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6章 谢奶奶熬粥,盛一碗送来的稠暖
凌晨四点半,巷尾老楼的厨房窗玻璃先亮起来。谢奶奶踮脚拉开铝合金窗框,冷雾裹着冬夜残留的霜气钻进来,她往手心里呵了口热汽,转身从米缸里舀出三捧珍珠米。米是前阵子托乡下亲戚捎来的新米,颗粒圆胖,凑近闻能嗅到淡淡的稻花香,她指尖捻起几粒,对着厨房顶灯的光看,米身上的纹路清晰得能数出层次,像藏着一整个秋天的阳光。
淘米要三遍。第一遍水是浑浊的奶白色,她手腕轻转,让米粒在铝锅里打着旋,沉淀下细碎的糠皮;第二遍水清亮些,能看见米粒在水中舒展的模样;第三遍她特意接了温凉水,说这样熬出的粥不粘锅底。铝锅坐在煤炉上,蓝火苗裹着锅底舔舐,她搬来小马扎坐在炉边,手里剥着昨天买的板栗。板栗要选那种壳上带浅褐色纹路的,剥壳时得用剪刀在顶端剪个小口,再放进温水里泡片刻,这样内皮就好撕些。她指尖有些许老年斑,动作却稳,剥好的板栗仁放进白瓷碗里,个个完整,没有碎渣。
六点整,粥锅开始冒热气。谢奶奶掀开木盖,白雾“腾”地涌上来,带着米香和板栗的甜香。她用长柄勺子顺时针搅动,粥底泛起细密的泡泡,米粒已经煮得开花,汤汁渐渐浓稠,粘在勺子上能拉出细细的丝。这时她才从橱柜里取出一小袋桂圆干,是孙子上次来看她带的,她没舍得吃,今天特意抓了一把,用温水泡软后去核,再撕成小块放进粥里。“桂圆要晚放,不然煮烂了就没嚼头了。”她对着空气念叨,像是在跟年轻时的自己说话——三十年前,她也是这样给生病的儿子熬粥,那时煤炉在院子里,冬天得裹着棉袄守着,现在厨房挪进了屋里,暖和多了。
七点刚过,巷子里传来扫地的声音。王大爷推着扫地车经过,看见谢奶奶家的窗户还亮着,笑着喊:“谢婶,又起这么早?”谢奶奶探出头应着:“熬了点粥,等会儿给你送一碗。”王大爷摆摆手:“不用不用,你自己留着吃。”她却没应声,转身从碗柜里拿出两个粗瓷碗,碗沿有些细小的磕碰,是用了二十多年的老物件。她先给每个碗里盛了大半碗粥,粥面上浮着几颗完整的桂圆和板栗,又从咸菜坛里夹了一筷子腌萝卜,萝卜是秋天自己腌的,脆生生的,带着点咸香。
正要出门,门铃响了。她趿着棉鞋去开门,门外站着楼上的小周,眼睛红红的,手里攥着公文包。“谢奶奶,早……”小周声音有些沙哑。谢奶奶拉她进屋,摸了摸她的手,冰凉。“是不是又加班到半夜?”她没等小周回答,转身进厨房,把刚盛好的粥又加热了些,还敲了个鸡蛋进去,用勺子搅成蛋花。“快坐下吃,粥暖身子。”
小周捧着粗瓷碗,粥的热气扑在脸上,她忽然就红了眼眶。昨天项目出了错,被领导骂了一顿,回到家发现合租的室友把她的东西挪了位置,委屈攒了一晚上,没成想早上会收到一碗热粥。“奶奶,这粥真甜。”她咬了一口板栗,粉糯的口感裹着甜香,顺着喉咙滑下去,连带着心里的堵得慌也消散了些。谢奶奶坐在旁边,看着她吃,手里织着毛衣,是给小周未出生的孩子织的,“慢点儿吃,不够锅里还有。我熬粥的时候放了点陈皮,理气,你总熬夜,得好好养着。”
