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战后总结

时间里到了4月中旬,各部重新安排了防区位置,周辰将一部分久战疲惫之师安排到后方驻守。?零,点′看*书` ·哽*鑫~最*全`

一些表现良好的民兵部队,也在第一批轮换的名单里面,周辰准备用它们作为各地民兵力量的骨干,提高民兵部队整体的训练水平。

同时,大战结束,作战部队也可以抽调一批精干可靠的人员,用于加强各地政府和地方武装的控制力。

这其中德械师的高学历人才和那些综合素质强的军官,成为了抽调的重点。

考虑到目前的军力己经足以保住眼下的地盘,周辰一口气从八个德械师里面抽调了两万多名骨干。一部分安排到各地政府部门的关键岗位上,另一部分去掌控民兵部队。

周辰知道,地方豪强就跟杂草一样,除非是连根拔除,否则一段时间不管就会疯长。

而且此前择优选取民兵,编成野战部队,一个副作用就是一些奸猾之辈趁机上位,各地监察部门多有反映,许多民兵武装疏于训练、违规调动,甚至于成为了地主恶霸欺压良善的帮凶。

在大战期间,周辰挑了几个典型,杀鸡儆猴,各地老实了许多,这个事情看起来就过去了。但是周辰的身边人都知道,这个事情才刚刚开始,接下来只怕是一阵血雨腥风。

而各部详细的伤亡报告也陆续汇总到了司令部,其中东北军的伤亡尤其惨重,达到了7216人,这其中有一半是山海关战役被日军轰炸所造成的。·第′一¨墈,书,罔, +首\发.

29军伤亡了2119人,一路上成规模的战役虽然只有锦州外围的双子山攻坚战,但从山海关开始一路穿过辽西走廊,各种小仗可没少打。

先锋军伤亡8153人,最大的一块伤亡是由展书堂造成的,客观的说,当时105毫米榴弹炮弹药并不充足,强攻日军阵地是肯定会付出较大伤亡的。后来锦州外围的各个阵地逐一打过去,虽然有了105毫米榴弹炮的火力覆盖,但最后还是需要步兵冲锋来解决残敌。

他把统计的伤亡数据和一些战场照片,发给全国各个报刊,让他们登上头版头条。狠狠的打一下日军高层的脸,尽管他们的脸一贯比城墙厚,这点伤害对他们来说只是浮云。但是没关系,全当是练掌法了。

这一战其实并没有对周辰以及先锋军的威望产生多大的影响,无论是双方的伤亡比,还是地盘的得失,明显都是联合军更占优势。

反倒是日军在战场上的节节连败,表现拙劣,陆军航空兵更是被打的缩在家里不敢出来,最后还要靠海军来救场。

各国官员、商人私下里议论纷纷,一些外交武官甚至首言,日军不要再称呼自己为亚洲第一强军了,等把先锋军打败了再说。

在外界纷纷嚷嚷的时候,先锋军内部开始了大规模的战后总结,先是由各营、连全体官兵参与进行总结,然后将意见上交,由各师各团进行内部总结。·微-趣/暁*说?网_ .首,发¢

等各类意见汇总上来,并整理好了之后,周辰就发现原先在他眼里还可堪一用的mp28冲锋枪,此前也是基层战士们心中的小甜甜,一场冬季过去就成为了牛夫人。

最显著的问题就是,这款武器在低温条件下,故障率会明显上升,比较容易出现卡弹的问题。

而且mp28采用开膛待击的设计,冰雪沙尘可以首接进入枪膛,其余的问题还有一大堆,总而言之,这款武器不适合在高纬度的严寒天气使用。

看着最后一众军官给出的总结,周辰反倒是豁然开朗,需要一款在高纬度严寒天气使用的武器是吧?

那就没有比芬兰的索米冲锋枪更加经典的了,至于说它漫长的工时导致的昂贵造价,那跟周辰有什么关系?

系统兑换列表上它的价格和mp28是差不多的,对于红警基地而言,造它跟造mp28难度是差不多的。工时增加,那不就是多费点电吗?

天津,联合军作战室内烟雾缭绕,大幅东北地图被红蓝箭头刺成筛网。宋哲元摩挲着紫砂壶默不作声,张学良的象牙烟杆在锦州位置磕出白印——这两位巨头虽未亲临前线,目光却比前敌指挥官更沉冷。

“山海关选错了!”东北军参谋长将教鞭砸向渤海湾,“日军战列舰的356毫米主炮,能把辽西走廊轰成炼狱!”

“马后炮!”29军后勤主任刘汝明霍然起身,展开的伤亡统计表簌簌作响,“走热河山区如何?后勤难以保障不说,非战斗减员也极其严重。”

他手指戳向陡峭的等高线:“大军挤在羊肠小道,日军一架侦察机就能招来灭顶之灾!”

“诸君可还记得萨尔浒?”自告奋勇来给联合军做参谋的老将吴佩孚,此刻一针见血的指出了问题所在。

满座将领骤然色变,西百年前那场分兵覆灭的惨剧,化作寒意渗进将帅们的骨髓。张学良的翡翠烟嘴在指间转了三圈,终究没有点燃。

死寂中被刺刀出鞘声打破,张自忠的军刀并未举起,只是将刀鞘平置沙盘。鞘尖从旅顺要塞模型划向胶东半岛,在渤海海峡悬停:“光

绪三十年,旅顺203高地巨炮锁死沙俄舰队七日七夜……”

刀鞘突然下压,将代表联合舰队的蓝色木船按入海底,“今日我们以彼之道,水雷为链,岸炮为锁!”

海军出身的沈鸿烈猛然拍案:“旅顺要塞耗费沙俄七年!我们等得起吗?”

“不需要永久工事!预制炮台基座沉入近海,三个月可成铁壁!纵使最终被舰炮摧毁,只要拖住日军至锦州易手……便是战略胜利!”张自忠一边说着,将目光投向了周辰。

满室安静,周辰指尖在工程图滑动,铅笔圈出混凝土养护周期:“305毫米岸防炮足以满足你的需求,然基座养护需百日,日军会给我们这个时间吗?”

空军司令周航的铅笔突然折断:“何须等百日?给我两百架新式轰炸机,联合舰队就是活靶子!”

他甩出航拍照片,金刚号甲板上的水兵小如蚁群:“日军的防空武器落后,效率低下,现在俯冲轰炸误差百米,但若换成磁性引信鱼雷……”

周辰此刻却觉得这些话过于刺耳,他很清楚,其实空军是可以拥有鱼雷机和俯冲轰炸机的。

美国的sB2u辩护者单翼俯冲轰炸机,在1936就首飞成功了,至于具体的时间,他还真不知道。

之所以肯定是1936年首飞成功的,因为自从辽西大撤退开始之后,他就在空指挥部的召唤界面里面看到了这款飞机。

而英国的剑鱼式鱼雷轰炸机,更是早就进入了他的视野。只是他嫌弃这款飞机是落后的双翼机,飞行速度低,仅适合低空鱼雷攻击,就首接将他拒之门外了。

只是因为他的短视,没有提前将日本海军考虑进去,在战前一味的追求先进装备,召唤了一大批的b-10轰炸机,结果他们碰上日本的大型军舰时,表现却很乏力,命中率低不说,还没法贯穿战列舰的装甲。

现在想想,管他先进还是落后,先解决有无问题才是关键。人家再落后,也在二战历史上拥有重创战列舰的辉煌战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