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只是小吏而已
管仲治齐,让齐国富强,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这是在场人都知道的。?微¢趣?晓*税+网? ?庚¢芯`醉~快/
而管仲治理齐地的手段,现在也确实可以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比如叁其国而伍其鄙。
这种做法虽然在大一统的时候,其实很不好,就好像后世明朝的各户一样,一开始不错,后面肯定会糜烂。
可是在乱世中,却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匠人都住在一起,互通有无,技术发展自然更快一些。
商人都在一起,彼此消息也能互通,而且找他们收税,就会很容易。
普通民众住在一起,可以组织他们农耕,也可以组织他们平日训练军事,一旦有战事来临,稍微一招募,就是一支精兵。
而且这样的士兵相互认识,相互之间的扶持就会更容易。
正是依靠着这样的做法,让齐国迅速的变得强大。
同时还规定了,每个乡的乡长,每年都要举荐人才,不管是聪明的会念书的,还是做事干脆,不拖泥带水的,或者是技术好的,或者是勇猛可靠的,都可以推荐。
在经过试用之后,真正出色的可以逐步升官,不行的会被淘汰。
如果推荐的人大多数被淘汰的话,乡长是要被批评甚至撤职的,这就避免了乡长只推荐自己的亲人的弊端。_j!i′n*g·w,u′x·s+w~.¨c_o,m*
这种人才的举荐制度,其实也有了一定的后世科举的雏形,只不过没有考试这一关而己。
现在东汉政府用的察举制,实际上也就是这种做法的扩大化,高官基本都是通过举孝廉和举茂才出仕的。
但是从齐国那会严格的审核和有政绩考核比起来,现在的察举制就有些流于表面了。
干得不好,也没人管你。
而在地方上,刺史、太守和县令都可以首接征辟士人当自己下属,包括县一级的小吏,也都是县令一言而决,再联系上“宁负两千石,不负豪大家”的现实,县一级的小吏,基本上都被当地大族给把控,寒门子弟都很难得到上升通道,就别说是普通人了。
在这个年代,投个好胎,真比什么都强。
刘备集团己经是非常底层的组合了,除了陈纪、孔融、刘政、贾诩、臧洪这些名士之外,其他人虽然出身不咋地,可是好歹都是有些家业。
不是寒门,就是豪强。
就算刘备自己和田豫这种,也是当地的豪强家族,只不过他们属于的那一支,比较败落而己。
就连管亥这样的黄巾贼,都是平原管氏的分支。
昌豨和刘辟这种连字都没有的,起码家里环境都还不错。^衫.疤/墈^书^旺, ¢蕪*错~内_容^
真正的平民,只会像路边的野草那样,一茬茬的死去,没有人在意。
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上官缴纳税赋。
“地方推举,在学宫集中培训与考核,根据他们推举的方向,进行不同的考核,然后试用,有功提升,有过贬斥,只要公正公平,天下士子必然都会趋之若鹜。”叶玄对刘备道。
刘备有些犹豫。
他知道,这样的做法当然是对的。
可是这样的做法,毫无疑问会引起那些阀阅世家,尤其是经学世家的不满。
他们的子弟,随随便便就可以当官,低了还不行。
现在让他们竞争上岗,太过分了!
“只是为了补充小吏罢了,若和以前一样,让当地县令自行征辟,一来现在青州当地豪强较少,反而都是新的居民,二来各地县令都有空缺,就算临时征辟士子担任县令,他们对地方情况也不熟悉,反而容易引起混乱。所以以这种方式,选拔一大批小吏,充实到各县去办理实务,所有政务的考核都由刺史府来掌握,岂不是比临时去安插那么多太守、县令来得方便?”
叶玄似乎轻描淡写的说着。
其他人继续沉默。
毕竟大家都不傻。
尤其是在场的这些人。
贾诩、陈群、臧洪、田豫……
哪个不是计谋深远,见事极明?
说是只选拔小吏,可是当这样的做法形成习惯之后,接下来是不是要用这种方法选拔更高的官员了?
小吏最高只是三百石,确实无所谓。
那些世家大族的子弟,眼角都不会瞥向这样的位置。
可是接下来呢?
这些选拔出来的小吏,功劳卓著之后,是不是要选拔得高一点?
六百石?
再高一点?
刺史表面上也就六百石而己!
叶玄这样的话,其实也是让在场的这些人表态。
是不是愿意全心全意的站在刘备这一边。
武将们是没这个问题的。
军中升职,说穿了还是看战功。
没有战功,升上去了,也坐不稳。
文官就不一样了。
东汉士大夫确实从来不关心武将的官位是被什么人获得的。
但是他们很看重文官的官位是怎么获得的。
沉默良久后,陈群站出来了。
“主公,群觉得元晦的提议……确实可行。”
场内气氛立即就算轻松了一些。
毕竟和贾诩还有臧洪比起来,陈群的出身,算是最高的。
虽然他爷爷最高不过做到了太丘长,他陈家本来也并不是什么阀阅之家,是因为出了一个陈寔,才让他陈家立足在世家之间!
这一点和范阳卢比较像。
都是之前不算什么,突然基因突变出了个超级牛叉的人物,造就了一个经学世家。
从这个角度来看,陈群会同意,似乎也正常。
毕竟颍川陈并不是什么历史悠久的大世家。
虽然很多人因为淋过雨,就要把别人的伞也给掀了。
可是陈群并不是这样的人。
这么一看,刘备麾下虽然也有了一些文士,可是真没有被世家侵入进来。
贾诩,西凉鄙夫。
臧洪虽然有一个当到护乌桓校尉的爹,不过他家不是经学传家的,他祖上是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臧宫,后代都是混将门,而不是混名士圈的,他更偏向文臣而不是武将,主要是他个人爱好。
田豫更不用说了,出身贫寒。
其他不是刘备属下但是也是归属青州的名士,陈纪、卢植,刚才说过了,都是靠个人能力拼出来的名声。
也就孔融算是祖上是至圣先师,可是孔融的性格,大家都懂,他更像一个狂士,并不在乎这一点。
于是在陈群站出来之后,叶玄的提议,算是被默认了。
暂时只目标定在小吏的选拔上,最高不过三百石。
而且说明了只是暂时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