小周不知道,谢奶奶为了熬这锅粥,前一天晚上就把板栗剥好了,凌晨三点多就醒了,怕起晚了粥熬不透。也不知道,谢奶奶的膝盖不好,冬天蹲下去淘米都得扶着灶台,却还是坚持每天早起给巷子里需要的人送点热乎的。去年冬天,楼下的张爷爷摔了腿,谢奶奶每天送一碗蔬菜粥;前年夏天,隔壁的高中生高考,她每天早上送一碗绿豆粥,说能解暑。
粥快吃完时,小周从包里拿出一袋饼干,“奶奶,这个你尝尝,是我朋友从国外带回来的。”谢奶奶接过来,放在茶几上,“你留着吃,我牙不好,吃不了硬的。”又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布袋子,里面装着晒干的橘子皮,“这个你拿着,泡水喝,比饮料健康。”小周接过布袋子,橘子皮的清香扑面而来,她忽然想起小时候,外婆也总给她晒橘子皮,也是这样装在布袋子里,满满的都是牵挂。
送小周出门时,太阳已经升起来了,阳光洒在巷子里,给老楼的墙镀上了一层金边。谢奶奶又端起另一碗粥,往王大爷的扫地车那边走。王大爷正弯腰扫落叶,看见她来,赶紧放下扫帚:“都说不用了,你怎么还送过来?”“趁热吃,凉了就不好吃了。”谢奶奶把碗递给他,“里面放了桂圆,你最近总说头晕,补补。”王大爷捧着碗,粥的温度透过粗瓷传到手里,暖得他心里发烫。
回到家,谢奶奶才给自己盛了一碗粥。粥已经有些凉了,她倒进锅里,加了点热水,重新加热。坐在炉边,她慢慢吃着,粥里的桂圆和板栗还是那么甜,咸菜的脆香也刚刚好。这时,手机响了,是孙子打来的视频电话。“奶奶,你在干嘛呢?”屏幕里的孙子笑着,身后是大学的宿舍。“在吃粥呢,熬了板栗桂圆粥,可香了。”谢奶奶把碗凑到镜头前,“等你放假回来,奶奶给你熬。”孙子点点头,“好啊,我还想吃奶奶腌的萝卜。”挂了电话,谢奶奶的嘴角还扬着,她把碗洗干净,放在沥水架上,又开始收拾厨房,准备中午的菜。
其实,谢奶奶的孩子们都劝她搬去城里住,说方便照顾她。可她不愿意,她说巷子里的人都熟,每天能跟大家说说话,送碗热粥,心里踏实。她的粥,熬的不只是米和食材,还有对街坊邻居的牵挂,对生活的热爱。一碗粥,盛着的是人间最朴素的温暖,是烟火气里最动人的情感褶皱。
中午的时候,巷子里的人渐渐多了。小周下班回来,特意绕到谢奶奶家,给她带了一束向日葵,“奶奶,这个花看着就暖和,跟您熬的粥一样。”谢奶奶把花插在玻璃瓶里,放在窗台上,阳光照在花上,金灿灿的,整个屋子都亮堂了。王大爷也送来了一袋新鲜的白菜,“谢婶,这个白菜炖豆腐好吃,你试试。”
傍晚,谢奶奶又在厨房里忙碌起来,这次是熬白菜豆腐汤。锅里的汤“咕嘟咕嘟”地响,香味飘出窗外,引得路过的人都忍不住多闻几口。她想着,明天早上要熬点小米粥,给楼上刚搬来的大学生送一碗,那孩子每天早出晚归的,肯定没好好吃饭。
人间烟火,从来都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就是这样一碗热粥,一束鲜花,一袋白菜,是陌生人之间的相互牵挂,是邻里之间的温暖扶持。谢奶奶熬的粥,稠的不只是米粒,还有人心;暖的不只是肠胃,还有岁月。在这一碗粥里,藏着最真实的生活,最动人的情感,最朴素的快乐。当我们捧着这样一碗热粥,就能感受到人间的美好,感受到生活的力量,感受到烟火气里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