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道德楷模的开端

“你小小年纪,跟着出来瞎混什么,还是先回家吧。!搜+嗖_暁`说¢网_ ¢毋,错^内-容¢”

当刘备从刘虞的州牧府中回来的时候,叶玄正在门外,和一个只有十七八岁的游侠聊着。

这人基本上还只是个少年,虽然他自称己经十八岁了,可是叶玄看着,也就十五六的样子。

少年游侠很不服气。

“君为何如此小瞧在下?在下出身寒微,却也念过书,习过武,只愿意在玄德公这样的豪杰门下,一展所长!”

“家中还有他人否?”叶玄问。

“尚有老母在堂。”

“父母在,不远游,玄德公迟早是要离开蓟县,行走天下的,你能抛下老母,与玄德公行走天下,也许终生无法归来吗?”叶玄继续问。

少年游侠就纠结住了。

看到刘备回来了,叶玄再不废话,而是挥了挥手。

“先去吧,考虑好这个问题再说。”

刘备温和的朝少年游侠笑了笑,然后和叶玄一同进了大门。

“主公,这些日子我观察了一下,有那人品好的,又没有什么家室之累,确实死心想要追随主公的游侠,有二十多名,如果主公愿意的话,可以将他们收下。”叶玄对刘备说。

“元晦辨别过的人,我自然放心。~微*趣¢晓!税*蛧′ _首,发+”刘备说。

击杀张纯,擒获张举,刘备也算是发了一笔财。

虽然是仓促之间,可是张纯张举带的细软都比较值钱,刘备自然不会蠢到全部上交,而是留下了特别值钱的一部分,其他的才上交了。

即将乱世,钱还是有用的。

叶玄自然没想过要通过贿赂宦官来得官,现在天下的风气就是,这样得官的,都不被士族所喜,就算是上任了,也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

更何况要是名声坏了,对刘备来说,可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这些钱,一部分用来购买好马,北地的战马都是良驹,价格也都不菲,不过刘备以前就是马贩子出身,渠道和人脉都有,所以购买的马匹,也都相当的精良。

他从安喜县带出来了二十五人,加上韩当那三个没死的兄弟,最近叶玄又帮他甄别了二十多值得信赖的属下,现在刘备麾下也有五十多人了,正好是一个骑兵小队。

再加上关羽张飞韩当等人,一行人己经超过了六十,己经显得是满满当当的。

“正如元晦所言,州牧大人拒绝了出兵的请求,并且表示公孙瓒是自行其是,朝廷不会给他什么支援。*看`书.屋` ?追¨嶵?欣.章^結~”刘备叹息道。

叶玄点点头,这一点他早就知道,不光是因为历史上刘虞就是这么做的,还因为幽州现在的局势,确实也容不得大动干戈。

现在己经是中平五年的十二月底,历史上,是在明年的三月,张纯的门客王政斩杀了张纯,将头颅送给刘虞。

而公孙瓒则是在上个月的那场大战之后,追击叛军和丘力居部,被丘力居部反而困在管子城两百多天,也就是七个多月,将马匹和弓弩盾牌上的牛皮都吃尽了,还是不能脱困,最终分散突围回到蓟县,有记载说公孙瓒和残兵回来的时候,己经又是冬天了。

这意味着,公孙瓒回到蓟县,起码己经是中平六年的九、十月份,去掉突围的时间,他们至少被围困到了七月,这和两百多天的记载是相符的。

在三月张纯己经伏诛的情况下,至少西五个月的时间,刘虞对被困管子城的公孙瓒部不闻不问,也难怪后来公孙瓒抓住刘虞之后,不顾在幽州的人心,都要斩杀了他,这确实是极大的仇恨了!

“州牧大人可以这样做,我们却不能什么都不做。”叶玄道。

“没错,公孙将军又是大哥的师兄,又是为了追击叛军这才被困,我等岂能坐视!”关羽道。

“大哥发话吧!就算是数万乌桓,俺也视如草芥!”张飞跳起来喊道。

韩当低头想了想,然后抬起了头。

“玄德公,我并不怕死。”他说。

“义公勇烈,我等素知。”刘备点了点头。

“可是若只有我们这几十人,去了,尽数死在那里,也对大势无补啊。”韩当诚恳的说。

“义公所言,并无虚假。所以主公,幽州的事情,当然得要幽州的人,一起来做。”叶玄把玩着己经没电的手机,笑着说。

刘备点点头。

昨天叶玄和他深谈了一夜,对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他己经很清楚了。

“召集附近的游侠吧。”刘备说。

关羽张飞简雍等人分头去了,韩当对刘备行了个礼,也推门而去。

“如果没有元晦,我多半也是不敢去的。”刘备对叶玄苦笑道。

“那主公准备怎么做呢?”叶玄问。

“大概只能进雒阳,以新亭侯的身份,希望能够见到天子,请求朝廷发出援兵了。”刘备想了想之后说。

之前朝廷己经派出天使,夸奖刘虞平定张纯张举的叛乱有功,升为太尉,继续担任幽州牧;孟益有带兵平

定叛军的功劳,从中郎将升为京兆尹;公孙瓒虽然没在蓟县,也被提拔为破虏校尉、中郎将,兼领辽东属国长史。

刘备则是因军功封侯,但是没有具体的官职,如果入朝的话,可为议郎。

这个位置不算高,也不算低,却有着广阔的前景,一般到地方为官,都是以议郎的身份外放。

如果有足够的家世的话,这是一条升官的快车道。

只不过以刘备的身份,就算当了个议郎,似乎也没什么卵用,所以叶玄建议刘备还不如继续留在蓟县,养望。

现在同样也是一个养望的好机会。

公孙瓒被困,乌桓势大,幽州没有力量去解救他。

而刘备就要以现在手下这几十人,去救出公孙瓒!

很显然的是,这又是一件“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壮举!

这样的壮举,要做出来很不容易,是要拿命去拼的。

这就是叶玄之前说过的,舍生取义。

而只要他去了,那就是知行合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哪怕是现在,舍生取义,知行合一,都是最高的道德楷模!

当一个人的道德,到了让人高山仰止的地步的时候,自然会有许多人来投奔他。

他要做什么事,就算是有人反对,也不敢在明面上来反对!

只不过想要做到这一点,刘备还需要一件事一件事的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