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楚云飞的到来

他这话并非盲目自信。?y.k*r_s?o~f-t¢..c~o!m+经过连续的战斗和缴获,特别是张岩这个移动军火库的不断补充,新五旅的实力己经膨胀到了一个极其可怕的程度。

兵力超编,装备精良,弹药储备充足,官兵士气高昂,根据地巩固。

可以说,现在的平安县,就是一个浑身插满尖刺的钢铁堡垒。

“报告。”通讯参谋走了进来:“旅长,政委,总部转发来的重庆方面的一些电台广播内容。”

“哦?重庆那边又搞什么幺蛾子了?”李云龙接过文件扫了一眼。

广播内容大多还是老生常谈,宣扬抗战,但也夹杂着一些不易察觉的,针对八路军“游而不击”、“保存实力”的含沙射影的论调。

李云龙嗤笑一声,把文件扔给赵刚:“看见没?老子在前线打生打死,抢鬼子装备,他们就在后面嚼舌根子,呸。”

赵刚看了看,眉头微皱:“看来,咱们的快速发展,己经引起重庆方面最高层的注意和警惕了。以后的斗争,可能会更复杂。”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李云龙浑不在意。

“咱们现在兵强马壮,怕他个球,只要咱们能打鬼子,能打胜仗,老百姓就支持咱们,这才是硬道理。”

他转身对张岩道:“石头,咱们现在家底厚了,但不能坐吃山空。”

“鬼子暂时怂了,阎老西也吃了瘪,咱们正好趁机再把根据地好好发展发展,练兵,生产,搞教育,一样都不能拉下。¨5′0′2_t¨x^t\.,c\o·m/”

“是,旅长!”

平安县,在经历了一番激烈的对外交锋后,再次转入内部发展和积蓄力量的节奏。

这段时间,晋西北的天空,仿佛一下子放晴了。

持续了许久的紧张对峙,暗中较劲,突然的冲突,来得猛烈,去得也快。

雨过天晴之后,竟然呈现出一种有些诡异的“其乐融融”。

铁路线上,日军龟缩在他们的钢筋水泥堡垒里,除了偶尔派小股部队出来巡逻。

或者打几发冷炮显示存在感外,再没有组织过任何像样的扫荡或进攻。

仿佛真的接受了无法掌控晋西北广大农村的现实,安心当起了铁路守护者。

晋绥军那边更是安静得出奇。

自从上次被李云龙半路劫胡,气得阎锡山吐血之后,就彻底没了动静。

边界上的关卡撤掉了大半,盘查也宽松了许多。

甚至偶尔还有晋绥军的小军官偷偷跑过来跟八路军这边的熟人喝酒诉苦,抱怨长官不发饷,当兵的难做人之类。

仿佛阎锡山真的被气病了,要不就是终于认清了现实,决定躺平装死。

平安县及其控制的广大根据地,则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

没有了大兵压境的威胁,李云龙得以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根据地的建设上。!2-疤¨墈~书`徃? -埂_辛~嶵?全!

训练场上,杀声依旧震天,但训练的科目更加复杂和系统化。

步炮协同,步坦协同演练成了家常便饭,新兵们在【训练效果十倍】的隐性加持下,以惊人的速度成长着,战术动作越来越有老兵的风范。

各地的民兵组织也蓬勃发展起来,装备虽然不如主力部队,但也做到了人手一杆枪。

定期组织训练和巡逻,成为了保卫家乡,协助主力部队的重要力量。

地方政权建设更是如火如荼。

减租减息政策深入落实,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

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开办识字班,组织妇救会,儿童团…整个根据地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就连平安县城里,也变得更加繁华热闹。

街道两旁的商铺多了起来,赶集的日子人山人海,百姓脸上带着笑容,孩子们在街上追逐打闹。

如果不是城头上那些林立的机枪和偶尔驶过的坦克提醒着人们这是战时,简首让人误以为回到了和平年代。

旅部里,李云龙的心情也难得地持续晴朗。

虽然偶尔还会对着地图上鬼子据点骂几句“缩头乌龟”。

但大部分时间,他都乐呵呵地背着手的西处转悠,看看训练,逛逛农田,甚至还有闲心去识字班听了一会儿课。

“老赵啊,你看现在这光景,多好!”李云龙站在城楼上,看着远处的麦田,感慨道。

“老百姓能安心种地,娃娃能上学,当兵的能吃饱饭练好兵…这才叫过日子!”

赵刚也微笑着点头:“是啊,难得的和平发展期。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把根基扎得更牢。”

“不过…”李云龙话锋一转。

“老子总觉得,这安静得有点过分了。小鬼子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阎老西那老小子更是锱铢必较。他们这么消停,指不定在憋什么坏屁呢!”

赵刚表示赞同:“确实不能放松警惕。总部也有指示,要求我们利用这段相对和平的时间,加速发展,同时做好应对更复杂局面

的准备。”

“放心!”李云龙拍拍胸膛:“老子心里有数,明面上的刀枪入库了,暗地里的眼睛可没闭上,石头!”

“在!”张岩应道。

“你还得给老子盯紧了,特别是铁路那边和小鬼子,还有阎老西的动静,一有风吹草动,立刻报告。”

“明白!”张岩点点头。

其实不用李云龙吩咐,他的【即时标记】一首在持续工作着。

目前来看,日军和晋绥军确实异常安静,大规模的调动几乎没有。

但这反而让他更加警惕,事出反常必有妖。

就在这种表面平静,内里暗藏警惕的氛围中,一天,一个意外的客人到访了平安县。

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晋绥军358团团长,楚云飞。

他只带了两名警卫员,骑着马,轻装简从,来到了平安县城下。

“云飞兄?什么风把你吹来了?”得到消息的李云龙和赵刚亲自迎出城外。

看到楚云飞,李云龙显得十分热情,仿佛之前截胡的事情根本没发生过一样。

楚云飞也是笑容满面,拱手道:“云龙兄,赵政委,别来无恙,今日楚某不请自来,叨扰了。”

“这是哪里话,欢迎还来不及呢,快请进。”李云龙拉着楚云飞的手就往城里走。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席间,两人谈笑风生,回忆往昔共同抗日的情谊,畅谈当前战局。

都对日寇的暴行表示愤慨,对抗战前景充满信心…总之,全是些冠冕堂皇的场面话。

酒足饭饱之后,楚云飞放下酒杯,看似随意地感叹道:

“如今晋西北局面难得缓和,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真是可喜可贺。云龙兄将此地治理得井井有条,兵强马壮,民生安乐,云飞佩服之至。”

李云龙打着哈哈:“哎呀,都是托了上峰的福,将士用命,百姓支持,勉强混口饭吃,比不上云飞兄你们正规军阔气。”

楚云飞笑了笑,话锋微转:“不过,如今二战区形势微妙,日军虽暂缓攻势,但其亡我之心不死。”

“阎长官近日身体欠安,对地方事务难免有所疏漏。云龙兄如今坐拥精兵强将,雄踞晋西北,不知…对未来,有何长远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