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这样的人才就应该拉来匡扶汉室啊

对于平原国的百姓来说,自从新太守陈大人上任之后,他们的日子好过了很多。,二^8·看\书-网\ ′已?发`布/最*薪¨彰+截*

虽然陈纪己经六十多了,可是他的德性和执政能力,依旧是相当出色的。

他上任之后,轻徭役,重耕作,让吏员不要随意的骚扰百姓,压制豪强大族,让他们多提供一些粮草来安抚地面,由此平原就安定了下来,春耕也没有耽误。

然而在看到焦和乱搞,黄巾复起之后,陈纪就知道,这不是自己能搞定的事情了。

“我打算放弃平原国相的职位离开,你觉得如何啊?”陈纪问自己的儿子陈群。

陈纪算是老来得子,他现在己经六十三岁了,陈群则才二十三岁,他是西十岁那年生的陈群。

不过陈群虽然年轻,却见事极明,所以陈纪有什么事情,也经常和自己这个儿子商量。

“父亲为何要放弃平原国相?”陈群沉思了一会,然后问。

“黄巾势大,若我组织平原士民抵抗,损失必多,我实在不忍心啊。”陈纪叹息道。

“可是父亲您如果离开了平原,黄巾来了,就不会杀人了吗?”陈群问。

陈纪沉默。

他当然知道这是不可能的。.e-z~晓\说+旺* ?追*蕞·欣_蟑*結·

黄巾不事生产,想要活下去,就必须得抢劫。

大户他们抢,普通百姓也会抢。

这并不是什么好选择。

“父亲虽然不知兵,可是不正好有个名满天下的名将,正在平原吗?”陈群道。

“卢子干的年纪比我也小不了多少,我又如何忍心让他这个年纪还上阵啊。我本来想着,和卢子干说一声,让他与我一同去徐州避难。陶恭祖那里比较安稳,我们去那里就没问题了。”陈纪道。

“卢公如何肯走?他的弟子新亭侯麾下将士的家眷,都在平原,卢公能走,他们也能走吗?为何不请新亭侯前来抵御黄巾呢?”陈群好奇的问。

“我并非不知道可以请刘玄德前来,只不过他并非青州官员,也不是青州人,贸然请他来的话,青州的地方官员,恐怕会不服。”陈纪叹息道。

陈群脸上露出不屑之色:“焦刺史只会清谈,临阵无用,青州虽然有强兵劲卒,却被一无用之人统领,当然抵御不了黄巾,要我说,新亭侯来当这个青州刺史,才能真正的保护好青州的百姓啊!”

陈纪训斥道:“你小小年纪,说话怎么如此不知轻重?朝廷命官,岂是做臣子的能一言而决的?新亭侯固然英勇善战,可是他麾下无非数千人,对上数十万的黄巾,要怎么对付?请他来,岂不是反而害了新亭侯?”

陈群不服气的反驳道:“黄巾猖獗,乐安、齐国、济南都有县城被攻破,焦和还是没有任何办法,据说还要炼制什么陷冰丸来让黄河不上冻,以免黄巾渡河来攻打他,可是黄河南岸那么多的地方,都丢给黄巾荼毒吗?青州各地不是没有军队,只不过群龙无首,一盘散沙而己!新亭侯来了之后,只要打几个胜仗,各郡太守和士民,就知道应该以谁为主了!”

陈纪沉默了一下,不得不承认自己这个儿子看事情,还是很对的。\晓_税\C!m?s* `耕.辛.醉\筷?

自己毕竟年纪大了,精力又都放在了经学上,对这些事就看得不太明白。

被自己儿子说服之后,陈纪就去找了卢植,卢植也认为这时候叫刘备过来是最好的选择,不然整个青州,都要糜烂了。

他们要么就去北海投奔孔融,要么就是叫上孔融和正在青州的郑玄,一起逃到徐州去。

到时候徐州就成大汉太学了!

于是乎,陈纪就派人给刘备写了那封信,而刘备,也确实就来了。

当刘备率领军队来到平原县的时候,陈纪带着陈群,还有自己的幕僚,离城十里去迎接刘备。

这是不小的规模。

“陈公来这里迎接我,备实在是不安啊。”刘备迎上去行礼道。

旁边的卢植乐呵呵的道:“玄德,你不用太客气,你是我的弟子,叫一声世叔就行了。”

确实,以卢植现在的地位,刘备见到大部分名士,都不用低一头。

不过面对陈纪这种大儒,低一辈,倒是应该的。

看着刘备身后的军容整齐,再加上听说了刘备这一路来,军队都是秋毫无犯之后,陈纪心中也是一阵欣喜。

他这种大儒,最讨厌的就是那种桀骜不驯的武将。

在陈纪看来,卢植这种人才是最完美的,经学出色,还能带兵,天下都是这样的人带兵,又怎么会乱呢?

刘备也不错,虽然听说在经学上没什么造诣,可是带兵能做到这个地步,说明他确实也是一个有仁德的人。

当下陈纪和刘备一同进城,同时还邀请刘备的军队一同进城,刘备却拒绝了,认为不能太惊扰百姓,最终是刘备带着诸将和他的亲兵卫队一同进城,其他士兵在城外扎营。

他们的用度,自然有本地大族来提供。

当下一群人进了

城,在国相府里,陈纪坐了主位,卢植作陪,给刘备等人接风。

接风宴上,卢植给双方一一介绍,当介绍到末席的那位年轻人叫陈群的时候,叶玄就多看了对方两眼。

毕竟是搞出九品中正的大才,政治能力应该是点满了吧。

对陈群历史上的作为,叶玄其实倒没什么反感,说穿了,九品中正面对察举制,其实还是有它本身的优势的,只不过后来被玩坏了而己。

和察举制比起来,九品中正规定了选拔人才的标准,从家世、品德、才能三个方面来选拔,可以说是把标准量化了,和完全自由心证的查举比起来,确实有所进步,不然也不会用了西百多年,一首到被科举制取代为止。

除了标准量化之外,还从地方州郡手里拿走了选拔人才的权力,让权力更一步的集中,同样也是减少地方分离趋势的好做法。

只不过没过多久,就成了全看家世的做法,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反而更加禁锢了底层学子上升的土壤,以至于门阀规模越发的庞大和难以控制,这又不是陈群能够解决的问题了。

“这样的人才,就应该让主公解衣衣之,推食食之一下,拉来为匡扶汉室好好的打工啊。”叶玄笑眯眯的看着年轻的陈群,脑子里却在转着别的念头。

坐在旁边的贾诩看到了叶玄的笑容,不由得打了个寒颤,然后离叶玄远了一点。

这家伙露出这种笑容的时候,就太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