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免费试吃解决招兵难

命令一下,整个新一团后勤机器疯狂运转起来。!比¢奇,中¢蚊?王′ `更~芯·最`全.

一袋袋雪白的面粉,一块块肥瘦相间的猪肉,甚至珍贵的牛肉,被装上大车、骡子,跟着三营的战士们奔赴各个村庄(非敌占区)。

招兵点很快在各村热闹的打谷场,村口大树下支了起来。

几口比人还大的大铁锅架在临时垒起的灶台上,下面柴火烧得噼啪作响。

锅里翻滚着大块的土豆和牛肉,浓郁的肉香混合着香料的味道,霸道地弥漫开来,钻进每一个路人的鼻孔,勾得人肚子里馋虫首叫唤。

旁边蒸笼揭开,热气腾腾,一个个比拳头还大的白面馒头散发着诱人的麦香。

“老乡!过来看看啊!新一团招兵啦!”

“保家卫国打鬼子,顿顿有肉吃,白面馒头管够。”

“家里有人当兵,爹娘老婆孩子都能领口粮,不饿肚子。”

“免费尝尝,都来尝尝咱新一团当兵的伙食。”

宣传干事和地方干部卖力地吆喝着。

起初,围观的村民还只是远远看着,指指点点,眼神里充满了怀疑和畏惧。

但当第一锅肉炖好,第一笼馒头出锅,几个胆子大的半大小子或者家里实在揭不开锅的老汉,在干部热情的招呼下,犹犹豫豫地接过一碗油汪汪的肉汤和一个大白馒头……

那滋味,肥美的牛肉炖得软烂,入口即化,浓郁的汤汁浸润着沙糯的土豆,再咬一口暄软筋道的白面馒头……

这些常年以糠菜,杂粮果腹,一年到头见不到几次荤腥的穷苦百姓,哪里尝过这等美味?

“香,真香啊!”一个老汉捧着碗,浑浊的眼睛里泛着泪花,三两口就把肉和馒头吞了下去,连碗底的汤汁都舔得干干净净。¨嗖`嗖·小\税_罔? !冕!费*跃?黩¨

“娃啊,去,去报名,跟着这样的队伍,饿不着你,还能打鬼子。”老汉推着自己面黄肌瘦的孙子。

“真的给家里发粮吗?”一个中年汉子看着招兵干部递过来的,那沉甸甸一小袋白面,声音都在发颤。

“千真万确,签字画押,这袋粮就是安家粮。”干部拍着胸脯保证。

“免费试吃”和“军属特供粮”的效果是爆炸性的!消息像风一样在十里八乡传开。

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在亲眼看到,亲口尝到新一团的“实力”后,在家人期盼和饥饿压力的双重驱动下,咬咬牙,在报名册上按下了红手印。

随着新兵的到来,鲁村,新一团驻地,此刻彻底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新兵营。

村西,简易的马棚搭了起来,近三百匹战马暂时安顿,孙德胜带着十几个骑兵骨干,成了最忙碌的人。

他们从新兵里挑选身体协调性好,胆子大的。手把手教他们如何接近马匹,刷毛,备鞍,如何在马背上保持平衡,如何控缰绳。

“腿夹紧,腰挺首,眼睛看前面,别他娘的低头看马脖子!”孙德胜的吼声整天响彻打谷场。′2*c′y/x~s\w/.?o`r*g_

不断有人从马背上摔下来,揉着屁股龇牙咧嘴,又被赶着爬上去。

村东的空地成了步兵新兵训练场。喊杀声震天。老兵班长们扯着嗓子:

“突刺,刺!”

“杀!”

一排排新兵端着崭新的三八大盖和汉阳造,笨拙的用力向前突刺,动作僵硬,却充满了力量感。

“注意动作,枪要稳,力从脚起,再来。”

“杀!”

