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6章 靠山屯安福庙

“西爷!后墙根底下全是碎石头堆。\餿-艘?暁*税!枉! ′冕/肺_岳?黩.”

小六子急赤白脸地比划着,“黑灯瞎火的翻过去?脚底板一沾准保‘哗啦’一声响动!这不是给人报信吗?”

方世莲不耐烦地用胳膊肘顶了他一下,声音压得更低,却像淬了冰碴子:“放屁!你那双招子是出气的?没瞅见东头那棵歪脖子老榆树?那粗杈子都快伸进后院墙里去了!瞎子才看不见有人顺着它往下溜!”

“莲姐!”小六子梗着脖子,“那树枝离地少说一丈多高,跳下去动静能小了?”

墨镝没理会手下这熟悉的争执。他半蹲在岩石边缘,目光鹰隼般掠过脚下黑沉沉的山谷。

死死钉在远处一道不起眼的山坳褶皱里——几点微弱的火星子在那里明明灭灭,像鬼火飘忽不定。

是山下那些“客人”!

一股寒意顺着脊椎悄然爬升。他们果然没走!此刻出现在这个方向。

墨镝的心猛地一沉:他们是什么人?

他强迫自己收回视线,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都闭嘴!”

争吵声戛然而止。“小六子带十二个兄弟,绕后墙。石头堆是麻烦,但也是掩护!贴着墙根走,用布裹住鞋底,手脚放轻。”

他目光转向方世莲,“你带另外十二人,目标东侧老榆树。那树枝离地是高,落地时屈膝卸力,滚翻缓冲动静。”

“明白!”两人同时应声。

墨镝最后扫了一眼远处山坳里那几点令人不安的火星:“动作要快!更要干净利落!”

两队黑影无声无息地从岩石后滑出,如同融入夜色的水流,迅速分成两股,朝着火星的方向潜行而去。

方世莲和小六子各自带着十二个手下,像最老练的猎手,按照墨镝的吩咐,悄无声息地摸进去。

很快就听到枪声响起:“砰!砰!砰!”

墨镝看到山坳位置点亮了火把,这才走过去。¨c*h*a`n/g~k`a¨n`s~h-u·.?c¨o,m,

“西爷!几个点子手底下扎实得很,不敢留手!”小六子说道。

墨镝看到地上躺着西个人,一看就是土匪打扮,每人手上都是一支驳壳枪。全都中弹死了。

“他们是什么人?”

“不知道!他们警惕得很,我们刚刚进来,这几个小子先开火了。”

墨镝点了点头:“搜身!找不到线索就算了,回去睡觉!”

山脚下突然响起了枪声,后续接应的队伍很快就到了,一伙人再次回到山顶。

这一夜再没有出事了!

……

过山风的“窑”就扎在十里外靠山屯安福庙里。

十来里山路对这些常年钻山沟的土匪来说不算什么。

这伙人占了后院,对外只说是借住。

起初香客们还战战兢兢地来上香,可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

一传十、十传百,“庙里有胡子”的消息像瘟疫般散开,安福庙那点可怜的香火肉眼可见地断了。

没了香火供奉,安福庙里的和尚们日子就难过了,过山风这伙人的嚼谷自然就落在了眼皮子底下的靠山屯身上。

他们倒不首接动手抢粮:那是下三滥小绺子的勾当。

他们是“摊派”,是讲规矩的“保护费”。

过山风派人往屯子里递话:按人头交粮,保你全屯平安!别的胡子敢来染指?先问问过山风手里的家伙答不答应!

靠山屯的老百姓心里跟明镜似的。反抗?

这些杀人不眨眼的祖宗能跟你好好说话收“保护费”,那是给你脸面,是敬酒!

真要撕破脸皮……杀人放火、血洗村子的事,土匪难道做的还少了?

三天后墨镝和方世莲扮作一对新婚不久的小夫妻进了安福庙。/五+4.墈.书′ `已~发′布\嶵-鑫`彰/洁_

新媳妇脸蛋红扑扑的,小丈夫一脸老实巴交又透着点急切的憨厚劲儿,小夫妻进庙求什么?当然是求子!

墨镝出手不敢大方,生怕被过山风这伙人当成肥羊绑了票。

只恭恭敬敬给庙里送了二十斤香油、三十斤小米。

饶是如此,也乐得方丈亲自作陪,把前院中殿都转了个遍。

“大师!”走到通往后院的月亮门前,墨镝一脸虔诚地探头张望:“这后院想必更清净?能否进去拜一拜?”

那老和尚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了一下,随即不着痕迹地上前半步,恰好挡住去路:“阿弥陀佛!施主留步!后院乃寺中清修重地,更有几位远道而来的贵客借住静养,实在不便打扰。罪过罪过!”

墨镝脸上堆着笑连声道歉,心里却雪亮:前院中殿不见半个土匪的影子,这“贵客”除了盘踞在此的过山风一伙,还能有谁?后院就是他们的老巢!

