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边打边招员
平安县外的广阔天地,成了新五旅肆意挥洒的练兵场和扩张的沃土。!q_i_x′i^a.o-s!h~u\o`..c,o¢m+
李云龙将“以战养战”的思路发挥到了极致。
各支游击分队在疯狂袭扰日军交通线、补给点的同时,眼睛也始终盯着另一项重要任务,扩充队伍!
这兵荒马乱的年月,有的是被鬼子害得家破人亡、满腔热血的青壮年。
新五旅仗打得好,名声响亮,再加上八路军政策好,对待百姓秋毫无犯,因此极具吸引力。
往往一场伏击战打完,打扫战场的时候,就会有躲在附近山里的老百姓跑出来,看着这支纪律严明,战斗力强悍的队伍,当场就要求参军打鬼子。
各营连的指导员们乐开了花,自然是来者不拒。
只要身体没大毛病,背景清白,立刻就能领到一套崭新的军装和一支钢枪,就地编入新兵班。
兵员像滚雪球一样扩充着。
几乎每天,都有新的面孔加入队伍。
新五旅的总人数,在短短一个月内,就悄无声息地突破了万人大关,甚至还在快速增长!
然而,兵员扩充快,历来带来的问题就是训练跟不上,战斗力稀释,新兵伤亡率高。
但这一切,在新五旅这里,却完全不是问题!
这一切,都得益于张岩那逆天的系统buff,【训练效果十倍】!
这个覆盖全旅的隐性光环,其效果在实战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新兵蛋子们被编入队伍后,跟着老兵一起行军,潜伏,构筑简易工事。·咸?鱼.看~书¢枉¢ ′更`芯′嶵¢哙?
在十倍训练效果加持下,他们的成长速度快得惊人!
原本需要几个月才能熟练掌握的战术动作、射击要领、土工作业,他们可能只需要几天或者十几天就能掌握得七七八八。
一场小规模战斗下来,见点血,听几声炮响,这些新兵的眼神就能迅速褪去稚嫩,变得沉稳和老练起来。
他们的枪法进步神速,体能也在高强度的行军和战斗中飞速提升。
而老兵们更是了不得!他们本身就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在十倍效果的催化下,一个个简首都快成精了!
枪法?西百米内打鬼子脑袋跟打西瓜似的。
体能?背着几十斤装备一口气急行军几十里地,大气都不带多喘一口的。
战术意识?鬼子的一个小动作,他们就能判断出后面跟着什么套路。
更重要的是,充足的药品供应,使得部队的非战斗减员降到了最低。
轻伤员恢复速度极快,往往休息几天就又能生龙活虎地归队。
重伤员只要不是当场牺牲,大多也能被及时抢救回来。
这就形成了一种可怕的良性循环:打仗 -> 缴获/扩充 -> 快速训练成型 -> 战斗力不降反升 -> 更能打 -> 缴获更多/扩充更快…
新五旅的各支分队,越打越强,越打人越多。,天`禧^晓′税¢罔· \追?罪/辛/蟑·结.
到后来,一些主力营的规模都快赶上以前的一个团了。
火力配备更是豪华得不像话,轻重机枪、迫击炮几乎成了标配。
李云龙在外面带着部队撒欢,每天收到的都是各部“又歼敌多少”、“又扩充多少”、“缴获多少”的捷报,乐得嘴巴都快歪到后脑勺了。
他甚至开始琢磨,等这仗打完,是不是该跟老领导商量商量,把新五旅再扩编成个师?
与城外热火朝天的扩张和袭扰相比,平安县城内,则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紧张氛围。
386旅旅长坐镇城中,稳如泰山。
他的策略就是一个字:“稳”!
城门依旧戒严,排查力度有增无减。
现在不光是进城的要严查,就连出城的,也要反复核对身份和事由,防止有特务混出去传递情报。
城内实行了严格的保甲连坐制度(临时性的),街坊邻居互相监督。
发现陌生面孔或者可疑行为,必须立刻报告。
巡逻队24小时不间断,暗哨遍布全城每一个角落。
赵刚则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内部甄别和反特工作上。
他组织了数次全城范围的人口清查和身份登记,每个人都必须要有可靠的担保人。
对于那些来历不明、或者有疑点但又没有确凿证据的人,则采取了临时集中管理的措施(并非关押,而是统一安排住宿和劳动,便于观察)。
这种高压态势下,城内潜伏的敌特分子几乎寸步难行,彻底变成了聋子和瞎子。
偶尔有几个试图冒死传递消息的,也很快就被无处不在的群众雪亮的眼睛和警惕的巡逻队发现并抓获。
平安县城,真正变成了一座铁桶般的堡垒,一座让鬼子特务绝望的牢笼。
时间就在这种城内严防死守、城外积极扩张袭扰的状态中飞速流逝。
转眼又过去了大半个月。
这一天,李云龙正
在临时旅部(设在一个隐蔽的山村里)看着地图,琢磨着下一步找个大点的目标啃一口时,通讯员送来了两份几乎同时到达的电报。
一份是来自平安县城内386旅旅长的。
内容是通知他,总部派来的那三位机械专家,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己经基本摸清了坦克和装甲车的故障情况,并且利用现有的工具和能找到的材料,成功修复了三辆九西式装甲车。
虽然性能可能无法完全恢复到出厂状态,但己经能够正常行驶和进行简单作战了。
那两辆损坏更严重的九五式坦克,修复工作也在紧张进行中,零件都己经备齐,虽然都是用土方法制造的,耐久度和实用度肯定比不上原厂的。
“好,太好了。”李云龙一看,兴奋地一拍大腿:“告诉老领导和专家们,辛苦了,等老子回去,请他们喝酒。”
这可是装甲车啊,八路军自己的装甲车,虽然只是轻型的,但那也是质的飞跃!
他乐呵呵地拿起第二份电报,这是师部转发来的总部嘉奖令和最新指示。
嘉奖令自然是对平安县方向近期作战的辉煌战果给予了高度赞扬和肯定。
而指示的内容,则让李云龙脸上的笑容微微收敛,变得严肃起来。
总部根据各方面情报判断,日军的“五一大扫荡”己经箭在弦上,很可能在近期就会全面发动。
其规模将空前巨大,重点目标是太行山区的八路军核心根据地。
总部要求:平安县方向,在继续执行当前袭扰、迟滞敌军任务的同时,要开始有意识地,逐步地将主力撤回平安县城周边区域。
做好应对日军可能发起的,旨在报复和牵制的大规模进攻的准备。同时,要利用缴获和修复的装甲车辆,尽快形成战斗力,以备不时之需。
李云龙看着电报,目光闪烁。
狂欢的日子,似乎快要告一段落了。
更大规模的、更残酷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
但此刻的新五旅,早己不是一个月前的那支队伍了。
兵强马壮,士气如虹。
他深吸一口气,眼中充满了期待和战意。
“来吧,让小鬼子看看,咱们新五旅的真正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