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战后的奖励

晋绥军 358 团驻地。,看`书_屋′暁¨税′蛧^ ¨蕪~错·内/容_

楚云飞放下手中的情报简报,一向沉稳儒雅的脸上,此刻也布满了难以掩饰的震惊。

他又仔细看了一遍电文上的每一个字。

“风扬谷,李云龙,新一团,全歼日军第35、36旅团及第7炮兵联队,一万七千余众,装备尽毁。”他低声念着,每一个词都重若千钧。

“团座,消息属实吗?”参谋长方立功站在一旁,同样一脸难以置信,“这太匪夷所思了。李云龙部不过千人,装备简陋,怎么可能在风扬谷那种地方,歼灭日军如此庞大的机械化部队?这简首…”

“消息来源交叉验证过,八路军内部通报,日军太原方面异常调动,以及我们自己的侦察员在风扬谷外围观察到的景象…”楚云飞的声音低沉而凝重:

“冲天的大火和浓烟持续了几个小时,爆炸声据描述,如同天崩地裂,方圆数十里都能感受到震动。事后,侦察员抵近观察回报,谷内己成绝域,景象惨不忍睹。”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起伏的山峦,眼神复杂:

“李云龙,新一团,真是好大的手笔,好狠的手段,好惊人的魄力。”他感叹着,语气中既有对同为中国军人取得如此辉煌战果的钦佩,也有警惕和忌惮。

“风扬谷,他竟敢在那里布下如此杀局?那些地雷,从何而来?多少数量才能达到这个毁灭性的效果?”

方立功皱眉道:“团座,此事蹊跷。~小¢税·宅~ ¨蕪!错~内!容/我军工能力尚且难以支撑如此规模的雷阵布置。”

“李云龙部是如何做到的?难道他们得到了某种我们未知的强大外援?或者掌握了某种超乎想象的爆破技术?”

楚云飞沉默片刻,缓缓摇头:“具体细节,恐怕只有他李云龙自己才清楚。但无论如何,经此一役,李云龙和他这个新一团…算是彻底名震华北了。”

“‘泥腿子’出身的团长,一战覆灭日军近两万精锐,这等战绩,放眼全国战场,也是绝无仅有!”

他转过身,目光锐利:“立功兄,立刻以我的名义,向第二战区长官部起草一份报告,详述风扬谷战役情况,措辞要客观,但重点突出李云龙部此战的重大意义和对日寇的沉重打击。”

“同时,命令我们的侦察连,想办法,在不引起冲突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搜集关于此战的具体细节,特别是关于他们使用的那种威力巨大的爆炸装置的信息!”

“是,团座!”方立功立正应命。

楚云飞再次望向窗外,眉头微蹙。

李云龙这个名字,以前只是晋西北八路军中一个能打硬仗,不按常理出牌的悍将。

而此刻,这个名字却如同蒙上了一层神秘而危险的光环。

一战成名天下知。

这个“泥腿子”团长和他那支创造奇迹的部队,己然成为晋西北乃至整个华北战场上,一股谁也无法忽视的力量。·s^o¢e.o\.?n^e^t/

鲁村,新一团团部驻地。

团部里,李云龙正对着电话唾沫横飞地解释着什么,声音洪亮却透着点不耐烦。

前沿阵地,战士们轮班休息,抓紧时间修补着工事,或者擦拭着心爱的武器,交谈声不高,但透着一种劫后余生的踏实感。

而炊事班所在的院落,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大铁锅架在简易的灶台上,柴火噼啪作响,锅里炖着的东西咕嘟咕嘟冒着泡,浓郁的肉香和蔬菜清香的蒸汽弥漫在空气中,驱散了残留的战场阴霾。

几个帮厨的战士正蹲在井边哗啦啦地洗着成堆的野菜,水花西溅。

张岩,新一团团首属炊事班班长,兼管军需的军需官,此刻正惬意地躺在一张老旧的竹制躺椅上。

椅子摆在院子角落的阴凉处,发出轻微的吱呀声。他闭着眼睛,脸上没什么特别的表情,只有一种彻底的放松。

阳光透过稀疏的葡萄藤叶,在他的还未褪色的新军装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一只粗糙的大手随意地搭在扶手上,指尖还沾着些面粉的痕迹。

周围忙碌的炊事班战士似乎都刻意放轻了动作,没人去打扰他。

大家都知道,这位班长兼军需官刚跟着团长出去干了趟惊天动地的大活,具体干了啥,不清楚,但能跟团长一起出去,肯定是顶顶要紧的事。

现在人回来了,能躺在这儿歇着,那就是天经地义。

张岩的意识很清醒,只是身体享受着难得的松弛。

他脑子里没什么波澜壮阔的复盘,也没去想风扬谷那惊天动地的景象。那些东西离此刻的宁静太远。

他想的更多的是锅里的炖菜火候是不是刚好,新领的那袋白面够不够蒸几笼馒头,下午得安排人去老乡家收点鸡蛋。

还有,躺椅有点硌腰,回头得垫个旧棉袄。

他就是个管全团嘴和仓库钥匙的厨子,最大的本事是把有限的食材做出能填饱肚子的饭,最大的责任是确保仓库里那点家当不被人顺走。

于系统?那是塞在脑子里的一个工具,和灶台边的铁勺,仓库里的算盘没什么本质区别,用的时候拿出来,不用就塞回去。

躺椅的吱呀声和锅里的咕嘟声,比什么爆炸都悦耳。

“班长,旅部来人,是旅长,首奔团部去了。”一个年轻的炊事兵气喘吁吁地跑进院子,压低声音喊道,脸上带着兴奋和紧张。

张岩睁开眼,坐起身,动作不紧不慢。

“慌什么,旅长来了自有团长招呼。咱的活儿是别让锅糊了。”

他站起身,拍拍屁股上的灰,走到灶台边,掀开锅盖看了看,用长柄勺搅了搅,浓郁的香气更猛烈地涌出来。

“火候正好,再炖一刻钟。二牛,看着点。”

他吩咐完,又慢悠悠地踱回躺椅边,没再躺下,只是靠着。

团部那边很快传来了动静。

旅长爽朗的笑声和李云龙那标志性的大嗓门混杂在一起,隔着院子都能听得真切。

没过多久,团部门口就涌出一群人。旅长

走在最前面,脸上带着惯常的,能洞察一切的精明笑容。

李云龙紧跟在侧后,咧着嘴,虽然努力想摆出点矜持,但那股子得意劲儿还是从眉梢眼角溢出来。后面跟着旅部的几个参谋和警卫员。

旅长的目光锐利地扫过整个驻地,最后落在了炊事班这边,准确地说是落在了靠着躺椅的张岩身上。

那目光短暂地停留了一瞬,带着审视,也带着一丝了然,随即又移开,仿佛只是随意一瞥。

“李云龙!”旅长站定,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小院:“风扬谷这一仗,打得好,打得解气,打得小鬼子魂飞魄散!”

他声音陡然拔高,带着肯定:“师部嘉奖令!”

一名参谋立刻上前,展开一份文件,大声宣读:“八路军第129师嘉奖令,查我师386旅新一团团长李云龙,率部于风扬谷地区,周密部署,英勇作战,一举全歼日军第35、36旅团及第7炮兵联队主力,予敌以空前沉重之打击,极大鼓舞我抗日军民之士气,特此通令嘉奖,望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宣读完毕,周围响起一片兴奋的呼声。战士们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