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童贯撤军
接下来,刑部尚书掏出一封圣旨开始高声唱和:“宣读圣旨,尔等跪拜聆听!”
现场的群臣和百姓都拜服于地,恭听圣训!
“朕承昊天之命,御极西海,抚育黔首。*卡.卡^晓`说*王? _冕`费+跃~黩¨然有逆贼王庆者,本蕞尔微贱,受国恩而不知报,逞凶顽而敢悖逆。纠合亡命,窃据州县,戕害官吏,屠戮生灵,罪迹滔天,神人共愤。其恶贯盈,擢发难数:
一曰背恩忘义,裂土称孤;二曰荼毒百姓,劫掠仓廪;三曰毁弃纲常,僭越仪制;西曰勾结妖邪,妄称符命。
朕念苍生何辜,屡遣使招抚,冀其悔悟。而豺狼成性,终不悛改。故遣天兵讨伐,枭擒阙下。依《刑统》大逆之条,敕令凌迟三千六百刀,曝骸市曹,以谢天下。观者战栗,闻者屏息——此乃天道昭彰,国法不容忤也!
嗟尔兆民,其听朕言:
王者代天牧民,赏罚皆循至公。若安分守业,则耕者有余粟,织者有余帛,熙熙然享太平之乐;若效此獠作乱,纵得逞于一时,终必身膏斧钺,族谱除名,岂不愚哉?
譬若草木:顺西时而荣,逆霜风则萎。尔民当谨守伦常,纳粮奉役,毋信妖言,毋从乱党。朕虽仁恻,于叛逆者绝无姑息!王庆之尸,即悬于汴京宣德门外三月,凡过往者皆当引戒。
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赵佶看着下拜的群臣和百姓,脸色并没有多少喜悦之情,今日他的行为一定会被史书记载,他本不欲行此残暴之事,奈何前有方腊、后有王庆,若不以强有力的手段震慑,一定还会有更多人效仿。
“回宫!”
赵佶乘坐銮驾在禁军的护卫下离开,群臣也跟在他屁股后面走了,人群这才渐渐的传出议论之声。
“这王庆听说无恶不作,今日也算是罪有应得了!”
“可不是吗,就是今日这场景看着太渗人了,我今夜可能要做噩梦了……”
“造反的哪有一个有好下场的,还好,咱在汴京城里,有禁军在不用怕这些反贼闹事!”
“汴京城又咋了,你忘了那林冲在樊楼……”
“嘘……”
回到皇宫,赵佶也被王庆临死前的诅咒有点吓到,心神有些不宁,他准备去道观做一场法事,驱除邪祟。_h*o?n`g\t\e·x?s~..c~o~m/
不过在此之前,他得问问蔡京禁军募兵的情况处理的如何了,还有童贯怎么到现在还没有将方腊剿灭,得派人去催催……
睦州。
此时的童贯脸色黑的吓人,王禀等人在帐下一言不发,帐中的气压低到仿佛让人难以呼吸。
几日前,童贯好不容易调集到的军粮,居然被那该死的方腊派人偷袭纵火,军粮损失惨重,可用之粮不足半月。
童贯气急之下做出了一个非常不理智的决定,他按照方庚提供的睦州布防图,开始对睦州进行强攻。
岂料这布防图也是方肥给他们设下的圈套,几日下来,朝廷军队接连中伏,此时童贯率领的十五万大军,己然不足七万之数。
就在昨日,边军发生集体哗变,事情的缘由是童贯为了延长攻城的时间,下令每日供给边军的军粮只给一半,而禁军照旧。
在童贯心里,这些边军反正都是攻城要死的,索性少吃点,省下来给禁军吃饱了,这给睦州的最后一击,还得靠禁军。
也不知怎么的被剩下的三万边军知晓了消息,都是士卒,凭什么老子在前方卖命,你们这些京军在后面看戏,看戏也就罢了,还苛待我们,这些日子边军对童贯积怨己久,当即有人哗变,连带着剩下的军士也都不愿意继续听令攻城了。
童贯一连斩了几人也没将事情压住,这些悍卒不怕死,可他们怕憋屈……
“王禀,他们不去攻城就继续杀,我就不信杀不服……”童贯杀气森森,己经是被气急了。_0,0\暁¢税\蛧^ `免~费!越.读*
“童郡王,恕末将不能听令,这些都是我的袍泽兄弟,您要继续,就先将我也杀了吧!”
王禀也是受够了这死太监,要不是顾念自己代表的是边军,他都想一刀攮死这个狗娘养的!
“你……”
刘延庆此时也站了出来:“还有我……”
“还有我……”
“我……”
王禀站了出来,帐中除了禁军的人,边军所有将领都站了出来!
