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奢侈的训练

林福生知道司令在想什么,这些德国人提供的训练和飞机,是宝贵的种子。/咸·鱼¨看¢书^旺` *嶵!鑫^章_洁?更^新^筷*

但看着天上那些双翼机,再想想司令办公室里那些通过各种秘密渠道弄来的、描绘着欧美列强最新单翼全金属战斗机的模糊照片和性能参数报告……

周辰的内心远不如表面平静,一丝强烈的不满被他强行压在眼底。他给出了如此多优惠的条件,德国人却不愿意将最先进的单翼机卖给他,虽然它的空指挥部可以自行生产。

但这个东西他可以不需要,但并不代表遭到拒绝后他不会生气,这代表着德国从始至终都没有将他摆在平等的地位。哪怕他的实力远强于南京国民政府,在德国人眼里,他始终是个地方军阀。

然而,这股不满的暗流,在周辰深邃的眼眸中只是一闪而过,随即被更深的冷静与务实所取代。

如今系统给他提供了一批优秀的飞行员,他们无一不是天资非凡、技术精湛,但这些人都是通过系统的虚拟技术进行速成的战斗高手,里面适合做教官的却没有多少。

即使他们之中有一些天资非凡,一样没法承担教官的任务。

事实上在多数的行业中,天才往往不适合做启蒙教育。-r¢w/z+w¢w\.*n,e·t_反倒是那些天赋一般、基础知识扎实、善于观察学员心理状态的教官,更有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学员。

更何况,这些飞行员在模拟舱这种相对安全的环境中完成了新手训练,人均坠机次数超过了10次。让他们来教导新人,那不知道要糟蹋掉多少个飞行员苗子。

他们自己在被召唤出来之后,都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更别提教导学员了,毕竟普通人可没法享受虚拟舱的培训。

对周辰而言飞机是消耗品,人才是根本。只要能把学员的基础打牢,把德国人那套严谨的训练体系和维护流程学到手,将来他可以建立自己的飞行学校,快速的扩充自己的空中力量。

诚然,从各大势力挖掘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和资深教官,也是缓解当前航空人才短缺的一种途径。

然而,这些个体精英往往势单力薄,即便能凭借个人声望或关系网吸引少数同行加入,其汇聚的力量也终究有限。

他们缺乏统一的组织架构、系统化的训练标准,难以构建起一个能够独立运作、可持续培养大批合格飞行员的完整培训体系。

零星的、不成规模的师资力量,难以支撑起空军建设所需的系统性、规模化人才培养。*齐,盛^晓?说′王* -首?发-

天空中,笨拙的双翼机终于爬升到预定高度,开始进行平飞和简单的转弯。

可以想象,后座那些初次体验飞行的学员们,此刻正经历着怎样的新奇、眩晕,或许还有恐惧。

周辰的目光从飞机上收回,扫过跑道旁紧张仰望的其他学员,扫过忙碌的地勤人员,最后落在远处机库的阴影里。他负在身后的手,缓缓松开了。

“告诉后勤,”周辰的声音平淡无波,仿佛刚才内心的波澜从未发生过,“中午给德国教官加餐,按最高标准。学员……管饱。” 说完,他转身,不再看天上那些缓慢盘旋的双翼飞机,大步流星地走向停在远处的座车。

周辰来视察飞行员训练基地本是想来散心的,谁知心头反而更添了几分郁结。

先锋军这辆高速发展的战车,正被一个致命问题死死卡住齿轮——知识分子极度匮乏!

先是飞行员培训,抽走了最拔尖的一批;黄河抗日军校,又吸干了余下的精华;如今坦克部队大规模扩编的蓝图刚铺开,第五集团军各部在换装新式装备后,也幡然醒悟,认准了“知识就是战斗力”的铁律。

一时间,各部队主官如同嗅到血腥的虎狼,争先恐后涌入周辰的办公室,只为多抢几个“识字分子”的名额。

周辰能有什么办法?他纵有通天彻地之能,也变不出人才来!山东本土的教育底子本就薄弱,若非天南海北的爱国青年如百川归海般涌向济南,先锋军的发展速度怕是早就迟缓下来了。

为解此燃眉之急,先锋军己将触角伸向全国各大城市。办事处如雨后春笋般设立,专为投奔济南的学子提供交通便利。

治安不好的地方,更有荷枪实弹的卫队一路护送,务求这些“知识火种”安然抵达。周辰还下达了命令,凡外省来投者,只要能识文断字,地方政府一律发放路费,效仿当年秦庭招揽六国贤才的气魄,可谓做到了极致。

然而,杯水车薪!人才缺口如同无底深渊,最致命的裂口,无疑在坦克部队!

别的兵种,只需关键岗位有“明白人”坐镇即可。唯独这支钢铁洪流,从驾驭钢铁巨兽的车长、炮手、驾驶员,到保障其生命的维修技工、后勤调度,几乎全员都必须是文化人!

识字、懂机械、会计算弹道……这绝非寻常士兵所能胜任。为了优先填上装甲部队这个人才无底洞,周辰不得不再次向那位锱铢必较的阎老西砸下血本——又一批崭新的采矿设备运抵山西,才换来对方勉强点头,允许先锋

军在阎的地盘上招募急需的“文化兵”。

所幸,装甲部队的学员们并未辜负这份沉重的投入。训练场上,汗水浸透了他们的军装:白昼是铁一般的纪律、透支体能的磨砺、团队协同的磨合与震耳欲聋的实操;入夜,油灯下依旧是沙沙的笔触和低声的探讨,啃着艰深的机械原理、战术条令与弹道计算。

第一装甲旅那几十辆宝贵的2号坦克,成了他们轮番“蹂躏”的对象。训练日程被压榨到了极限——“人停车不停”!西班轮替,无缝衔接。履带从晨曦微露嘶鸣到暮色西合,唯有深夜才能获得片刻喘息。

一旦坦克“趴窝”,维修连的教员们立刻带人扑上去,将这钢铁巨兽“大卸八块”。新手们围在油污满地的部件旁,瞪大眼睛,听着教员指点每一个零件的名目、功用与组装诀窍。

高强度的操练带来了必然的代价——己有坦克不堪重负,彻底“过劳死”在训练场上!这若换作寻常军队,主官怕是要心疼得吐血。

但周辰麾下,却透着一股“奢侈”的底气。得亏他手握那旁人无法企及的快速补充渠道,崭新的2号坦克总能源源不断运抵,填补空缺。若非如此,谁敢这般“糟蹋”宝贵的装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