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沙雕的祝贺

漫长的典礼环节终于过去,时间己近午时。/鑫_纨. ¨ ¢神!颤. ^吾·错·内!容/

接下来,便是今日最令人热血沸腾的环节——阅兵!

朱元璋、马皇后、太子朱标、诸王及文武重臣,登上了承天门城楼。

城楼之下,万千百姓翘首以盼。

“呜——!”

一声高亢的号角声响起。

紧接着,便是沉重整齐、如同闷雷般的脚步声!

“咚!咚!咚!咚!”

首先入场的,是步兵方阵。

经历了漠北、辽东血战洗礼的明军精锐步卒,

排着整齐的队列,盔甲鲜明,刀枪如林,

踏着统一的步伐,如同移动的钢铁丛林,

从承天门前宽阔的广场上行进而过。

“日月山河永在!”

领队将领一声怒吼。

“大明江山永固!”

整个方阵的士兵齐声回应,声浪冲天,杀气凛然!

百姓之中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和呐喊!

步兵之后,是骑兵队伍。

来自辽东、漠北的健儿们,控驭着雄健的战马,组成了庞大的骑兵集群。

马刀出鞘,寒光闪耀,如同钢铁洪流,奔腾而过,

马蹄声如暴雨敲打大地,气势磅礴。

再之后,便是大明的骄傲——神机营!

常茂一身锃亮铠甲,骑着高头大马,亲自率领着神机营方阵。

士兵们扛着新式的燧发枪,推着各式火炮,

甚至还有几辆火箭发射车,隆隆驶过。

钢铁、火药与纪律组合而成的力量感,令人心潮澎湃。?秒/彰?踕-暁^说,惘! \首+发^

每一个方阵经过承天门下,都会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口号声,

而城上城下,也会回应以更加热烈的欢呼。

李祺立于城楼武官班列之中,

看着下方这支雄师,胸中豪情激荡,难以自己。

他能听到身边朱棣粗重的呼吸声,也能感受到身后无数文官,那惊叹的目光。

就在这时,异变陡生!

“啾——!”

一声穿云裂石、清越激昂的雕鸣,

毫无征兆地,从极高远的苍穹之上传来!

“快看!天上!”百姓之中有人惊呼。

所有人下意识地抬头望去!

只见碧蓝如洗的秋日晴空中,一个白色的巨点,正以惊人的速度俯冲而下,迅速放大!

正是屡立奇功、被军民视为祥瑞的神雕!

它的双爪之下,抓着一幅巨大的卷轴。

沙雕在承天门上空盘旋一周,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随即,它松开了利爪。

那巨大的卷轴呼啸着坠落,但在空中自行展开!

竟是一幅巨大的明黄色绸布,

上面以浓墨写着遒劲有力的大字:

“日月照龙庭,西海贺新天!”

绸布两端系着长绳,如同一条巨大的横幅,

在风中猎猎展开,恰好悬于承天门正前方!

“祥瑞!天降祥瑞!”

百姓之中顿时爆发出,更加狂热激动的呐喊,

许多人甚至跪地叩拜。

城楼之上,朱元璋抚掌大笑:

“好!好一个‘日月照龙庭,西海贺新天’!此乃天佑大明!”

朱标也面露惊喜之色,看向身旁的李祺。~e~z?k/s,w·.?n~e^t*

李祺微微点头。

沙雕完成这惊人之举后,并未离去,

而是长鸣一声,再次冲霄而起,

在阅兵队伍上空盘旋翱翔,如同在为这支铁血雄师护航助威!

阅兵仪式,因为这意外的“天降祥瑞”,

而气氛达到了最高潮!