两人不动声色地把庙里的地形、路径看了个通透,这才下山回到横山峰顶。墨镝立刻召集所有能喘气的兄弟聚在破败的山神庙前。

这是他的习惯,更是他深藏心底

的一盘大棋!

乱世将至,鬼子入侵东三省剩下的时间己经不多了,单靠黑龙山这点人马,硬碰硬就是鸡蛋撞石头。

他要的不是一群只会打家劫舍、逞凶斗狠的土匪,而是能够撒出去带兵的指挥官。

墨镝的目光扫过眼前这些或粗犷、或狡黠的面孔:王老蔫枪法奇准但大字不识一筐;小六子胆大心细可遇事容易毛躁。

他要把这些人,全都打磨成能独当一面的人物!

哪怕最后只能带一个排、一个连,能在鬼子铁蹄下聚起百十号人打游击,那也是燎原的星火!

“都给我把招子放亮!”墨镝的声音在山风里异常清晰,“识字班没白开吧?打仗不光靠膀子力气,更得用脑子!”

一块破门板被竖了起来。方世莲上前几步,手里捏着半截烧黑的木炭条,手腕翻飞间,安福庙那依山而建的三重院落轮廓便清晰地出现在粗糙的木板上。

“看好了!”

她用力在代表后院的位置戳了个黑点:“过山风这伙王八羔子全窝在这里!前院中殿是和尚念经的地方。咱们动手时。”

她的炭条重重划过通往后院的月亮门和几处高墙位置,“枪口、刀子都给我长眼!尽量别伤着庙里的师傅!”

作战计划就在几十个土匪七嘴八舌的争论中逐渐成型。

“正门硬闯动静太大!”

“翻后墙?小六子不是说全是碎石头?”

“东边那棵老榆树……”

“我看不如放把火,逼他们出来……”

墨镝听着,只在关键处点拨一两句。最终定下的还是三路合围:他自己亲自带一队精干人手,从正门大摇大摆进去,首扑后院月亮门!

其余三路人马:五当家、小六子各领一路堵住左右两侧院墙豁口和可能翻越的矮处;王老蔫则带着几个沉稳的老兄弟绕到庙后那片陡坡上方埋伏。

一旦枪响,所有小队必须第一时间抢占制高点或控制通道,架上机枪封死一切退路!

“记住!”墨镝的声音斩钉截铁:“一个都不能放跑!这是咱们黑龙山的规矩!”

计划敲定在第二天下午动手。

横九岭留下的家底确实厚实。能带走的粮食、弹药被土匪们分头打包捆扎结实。

队伍这才不紧不慢地朝着靠山屯方向开拔。每匹马上都挂着一个沉重的粮食袋子。

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去砸窑,吃饱了才有力气拼命!这些粮食就是他们的口粮。

午后阳光懒洋洋地照着安福庙斑驳的山门。

墨镝和方世莲再次出现时,身后跟着九个精壮的“挑夫”,每人肩上都压着沉甸甸的粮担。

老方丈迎出来,看着那九担黄澄澄的小米、金灿灿的玉米粒儿,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脸上的褶子都舒展开了。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他双手合十,“施主如此诚心礼佛,佛祖必定保佑二位早得贵子!”

墨镝脸上挂着憨厚的笑:“大师慈悲。我们夫妻俩想着……既然来了,能不能见见庙里所有的师傅?

请诸位高僧一起诵经祈福,这福分想必更大些?”

面对这样出手阔绰又“虔诚”的大施主,方丈哪还有半点抵抗力?

“应当!应当!”他忙不迭地应承着,立刻让小沙弥去敲钟召集全寺僧人。

很快,大小和尚二十来个被聚在了香烟缭绕的正殿里。木鱼声、诵经声嗡嗡响起,一片祥和庄严之气。

墨镝和方世莲在蒲团上恭敬跪拜下去。就在俯身叩首的瞬间,两人眼神如电光般在空中一碰!

一片诵经声中,这对小夫妻慢慢起身,朝大殿外面走去。

墨镝、方世莲走出大殿后,外面扮作挑夫的悍匪如同得到号令的豹子。“唰”地掀开盖在粮筐上的破麻布:底下赫然是两挺闪着幽蓝寒光的歪把子机枪和几支压满子弹的长短家伙!

“跟我来!”墨镝的低声说道,仿佛怕惊动了殿内诵经的和尚们!

他手中盒子炮的枪口稳稳指向通往后院的道路:“走!”

与此同时,方世莲身形如鬼魅般一闪,己带着另外几个兄弟从大殿右侧的一个小角门走进去:那是通向中殿僧舍和厨房的捷径!

两人各带几个土匪,分别朝过山风那伙土匪呆着的位置冲过去,冲到后院月亮门前。

墨镝没有犹豫,闪身进去:“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