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允许我自私

“跨国”Cp风波带来的硝烟如火如荼,网络上粉丝们论战的硝烟弥漫。·兰\兰~文^学* ¨已?发¢布_最.新?章/节?

nxs娱乐和中国合作团队深知,此刻必须尽快安抚核心粉丝群体“resistance”的情绪,稳固徐昀的基本盘。于是,一场精心策划、旨在回馈中国粉丝的特别见面会,以极快的速度被提上日程,并定于杭州举行。

消息一经官方公布,瞬间点燃了国内所有resistance的热情。尽管公告明确表示此次是徐昀的个人粉丝见面会,eCLipse其他西位成员因不可抗力因素无法一同前来,略有遗憾,但粉丝们更多的情绪是狂喜与珍惜——

“徐昀一个人来就够了!”

“终于可以在家门口见到昀帝了!”

“杭州!我来了!”

见面会当天,西湖畔的场馆外早己是一片钚元素绿的海洋。粉丝们手持应援灯牌、手幅,脸上贴着eCLipse的logo或徐昀的名字,秩序井然地排队入场,眼中充满了激动与期待。她们来自天南地北,只为奔赴这一场难得的约定。

场馆内,灯光暗下,又骤然亮起。伴随着eCLipse热门歌曲的激昂节奏,徐昀的身影出现在舞台中央。他穿着一身剪裁精致的白色西装,衬得肌肤愈发冷白,湿法造型的发丝在灯光下流淌着魅惑的光泽,一如舞台上的那个“昀帝”, 他的脸上带着比舞台上更为温暖和亲近的笑容,目光扫过台下那片为他而亮的绿海时,充满了真诚的感激。

“大家好,我是eCLipse的徐昀。”他用中文清晰地问候,瞬间引燃了全场的尖叫。

“啊啊啊——徐昀!徐昀!”

简单的寒暄过后,见面会进入了轻松愉快的游戏环节。_?e小?说¤Ce_m[:1s.* ~);无?错°内,容(主办方准备了丰富的礼物,从签名专辑、限量周边到名牌电子产品,诚意十足。徐昀也极力配合,毫无偶像包袱。

“听前奏猜歌名”环节,他不仅准确猜出了eLysion和eCLipse的歌曲,甚至当台下粉丝播放了《peter pan was right》的前奏时,他微微一愣,随即露出一个温柔又略带羞涩的笑容,轻声跟着哼唱起来,引发全场大合唱,气氛温馨感人。

“你画我猜”环节,被抽上台的幸运粉丝紧张得画技抽象,徐昀却总能奇迹般地猜出答案,时而蹙眉认真思考,时而恍然大悟击掌,俏皮可爱的反应惹得粉丝阵阵欢笑。他甚至主动和粉丝击掌、拥抱(在征得同意且非常礼貌的情况下),满足她们的愿望。

最高潮的环节,是徐昀坐在舞台边缘,弹奏着电钢琴,为全场粉丝演唱了那首《nothing's gonna ge my love for you》。没有华丽的编曲,只有清澈温柔的嗓音和真挚的情感流淌。

“if i had to live my life without you near me...”(如果我不得不过着没有你陪伴的生活...)

他目光始终温柔地注视着台下的粉丝们。许多粉丝举起写着“seo yun,we Always support you!”、“resistAnCe is here!”的灯牌,轻轻跟着摇摆,有些甚至感动得落下眼泪。

唱到尾声,他抬起头,一字一句,无比认真地说道:

“谢谢你们,一首在这里。无论发生什么,nothing's gonna ge my love for you all.”

这一刻,所有的风波、争议似乎都被隔绝在外。o°第¥,一2看<书¤,#网??ˉ >/最+新a??章||节¤o?更@新?_?快d1[场馆内只剩下偶像与粉丝之间双向奔赴的爱与支持。见面会在一片温暖、热烈、不舍的氛围中圆满落幕。相关的照片、视频、粉丝后记迅速占领各大社交平台,有力地冲刷了此前Cp风波带来的负面情绪,巩固了些许徐昀与resistance之间牢固的情感纽带。

(其他各国粉丝:那我们算什么,555555!)

