓手里,就被人以押运途中受潮,霉变损耗为由,暗中扣了。

“转手就卖给了城里的四大粮商!”

这是官仓里的硕鼠,和外面的豺狼勾结到了一起啊!

卢璘的脸色彻底沉了下去。

“到底是哪些人?”

“明面上,是‘丰裕号’、‘德昌隆’、‘永盛和’、‘广源泰’这四家米行。”

黄观接过了话头:“这四家,垄断了临安府八成以上的粮食生意。至于他们背后站着什么人,就不是我们能知道的了。”

卢璘听过这四家米行的名头,在整个江南道都赫赫有名。

是临安府城内根深蒂固的庞然大物,几乎每个临安府的百姓,都离不开与它们的交易。

“我知道一个!”

一个消息颇为灵通的生员愤愤不平地开口:“府衙里负责发放米帖的钱谷师爷,郑汝明!这个黑了心的王八蛋,就是这次的主谋之一!谁不知道那丰裕号的东家,就是知府大人的小舅子!”

“官商勾结,沆瀣一气!其实刚才那位兄台说得没错,不把这米价打下去,光靠我们自强社这点钱粮去赈灾,不过是杯水车薪,于事无补!”

另一位生员长叹一声,满脸的无力:

“可凭我们几个穷书生,如何能做到?城东、城西、城南、城北,四座粮门外的米价牌,一日三换。昨天还是斗米百文,今天早上漕船迟到的消息刚一传进城,那牌价就直接跳到了一百六十文!”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将临安府如今的局面,血淋淋地铺在卢璘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