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陆空协同扫荡

就在兴京卫城,

紧锣密鼓筹建,

辽东大仓开始规划的同时,

朱标已亲率明军主力,

离开建州山区,

踏入了广袤的辽河平原南端。

大军行进在相对开阔的平原上,

视野豁然开朗。

初夏的风带着青草和泥土的气息,

吹拂着将士们的衣甲。

然而,平静之下,

暗流并未完全平息。

“标哥,”

李祺骑在马上,

心神沉入脑海地图,

“平原之上,

有小股流寇、

或尚未归顺的微型部落,

三五成群,

藏匿于村落废墟、

河套苇荡之中,

袭扰粮道,

劫掠归顺部民。”

朱标目光扫过,

远处隐约可见的残破村落,

声音冷冽:

“疥癣之疾,

亦不可留!

传令!”

“朱棣!”

“臣弟在!”

“着你率本部五千精骑,

为扫荡先锋!

以雷霆之势,

清剿平原残敌!

遇匪即剿,

遇聚落即平!

务求速战速决,

犁庭扫穴!”

“得令!”

朱棣眼中战意熊熊,

“大哥放心!

定叫这辽河平原,

再无匪患!”

他一夹马腹,

“儿郎们!随我来!”

五千精骑,

如同出闸猛虎,

扬起漫天烟尘,

朝着李祺指引的方向,

疾驰而去!

“王保保!”

“末将在!”

“着你率归义军全部,

并新附女真青壮,

组成‘招抚使团’!

持孤手谕,

分赴平原各处村落、

流民聚集点!

宣扬朝廷仁政,

招抚流亡,

安置归顺!

凡愿归附者,

登记造册,

引导至抚顺关外屯田区,

或兴京卫城安置!

授田分地,

助其安家!”

“末将领命!”

王保保肃然抱拳,

“定不负殿下所托,

使流民归心,

荒野复耕!”

“祺弟!”

“臣在!”

“你与雕兄,

为大军耳目!

监察四方,

为老四指引敌踪,

为王保保探查民情!

遇有顽抗据点,

或匪首聚集,

准你便宜行事,

雷霆击之!”

“标哥放心!”

“雕兄!起!”

沙雕长鸣,

载着李祺冲天而起,

化作天际的一道白色流光。

接下来的日子,

辽河平原上,

上演着速度与力量的碾压。

朱棣的铁骑,

在李祺精准的“导航”下,

如同精准的手术刀。

“东北方三十里,

河湾苇荡,

疑为劫粮马匪!”

“得令!驾!”

朱棣率部如风卷至,

马刀挥舞,

匪徒尚未反应过来,

便被砍瓜切菜般剿灭!

“正南方五十里,

废弃土堡,

似一小部落负隅!”

“神机营!火箭覆盖!

骑兵两翼包抄!

杀!”

常茂率神机营一部配合,

火箭如雨,

土堡化作火海,

残敌被骑兵无情收割!

王保保的招抚使团,

则如同和煦春风。

他们带着粮食、盐巴和太子的谕令,

深入残破的村落,

安抚惊恐的流民。

“老乡莫怕!

太子殿下有令,

归顺大明,

即为子民!

朝廷分田分地,

助尔等重建家园!”

“看!

这是新式曲辕犁,

翻地省力!

这是土豆种子,

产量极高!

只要肯干,

冬天绝不会再饿肚子!”

许多在战乱中失去家园,

躲藏在废墟和荒野中的百姓,

在绝望中看到了生的希望,

纷纷拖家带口,

跟随使团,

走向抚顺关外的屯田区,

或新兴的兴京卫城。

偶尔遇到,

冥顽不灵的小股匪徒,

试图袭击使团,

李祺的沙雕,便会如死神般降临,

一支穿云箭,

或一颗精准投下的火药桶,

瞬间将其化为齑粉!

效率之高,

令王保保都为之咋舌。

……

抚顺关。

这座扼守浑河要冲的关隘,

此刻已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和转运中心。

关城被加固拓宽,

关外,

大片平整出来的土地上,

一座座由水泥、砖石,

快速垒砌的仓廪、

工坊、营房拔地而起。

工部侍郎陈实,

亲自坐镇于此,

指挥若定。

“快!水泥!这边!