见面会结束后,徐昀并未停留享受西湖的暖风。他甚至来不及细细回味与粉丝相聚的感动,便带着团队马不停蹄地赶往南京。他的神情也从见面会上的明媚温暖,变得凝重而充满渴望。那里,有他此行另一个极其重要,甚至可能改变他职业生涯轨迹的目标。

南京,这座承载了厚重历史的城市,空气似乎都带着几分肃穆。徐昀此行要拜访的,是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部。他渴望争取的,是一个他心目中极其重要的角色——一部计划中的重大历史题材或军旅题材影视作品中的重要人物。

这个想法,并非一时兴起。或许是两世为人的经历,让他对“根”和“归属”有着超乎常人的渴望;或许是作为在海外打拼的中国人,内心深处始终涌动着一股想要与祖国产生更深刻联结的热流;又或许,他只是单纯地被那些抛头颅洒热血、拥有坚定信仰和钢铁意志的英雄先辈所震撼和吸引,

渴望去体验和诠释那样的人生。

他知道,作为一个当红的k-pop偶像,尤其还是韩国娱乐公司旗下的艺人,来争取这样的角色,听起来是多么的异想天开,甚至可能引来无数的非议和质疑。他的公司未必会支持,粉丝也可能不理解——这与他现有的时尚、前卫、甚至带点邪魅的偶像形象南辕北辙,可能会带来无法预知的商业后果。

但是,这一次,徐昀想“自私”一次。

他太渴望了。渴望能在自己身上打下一种鲜明的、红色的、属于中华民族的印记。这种渴望,超越了对商业风险的考量,超越了对偶像身份的维护。这是一种源自灵魂深处的冲动,他需要透过一个这样的角色,去触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去感受那种为国为民的磅礴情怀,并将这种感受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

虽然他没有真正经历过军旅生活,但两世为人,他都经历过军训(倒了一次)。那种烈日下的曝晒、汗水浸透衣衫的黏腻、整齐划一的口号、以及一点点被磨砺出的集体荣誉感和纪律性,虽然只是皮毛,却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他知道,真正的军旅远比军训艰苦千万倍,但他愿意去体验,去学习,去尽可能贴近那种状态。

在前往军区政治部的车上,徐昀沉默地看着窗外流逝的街景,手指无意识地收紧。经纪人金恩淑坐在他身边,面露忧色。她理解徐昀的渴望,但也深知其中的艰难和风险。她低声用韩语说:“昀,放轻松。无论结果如何,我们尽力了就好。公司那边……”

“恩淑姐,”徐昀打断她,目光依然看着窗外,声音却异常坚定,“我知道。但我必须试一试。这个角色对我……意义重大。”他顿了顿,补充道,“就像《requiem》之于eCLipse。”

金恩淑叹了口气,不再说话。她知道,当徐昀露出这种眼神时,任何劝阻都是徒劳。

车在一处庄严肃穆的大院前停下。经过严格的身份核实和登记,他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走进了一间简洁而朴素的办公室。

接待他的是一位气质沉稳、目光锐利的中年军官。徐昀恭敬地递上自己的资料,包括他的演艺经历,以及他为了这个可能性所做的准备——他收集了大量相关历史时期的资料,甚至私下请教了表演老师,尝试过一些片段练习。

他没有过多地强调自己的人气和流量,而是真诚地表达了对那段历史的敬畏、对军人形象的崇敬,以及他渴望参与诠释、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铭记的愿望。他谈到了自己作为中国人在海外发展的感悟,谈到了那种想要为祖国的文化传播尽一份力的心情。他甚至坦诚地提到了自己偶像身份可能带来的关注与争议,表示愿意接受任何形式的考核和考验。

他的话语或许还带着年轻人的稚嫩,但他的眼神无比清澈和坚定,那份灼热的渴望几乎要溢出来。

军官安静地听着,表情严肃,看不出太多情绪。他只是偶尔提出一两个问题,切入点都非常专业和深刻,显然对相关的历史和人物有着极深的理解。

会谈的时间并不长。结束时,军官收下了徐昀的材料,并没有给出任何承诺,只是严谨地说:“徐昀同志,你的意愿我们了解了。项目还在筹备阶段,选角会经过严格的综合评估。谢谢你对部队文艺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走出那栋大楼,南京夏日的阳光有些刺眼。徐昀深吸了一口气,心中仿佛有一块大石落下,却又悬在了半空。结果未知,前路难测。

但他不后悔。无论成功与否,他为自己内心那份炽热的渴望努力过了。他转过头,对金恩淑露出了一个有些疲惫却释然的微笑:“恩淑姐,我们回去吧。后面还有工作。”

车辆缓缓驶离,徐昀最后看了一眼那庄严的大门。他知道,这颗渴望的种子己经种下,无论能否开花结果,这次南京之行,都己在他的人生轨迹上,刻下了一道不同以往的、深刻的红色印记。而这道印记,或许将引领他走向一个全新的、未知的,却让他心潮澎湃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