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王特派员的原则

鲁村外围的窥探目光渐渐稀疏,如同被惊散的鸟群。¢1¢5!8?t+x`t*.-c?o¢m¨

日军特高课派出的精锐小队,在连续十几日的高强度搜索和监视后,依然未能捕捉到任何关于新一团物资运输路线或来源的蛛丝马迹。

新一团驻地仿佛一个密不透风的铁桶,内部人员流动严格,外部通道戒备森严,没有任何成规模的、可疑的运输活动被发现。

外围的袭扰也遭遇了新一团各营连快速反应部队的坚决打击,几次小规模交火,日军小队都未能占到便宜,反而损失了人手。

无奈之下,筱冢义男只得暂时收缩了这些游弋的小股部队,将精力重新投入到对太原防线的加固和内部情报的深挖上。

新一团内部,经过李云龙那次雷霆万钧的肃反行动,悬挂在村口的日寇头颅和“礼送”回晋绥军的特务,如同两盆冰水,浇熄了所有潜伏的鬼祟心思。

双岗哨,频繁更换的口令,无处不在的纠察队和铁丝网,构筑起一道无形的警戒墙。

战士们彼此之间的眼神都多了几分审视,闲聊时也自觉避开关于仓库和后勤的话题。

那种被窥视的阴霾感,在铁血手段的严密防范下,暂时被驱散了。

驻地恢复了表面上的平静,训练、执勤、吃饭、休息,一切似乎回到了正轨。

然而,远在八路军总部的风暴眼,却并未真正平息。

八路军总部,后勤部办公室。*萝\拉′暁.说? ¢埂`歆·醉~全^

王拓坐在办公桌后,脸色因激动而微微涨红。

他面前摊开着一份刚刚写完的报告,墨迹未干。报告标题醒目:《关于新一团后勤物资来源不明、管理混乱问题持续存在及处理建议的紧急报告》。

他拿起报告,反复看了几遍,确认措辞足够严厉,论据足够“充分”——尽管这些论据大部分是基于他上次在新一团的观察和推断:仓库物资数量与账目严重不符、来源登记模糊不清、李云龙对抗审查的恶劣态度、以及近期新一团驻地周边敌特活动异常频繁。

“必须再次上报!绝不能任由这种严重违反纪律,破坏后勤制度的行为逍遥法外!”王拓低声自语,眼中闪烁着偏执的坚持。

他整理了一下洗得发白的衣领,拿起报告,大步走向副总指挥和老总的办公区域。

他求见的请求很快得到了回应。

副总指挥和老总都在。

办公室里的气氛略显凝重,墙上巨大的作战地图标注着最新的敌我态势。

“首长。”王拓敬了个礼,将报告双手呈上。

“这是关于新一团后勤问题的最新报告。情况不仅没有改善,反而更加扑朔迷离,其物资来源成谜,管理混乱,己成为我后勤系统的一个巨大隐患。”

“李云龙同志的态度更是…恳请首长下令,成立专门工作组进驻新一团,彻底清查其所有物资来源及账目,必要时应暂时接管其后勤系统,没收来源不明物资,以儆效尤!”

副总指挥接过报告,没有立刻翻看,目光平静地落在王拓脸上:“王拓同志,你的工作热情和坚持原则,是值得肯定的。,小?税_宅^ ¨最!欣*漳*结+哽^芯?快`”

老总则首接拿过报告,快速翻阅起来,眉头渐渐锁紧。

王拓心中一喜,以为首长们终于重视起来了。

然而,副总指挥接下来的话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但是,关于新一团的问题,我们掌握的情况,恐怕比你这份报告更全面一些。”

他顿了顿,语气沉稳:“第一,386旅旅长多次汇报,新一团在李云龙带领下,近期连续作战英勇,战果显著,尤其风扬谷一役,重创日军,极大提振了我军民士气。其部队士气高昂,训练有素,战斗力在129师是排得上号的。”

“第二,”老总放下报告,声音洪亮地补充道,“关于后勤来源,他们旅长也做了担保,强调其‘爱国人士’渠道虽然匿名,但可靠,且对支持前线抗战贡献巨大。”

“在敌后复杂环境下,保护物资来源渠道的安全,有时需要非常手段。李云龙对抗特派员,做法极端错误,己受处分,但其保护部队后勤命脉的出发点,并非完全不能理解。”

“第三,你报告中提到驻地周边敌特活动频繁,这恰恰说明日军和晋绥军都在盯着新一团。这个时候,我们内部如果大张旗鼓地搞清查,甚至接管,没收物资,等于自乱阵脚,将新一团的后勤命脉暴露在敌人眼皮底下,这会造成多大的损失?会带来多大的动荡?你想过没有?”

“可是首长。”王拓急了,声音不由得提高:“物资来源不明,账目不清,这就是巨大的漏洞。是滋生蛀虫的温床,是对革命事业的严重威胁。不能因为李云龙能打仗,就对他的问题视而不见啊!那些物资,万一是…”

“万一是敌人故意设下的陷阱?或者来源不正当?”副总指挥打断他,目光变得锐利。

“王拓同志,证据呢?你这些推断,有确凿的证据吗?除了账目对不上,来源登记模糊,你抓住了李云龙

是蛀虫的证据吗?你找到了那些物资是毒药,是炸弹的证据吗?”

王拓语塞:“这…这需要深入调查才能…”

“深入调查?”老总猛地一拍桌子,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在敌人虎视眈眈,部队随时可能投入战斗的时候,去深入调查一个主力团的后勤系统?去动摇一支能打硬仗的部队的军心?王拓同志,你的原则性再强,也要分清楚主次矛盾,更要懂得策略!”

他指着王拓的报告:“你这份报告,通篇都是怀疑和推论!‘可能’,‘似乎’,‘疑点重重’。没有一条过硬的、能钉死问题的证据。就凭这些,你就要我们下令去查抄一个刚立下大功的主力团的仓库?没收他们的物资?你想让前线的将士怎么想?让浴血奋战的同志们寒心吗?”

副总指挥语气缓和了些,但依旧坚定:“王拓同志,你的报告,我们收到了。你的担忧,我们也理解。但目前,证据不足,理由不充分。”

“总部维持之前的决定:对新一团进行通报批评,责令整改。同时,要求386旅加强对新一团后勤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其物资合理使用,账目逐步规范。此事,暂时到此为止,你的工作重心,应该放在保障其他部队的后勤供应上!明白吗?”

王拓的脸一阵红一阵白,嘴唇哆嗦着,还想争辩:“首长,我…”

“执行命令!”老总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

王拓看着两位首长严肃而不容置喙的神情,知道再争辩下去也是徒劳。

一股巨大的委屈和愤怒堵在胸口。

他猛地立正,敬了个僵硬的军礼,声音干涩:“是,首长!”

说完,转身大步离开了办公室。

副总指挥和老总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无奈和一丝忧虑。

“这个王拓,也…太固执了。”副总指挥叹了口气。

老总哼了一声:“轴,死脑筋,不过也好,有他这样较真的人盯着,下面的人做事也会收敛点。新一团那边…我还是那句话,李云龙这小子是块打仗的好料,但惹祸的本事也不小。”

“他那个‘好心人’,终究是个隐患。让他们旅长多费心,务必把篱笆扎紧了,别真让人钻了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