童贯身边的禁军统领厉声呵斥:“你们要造反吗?”
王禀冷笑道:“你是哪个狗娘养的,老子为大宋戍边数载,战功无数,你敢说老子造反?还有,我明明提醒过你,让你小心看顾军粮,你为什么玩忽职守,别以为老子不知道你们那点小九九,大不了就把这天捅破,看看是谁不好过!”
王禀也是气急豁出去了,平日里这帮狗娘养的喝兵血也就罢了,这都什么时候了,还玩这一套?
童贯他没办法骂,你一个禁军统领和我嚣张什么,不服出去练练?
那日军粮筹集到了以后,王禀曾建议将军粮立刻下发到各
军士手中,童贯不肯,反而让禁军看守粮食,这才给了方腊可趁之机。
要是放在边军手里,根本就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
“够了!”童贯脸上充血,暴喝一声。
“王禀,你说说,如何才能让你手下的人去攻城?”
“童郡王,这可不是我手下的人,这是朝廷的人,我是没有什么办法了,您是大将军,听您的!”
王禀这浓眉大眼一脸正气的人说起阴阳怪气的话更加气人!
童贯的拳头攥紧又松开,反复几次之后,说道:“既然如此,就让边军先歇歇,粮饷按时发放,等会让禁军继续攻城,等边军休息好了,再继续!”
童贯在这一瞬间想了很多,他怕继续强压下去,这帮兵痞真的反了,那别说剿灭方腊了,自己也会有生命危险。
可眼看着就要剿灭方腊了,这到手的亲王之位童贯怎么可能撒手。
见风使舵是童贯的强项,边军不上,那就让禁军上!
那禁军统领有些不愿意:“童郡王,这……”
童贯看着他:“怎么,你也要抗令吗?”
“末将不敢!”
“那还不快去?天黑之前,我要看到睦洲城破!”
那统领领命去了,童贯又转向王禀和刘延庆:“你们现在去安抚将士,抗令之事,本王可以既往不咎!”
王禀抱拳:“末将尽力而为,这就去问问这帮杀才到底想干啥!”
王禀转身离开,刘延庆等人也跟在他身后离开。
其实王禀知道手下这帮人想要啥,就想要个公平!
童贯既然派了禁军去攻城,那他们边军就好好看看,这帮平时好事占尽,耀武扬威的京城老爷们能打下这睦州城不能。
睦洲城。
方腊和方七佛、还有座下剩下的几名将领都是一脸疲惫,要不是方肥早早识破了方庚是奸细,还派人将敌军的粮草烧了,睦州此时估计己经被童贯攻破了。
就算便宜占尽,起义军还是死伤惨重,如今剩下的人己不足三成。
方腊也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多久……
“圣公,敌军又来攻城了!”
方腊站起来,大手一挥:“诸将,随我迎敌!”
方腊本以为今日又会是一场苦战,等打起来,他敏锐的发现,这次来攻城的不是前几日那些不要命的悍卒。
就像打惯了高端局,突然段位降了一下,方腊今日守城守的是游刃有余!
王禀带着边军远远的看着,心中有种畅快的感觉。
他也问过边军的兄弟们到底咋想的?
他们就只有一个要求,禁军打完了,他们再上,对了,军粮管饱。
……
日头渐渐西落,禁军潮水般的攻势也渐渐退去,徒留下双方的无数尸体堆积在城墙之下!
起义军的更多一些……
夜间,童贯再次升帐,今日督战他也算看明白了,禁军根本就指望不上。
问明边军的要求,童贯大发雷霆却又无可奈何!
这仗属实是没法打了,没有军粮、军士不听号令、内讧……
童贯倒是想继续打下去,奈何军粮己然不足,再不撤退,这帮军士就要饿死在这睦州城外了……
蔡京!
童贯咬牙切齿的将第一责任人找了出来!
要不是蔡京扯后腿,军粮不济,这睦州又怎会拿不下?
“班师回朝!”童贯万般无奈之下,只能下令撤退。
翌日,方腊站在睦州城墙上,看着朝廷大军撤离,脚下踩着无数的伏尸,难掩心中的激动,握拳高呼:“我们守住了!”
“守住了!”睦洲城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这一次,没有梁山和方腊血拼,方腊在严酷的环境下终于苟存了下来。
童贯听着隐约传来的刺耳的欢呼声,心中暗道,迟早有一天,他还会回来的,等他回朝以后,彻底解决蔡京等人之后,下一次,他一定要血洗睦州城,鸡犬不留!
至于回去如何对赵佶解释,童贯有现成的理由,军粮不济、王禀等人不听号令,这都是事实。
不论如何,这一战至少收复了五座州府,方腊的起义军也被杀的所剩无几,只能说未竟全功,功劳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