地基要打牢!

墙体要厚!

这是存储粮种的仓廪,

不容有失!”

“引水渠的走向再校准!

务必保证下游所有屯田点都能灌溉!”

“木料!石料!

加速转运!

兴京卫城的城墙基座,

需要大量条石!”

宽阔的浑河河面上,

满载着木材、石料、粮食、农具的船只,

络绎不绝,

从辽河下游驶来,

在简易码头卸货。

岸上,

四轮大车川流不息,

将物资运往,

兴京卫城和各个屯田点。

“陈大人!”

一名户部吏员,

兴奋地拿着账册跑来,

“辽东大仓首批十二屯田点,

土地丈量、划分完毕!

鱼鳞图册已造好!

共可安置移民万户!

水利沟渠正在开挖!

只待关内移民抵达,

便可分发田地、种子、农具!”

“好!”

陈实抚掌大笑,

“殿下圣明!

辽东大仓一成,

我大明东北边陲,

粮秣无忧矣!”

他望向北方,

那是兴京卫城的方向,

“传令!

调拨水泥三千桶,

精铁五万斤,

上等木料千根,

速送兴京!

徐辉祖将军催得急,

卫城城墙,

务必在入冬前合龙!”

“是!”

……

一个月后。

辽河平原,

残阳如血。

朱标立马于一处高坡之上,

身后,

是肃穆如林的明军将士。

经过一个月的犁庭扫穴,

辽河平原南端,

直至浑河流域,

所有残存的匪患和未降部落,

已被彻底肃清。

朱棣的铁骑,

踏遍了每一处可能藏匿敌人的角落。

王保保的招抚使团,

足迹遍布每一个村落废墟和流民聚集点。

李祺的沙雕,

如同天空之眼,

确保了没有一处死角。

此刻,

这片广袤的土地,

真正意义上,

纳入了大明的有效统治。

“标哥,”

李祺策马靠近,

“平原已靖。

兴京卫城城墙初具规模,

辽东大仓十二屯田点,

已安置移民三千户,

垦荒万余亩。

抚顺关转运枢纽,

运转顺畅。”

朱标微微颔首,

目光扫过这片,

浸染了鲜血与汗水的新土,

声音平静而有力:

“传令三军!

班师!”

“徐辉祖!”

“耿璇!”

“末将在!”

“着你二人各率本部一万兵马,

留守抚顺关!

协助陈实,

稳固兴京卫城及辽东大仓!

卫戍地方,

清剿零星残匪,

确保移民屯田,

无后顾之忧!”

“末将遵命!

人在关在!”

“其余诸军!”

朱标声音陡然拔高,

响彻原野:

“随孤——凯旋!”

“日月山河永在!

大明江山永固!”

“万岁!”

“万岁!”

“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中,

大军缓缓转向西南。

朱标最后回望了一眼,

这片辽阔的辽东大地,

眼中充满了,

开疆拓土的豪情,

与对未来的期许。

“祺弟,老四,常茂,”

朱标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收拾利索点。

北平的新皇宫,

可等着咱们呢。

还有……”

他顿了顿,

目光扫过李祺、朱棣,

带着一丝促狭,

“你们的婚礼,

父皇和母后,

可是念叨许久了。”

李祺摸了摸鼻子,

难得地露出一丝赧然。

朱棣则咧嘴一笑:

“大哥放心!

聘礼早就备好了!

保管风风光光!”

常茂在一旁瓮声瓮气地帮腔:

“就是!

祺哥儿,

到时候咱们闹洞房,

你可别怂!”

众人哄笑起来,

空气中弥漫着大战后的轻松,

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大军踏着夕阳的余晖,

浩浩荡荡,

踏上了凯旋之路。

目标——山海关!

目标——北平!

那里,

有崭新的紫禁城,

有翘首以盼的君王,

有盛大的迁都典礼,

还有……

等待着英雄归来的红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