靶场上,枪声更是从早到晚没停过。

新兵们趴在地上,在老兵的指导下,三点一线,扣动扳机。

崭新的枪身稳稳地架在土坎上,几乎没有震动。子弹壳叮叮当当落了一地。

虽然脱靶的居多,但充足的子弹供应,让他们有足够的练习机会去熟悉手中的武器。

炊事班成了最受欢迎的部门,每到饭点,巨大的行军锅前就排起长龙。

土豆炖牛肉、猪肉炖粉条、雪白的大馒头……新兵们端着堆尖的海碗,蹲在墙根,树下,狼吞虎咽。

脸上洋溢着满足,干劲十足,吃饱了,才有力气练,才有力气杀鬼子。

张岩站在仓库门口,看着眼前这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新兵们穿着崭新的军装,吃着管饱的肉菜,在老兵严厉的呵斥中,笨拙却拼命地练习着杀敌本领。

李云龙背着手,在训练场间巡视。

他看着那些因为吃饱饭而脸色渐渐红润起来的新兵,看着他们手中锃亮的步枪,看着远处打谷场上那些跌跌撞撞却不肯放弃的“准骑兵”,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

“吃老子的肉,拿老子的枪,”他低声对跟在身边的张大彪说,“就得给老子练出个兵样来,练不成狼,就别想上战场,练,往死里练!”

新一团的招兵热潮持续了不到十天,便被李云龙强行按下了暂停键,

原因很简单:人,暂时够了。得先消化一下,否则就成了隐患。

看着花名册上那跳涨到

“战斗兵员:2200人,非战斗人员:约400人”的数字,李云龙心里那点因为装备物资爆仓带来的膨胀感迅速被沉甸甸的压力取代。

两千多张嗷嗷待哺的嘴,一千多双需要训练成合格战士的手。

“停止招兵!”李云龙的命令斩钉截铁,“张大彪!立刻组织人手,配合地方保卫部门的同志,给老子把这十天进来的所有新兵蛋子,筛一遍。”

“祖宗八代都给老子查清楚,老子不要兵痞,不要二流子,更不要鬼子和国军的眼线,有一个算一个,发现疑点,立刻控制,宁可错查,绝不放过!”

肃清内部的工作在高效地进行。

地方组织提供了宝贵的档案支持,新兵中也有积极分子主动提供线索。几天下来,还真揪出了几个身份可疑,形迹鬼祟的家伙,被保卫部门带走隔离审查。

虽然未必全是特务,但李云龙要的就是这股子肃杀的气氛,让所有人明白,新一团不是菜市场,进来就得守规矩,就得干干净净!

内部初步整肃完毕,新一团这架庞大的战争机器,立刻开足马力,投入了前所未有的高强度训练之中。

整个鲁村,连同周边几处临时开辟的训练场,彻底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军营。

喊杀声,操练口令声,战马的嘶鸣声,实弹射击的爆豆声,从清晨响彻到日暮,几乎没有停歇。

步兵训练场上,新兵们顶着初春依旧料峭的寒风,一遍遍重复着枯燥却致命的动作:

立正,稍息,队列行进;卧倒,匍匐,跃进;装弹,瞄准,击发;突刺,格挡,劈砍……

老兵班长们嗓子早己喊哑,手里的木棍毫不留情地敲打在动作变形的新兵身上。

“腰挺首,你他娘的是根面条吗?!”

“三点一线,眼睛长在屁股上了?靶子在你左边!”

“突刺,用腰力,不是让你甩胳膊,再来,杀!”

汗水浸透了新兵们崭新的军装,不少人手掌磨破了皮,膝盖磕得青紫,但没人敢叫苦。

因为所有人都看到了希望——炊事班那几口永远热气腾腾的大锅。

一日三餐,雷打不动。早饭是稠得插筷子不倒的大米粥,配上咸菜和一人一个煮鸡蛋(张岩派人用肉换的);午饭和晚饭,不是油汪汪的猪肉炖白菜粉条,就是分量十足土豆炖牛肉,配上管够,暄软雪白的大馒头,再加上人手一个的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