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血里有风的男人

在听了刘备要让自己去做的事情之后,昌豨还是考虑了很久。¨3*叶-屋? !埂*鑫`最?哙¨

刘备和叶玄也没有为难他,毕竟这种事情,全靠自觉。

勉强让某人去,没有什么意义。

不过昌豨确实是一个血里有风的人。

他渴望冒险,不想过平淡的生活。

所以在考虑了一天之后,他果断的给出了答案。

“刘使君,我愿意去!”

听到昌豨这么回答,刘备握着昌豨的手,用力的摇了摇。

给昌豨的任务,其实说穿了也很简单。

那就是去泰山,自己拉起一杆子黄巾出来。

和他历史上做的事情差不多。

历史上他就是和臧霸孙观尹礼等人混在一起。

只不过那几个人是一伙的,认臧霸当老大,他比较独立。

现在让他去泰山那里,不光是为了徐州那档子事。

在叶玄看来,徐州在拥有绝对的实力之前,最好不要沾。

太敏感了。

西战之地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打哪儿也方便!

不管是兖州豫州还是扬州,徐州都可以打。

这对刘备集团发展并不有利。

让昌豨混到泰山贼里面去,只不过是埋个钉子。/精~武¨暁?税\枉· !已′发.布,最~欣/彰~截*

这个事儿当然有点危险,毕竟一旦出事的话,青州是没法轻易的去救援的。

不过叶玄也不会让昌豨去干太危险的事情。

首先就是会让他带一千泰山本地的前黄巾去,基本都是他的旧部,其中夹杂数百名精锐士兵。

然后还给他配上了两个帮手。

一个是潘璋,一个是刘辟。

潘璋作战勇猛,而且人也比较狡猾,再加上出身原因,混到黄巾里面,简首就是如鱼得水。

而刘辟则本身就是黄巾,还和汝南那边的黄巾比较熟悉。

有这两个帮手,加上带着一千多能战的黄巾去,再加上叶玄给昌豨的启动资金,以昌豨的能力,在泰山混得如鱼得水,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接下这个任务之后,昌豨就准备出发了。

这年头的消息本来就比较封闭,昌豨投入刘备麾下的事情,刘备方面也没有大肆宣扬,他们只要从东莱南下,就说自己被太史慈打得站不住脚,去泰山琅琊投奔臧霸,那就很自然。

兵器什么的自然不能带太好,差不多就行了。

决定接受这个任务之后,昌豨那是雀跃得很。

毕竟这种事情,确实更符合他的胃口。`天/禧`晓^说!蛧_ ¢已+发^布?最/芯′蟑^劫′

离开之前,叶玄找他做了一番长谈,打消了他内心的顾虑。

“伯亥,你放心,接下来有的是你的用武之地,至于你在外面独立发展这种事情,也不用担心未来有人对你不利。天下是很大的,以你的性格,在外当一个藩镇首领,那是最合适的,很多地方,我大汉首接去占据,不太合适,可是以藩镇的方式封出去,却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加油,将来你可能就是我大汉在疆域外为总督的第一人!”

画了足够的大饼之后,说得昌豨心潮澎湃,雄赳赳气昂昂的就准备出发了。

叶玄倒也不是真的给他画饼,虽然还很遥远,可是如果真的统一天下了,大汉就会面临一个历史上中国王朝都要面临的困难。

那就是帝国的控制极限的问题。

统治一个地方,是需要有成本的。

如果总是要长年累月的投入而没有回报,那么再强大的帝国,也支撑不起。

西域的时不时失去,就是一个例子。

朱棣五征漠北,可是到了仁宣的时候,不光是北方缩边,南方把安南也丢了,也是这个原因。

那还是科技己经比较发达的明朝,都只能实控那些地方。

以汉代的技术,想要实控更大,那确实太难了。

从中国历代版图其实可以看到,历朝历代,都还是在有能力的时候,能控制多少地方,就控制多少地方的。

不然中国怎么从黄河流域一个小部落,扩展到海棠秋叶的?

只不过很多时候,确实是力不能及。

汉武封狼居胥,可是汉人后面的统治还是只能扩展到阴山以南,就是这个原因。

西域也很久没有见到汉官威仪,也是这个原因。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真有机会,叶玄不介意多试验一下,如何在能控制的版图之外,再用更节省的方法,来控制更多的地方。

毕竟能占的都要占,谁知道这块土地会不会有什么好吃的。

昌豨这种人,就最适合去海外开拓了。

他就好像那种传说中的雇佣兵之王,只有在那种刺激的生活中,才能找到生活的意义。

真要是安定下来了,他反而会不舒服,会不开心,会各种搞事。

“昌豨此去,也不知道凶吉如何啊。”刘备来到叶玄身边,叹息着说。

“主公放心,昌豨是个机灵的人,而且就算臧霸知道了他的身份,他也不会做什么事情,因为对于臧霸来说,他需要和各方面搞好关系,才能够过得更好。臧霸也是个聪明人,不会那么愚蠢的。”叶玄笑道。

臧霸和张燕是很像的那种人,他们聪明,谨慎,知道对自己最有利的是什么,不会轻易的得罪人,而且会看势头。

如果刘备势微,他可能会抓了昌豨去向别人示好。

可是只要刘备有着足够的强势,那么臧霸就算知道了昌豨的身份,也会装作不知道。

在乱世,不光是士族有着属于他们的生存指挥,这些贼头,往往比士族更懂得应该怎么去生存。

“接下来,就看曹孟德那边的情况了,不过主公,我们还得准备一个能言善辩之人,去长安为主公讨得封赏。”叶玄道。

“宪和不行吗?”刘备问。

“宪和不是不行,他确实是个很会外交的人,只不过他的出身,和那些大士族出身的官员很难搭得上话,容易被留难,宪和还是更适合与糜竺、甄俨这些大商家打交道。”叶玄道。

“说得是。”

刘备不得不承认叶玄的话没错,简雍这个人确实擅长外交,然而他出身较低,又不拘礼,在长安这种地方,很难吃开的。

还是得有个士族出身的人才行。

可是也不能让臧洪陈群这样的重臣去——说穿了毕竟还是很危险的,如果让他们去的话,刘备可舍不得。

贾诩嘛……他自己应该也不会去。

“让仲理(刘政)推荐一下人才吧,这一年多不是有很多士子在各地上任了吗,仲理此人做事严谨,对官员的管理也很上心。”刘备想了想之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