接下来,是来自各地卫所的献俘和献捷仪式。

被俘的北元贵族、辽东负隅顽抗的部落头人,

被押解着走过承天门下,彰显着大明的赫赫武功。

一车车象征着胜利的旗帜、盔甲、珍宝,也被展示出来。

最后,则是新晋勋贵、有功将士的表彰环节。

李祺、朱棣、常茂、徐辉祖、耿璇、王保保等人之名,

被一次次高声唱喏,他们的功绩被宣之于众,

引来阵阵欢呼。

当所有仪式环节结束时,日头己然西斜。

朱元璋立于城楼最前方,望着下方依旧沸腾的人海,

望着远处初具规模、气象万千的北平新城,

望着身边英姿勃发的儿子和能臣良将,

胸中豪情万丈。

“自今日起,北平即为京师!

朕,与太子,与文武百官,与大明万千子民,

共居此城,共守此土,共开万世之太平!”

“迁都大典,礼成——!”

“万岁!万岁!万岁!”

欢呼声如同山呼海

啸,经久不息。

夜色渐浓,盛大的庆典却并未结束。

皇城之中,赐宴百官。

北平城内,朝廷出资,于各主要街口设下流水席,与民同乐。

整个北平城灯火通明,欢声笑语,彻夜不息。

紫禁城,乾清宫偏殿。

盛大的宫宴己进行至中途。

朱元璋心情极佳,多饮了几杯,面色微红,

正与徐达、汤和等老兄弟,回忆着起兵时的峥嵘岁月。

马皇后在一旁微笑着,不时提醒他少饮些。

朱标、朱棣、李祺、常茂等年轻一辈则聚在一处。

“痛快!真是痛快!”

朱棣一口饮尽杯中御酒,脸色兴奋,

“比打下一座城还痛快!”

常茂嘴里塞着烤肉,含糊不清地道:

“那是……唔……这排场,这气势!老子……唔……这辈子值了!”

李祺相对克制,但也面带笑容,听着他们吹嘘。

这时,徐达端着酒杯走了过来。

“太子殿下,燕王殿下,大将军。”

徐达笑着拱手。

“徐叔(岳父)。”

几人连忙回礼。

徐达目光落在李祺身上,带着赞赏:

“今日阅兵,神机营气象一新,大将军在辽东之功,更是令人惊叹。后生可畏啊!”

“徐叔过誉了,皆是陛下天威,将士用命,末将不敢居功。”

李祺谦逊道。

徐达点点头,又看向朱棣,眼中多了几分慈爱和戏谑:

“燕王殿下,今日这身冕服穿着,可还习惯?比甲胄沉重吧?”

朱棣嘿嘿一笑:“岳父大人就别取笑我了,还是铠甲穿着自在。

不过为了今天这日子,忍了!”

众人都哈哈大笑。

宴至深夜,众人方尽兴而散。

李祺微醺地走出宫门,夜风一吹,精神稍振。

抬头望去,新宫的飞檐翘角,在无数灯笼的映照下,

勾勒出巍峨的轮廓,与记忆中那座饱经风霜的古城,截然不同,

充满了新生帝国的磅礴朝气。

“祺哥哥!”一声清脆的呼唤传来。

他循声望去,只见宫门一侧的灯笼下,临安公主、刘璟、王敏三女,正等候在那里。

她们显然也参加了宫宴,

身着繁复的宫装或礼服,在灯光下容光焕发。

“你们怎么还没回去?”李祺笑着迎上去。

“自然是等你一起呀!”

镜静上前自然地挽住他的胳膊,小鼻子皱了皱,

“喝了不少酒吧?”

“陛下和百官兴致高,难免多饮了几杯。”

李祺笑道,看向刘璟和王敏,

“等久了吧?”

刘璟微笑着摇头:“不久。今日盛典,令人心潮澎湃,回去也未必睡得着。”

西人并肩,沿着新铺的宫道,向府邸走去。

镜静叽叽喳喳地说着,今日在承天门上的见闻,

刘璟偶尔温柔地补充几句,

王敏则对阅兵的场面更感兴趣,问个不停。

李祺听着她们的话语,

感受着身边的温暖,

酒意微醺,

心中一片安宁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