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盐白如雪
“殿下,公子,您们尝尝!尝尝这个!”
老张头声音都在抖,激动得像是刚中了头彩的赌徒。
“张爷爷,你这罐子里装的是什么宝贝?
不会是把太上老君的仙丹给炼出来了吧?”朱棣伸长了脖子,满脸好奇。
老张头嘿嘿一笑,用一根干净的竹签,小心翼翼地从罐子里挑出几粒晶莹剔透的白色粉末,递到朱棣嘴边。
朱棣将信将疑地伸出舌头,舔了一下。
下一秒,他的眼睛猛地瞪圆了,像是见了鬼一样!
“哇!”
他怪叫一声,一把抢过竹签,又狠狠地蘸了一下塞进嘴里,咂摸着嘴,脸上是前所未有的震惊和享受,
“这……这是盐?怎么一点都不苦?也不硌牙?
就……就是咸咸的,然后就化了!跟吃雪一样!”
朱标也好奇地尝了一点,随即,他那张总是温润平和的脸上,也露出了和朱棣同款的震惊表情。
他看着瓷罐里那比霜还细,比雪还白的盐粒,又看了看状若疯魔的老张头,脑子里“嗡”的一声。
他猛地意识到了,这罐子里装的,哪里是什么普通的盐!
这分明是能改变大明国运的宝贝!
……
半个时辰后,一辆不起眼的马车,在几个侍卫的护送下,飞快地冲下了紫金山,直奔皇城。
武英殿内,朱元璋正为国库空虚、军费浩繁而头疼,听闻太子朱标求见,还以为是这孩子想家了。
“标儿啊,怎么了?在山上住不惯了?”
朱元璋放下手中的奏折,脸上露出几分慈父的笑容。
“父皇!”
朱标快步上前,神情激动,他从怀里掏出那个青花瓷罐,双手奉上,“您尝尝这个!”
朱元璋有些莫名其妙,接过罐子打开一看,里面是雪白的粉末。
“这是何物?糖霜吗?”
他随口问道。
“父皇,这是盐!”
“盐?”朱元璋的眉头皱了起来。
他是什么出身?
是吃过观音土,啃过树皮的人!
盐是什么德行,他比谁都清楚。
官盐粗劣,私盐昂贵,这是他心头的一根刺。
他狐疑地用小指挑了一点,放入口中。
那一瞬间,朱元璋整个人都僵住了。
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先是错愕,然后是不可思议,最后,化作了滔天的狂喜!
他太熟悉那种劣质盐的味道了,又苦又涩,还带着一股洗不掉的土腥味。
可此刻舌尖上化开的,是一种纯粹到极致的咸味,温润、柔和,没有丝毫杂质!
“这盐……这盐是从何而来?!”
朱元璋猛地站起身,一把抓住朱标的肩膀,声音因为激动而变得有些嘶哑。
“回父皇,是……是朝天宫的老张头炼出来的!”
“传!”
“把那个老张头,给咱立刻传进宫来!”
当衣衫不整、满脸惶恐的老张头被带进武英殿时,腿肚子都在打颤。
“你就是张道士?”
朱元璋死死地盯着他,目光如刀。
“回……回陛下……小……小道正是……”
“这盐,是你炼的?”
朱元璋将瓷罐重重地顿在御案上。
老张头吓得“噗通”一声就跪下了,磕头如捣蒜:“陛下饶命!陛下饶命啊!
小道……小道不敢居功!
此法……此法非小道所创,是……是李公子教的!”
李公子?
朱元璋一愣,随即反应过来,是李善长家那个小王八羔子!他转头看向殿外,果然,李祺和朱棣两个小脑袋正探头探脑地往里瞅。
“都给咱滚进来!”
朱元璋吼了一嗓子。
李祺和朱棣缩了缩脖子,乖乖地走了进来,躬身行礼。
朱元璋的目光,落在了李祺那张故作镇定的小脸上,眼神变得无比复杂。
又是这小子!
这小家伙的脑子里,到底藏着个什么怪物?
“李祺,你来说。”
“这制盐的法子,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回皇伯伯,我……我没想什么法子呀。”
他挠了挠头,一脸的“我什么都不知道”。
“我就是看张爷爷每天为盐的事情发愁,他说盐里面有沙子,味道还很苦。
我就想,我娘以前教我淘米的时候,也是加水进去搅和,沙子就沉下去了,米就干净了。”
李祺眨巴着大眼睛,声音清脆,逻辑简单得让人无法反驳。
“我就问张爷爷,盐那么咸,肯定也能化在水里吧?
那沙子和石头又不会化,不就也沉下去了吗?
把上面干净的咸水舀出来,再把水煮干,剩下的不就是干干净净的盐了吗?”
一番话说完,整个武英殿,落针可闻。
朱标听得目瞪口呆,朱棣则是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猛地一拍大腿:
“对啊!跟淘米一个道理!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跪在地上的老张头,更是把头埋得更低了,一张老脸臊得通红。
是啊,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他一个活了几十岁的老道士,怎么就想不明白?
朱元璋死死地盯着李祺,他想从那张稚嫩的脸上,看出哪怕一丝一毫的破绽。
可是没有。
那双眼睛里,只有纯粹的好奇和一点点因为解决了难题而产生的小得意,干净得像一汪清泉,没有半分杂质。
“哈哈……哈哈哈哈哈!”
朱元璋突然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大笑,笑得前仰后合,眼泪都快出来了。“赤子慧心!好一个赤子慧心啊!”
他走下御阶,来到李祺面前。
“你这小子,真是咱大明的福星!”
他没有再追问,因为他知道,再问也问不出什么了。
有时候,一个天才的想法,其原理可能就是这么简单,简单到让所有聪明人都忽略了。
tmd,这么简单的法子,咱手下那帮工部的蠢材,怎么就没一个想到的?
朱元璋心里暗骂一句,随即转身,脸上的笑容瞬间收敛,取而代之的是帝王的威严。
“传旨!”
“工部尚书,即刻带人前往朝天宫,向张道长学习‘精盐提炼法’!
三日之内,咱要看到章程!
一月之内,咱要让应天府的百姓,都吃上这种盐!”
“着令张道长,为‘提炼法’总领,赐黄袍,封‘护国道人’,赏银千两!”
“另,赏韩国公府李祺……玉如意一对,黄金百两!让他拿去买糖吃!”
老张头直接被这从天而降的馅饼给砸晕了,幸福得差点昏死过去。
李祺则是在心里默默盘算着,黄金百两,加上之前的赏赐,这笔钱,或许可以组建一支小小的寻药队伍了。
虽然希望渺茫,但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强。
而此时的朱元璋,脑子里想的却是另一件事。
这种雪花一样的精盐,成本低廉,一旦量产,不仅能让国库充盈,百姓安康,更能彻底摧毁私盐贩子的根基!
到时候,那些盘踞在盐道上吸血的蛀虫,那些与私盐贩子勾结的地方官吏……
朱元璋的眼中,闪过一丝冰冷的杀机。
一场席卷大明盐政的巨大风暴,因为一个孩子“淘米”般的奇思妙想,已在悄然酝酿。
而风暴中心的李祺,此刻正被朱棣拉着袖子,兴奋地追问。
“祺哥祺哥!你太厉害了!连淘米都能发明神仙盐!
那你下次看人拉屎,是不是也能悟出什么绝世武功啊?”
李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