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可以说,目无法纪!
事发仅半小时,
高育良省长就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迅速组织救援工作。!x^d+d/s_h.u¨.`c+o~m,
事发两三小时后,
正在外地调研的省委书记沙瑞金也赶到现场,亲自指挥调度。
这次救援行动的成功,离不开两位领导的果断决策与高效组织。
汉东的民众,一开始对新上任的省委书记沙瑞金和省长高育良,心里还是有些保留的。
但经过这次救援行动后,大家的态度悄然发生了变化。
尤其在这次事件中,两位领导几乎始终坚守在一线。
就算偶尔离开,也只是为了协调资源。
这让八千多万汉东人民看到了希望。
不仅是对这次事件的希望。
更是在他们带领下,汉东未来的发展前景。
大家也更加相信,汉东会在他们的引领下,迈向新的高度。
高育良和沙瑞金这两个老狐狸。
为了迅速提升自己的公众形象。
每当下方救出一个人。
两人都会依次上前握手慰问。
紧接着,就是嘘寒问暖、关怀备至。
等所有人员全部脱险后。
两位领导又对着他们做了一番讲话。
面对这次事件的发生。
他们表示,省委省政府有愧于大家。
主要是监管不到位,工作有疏漏。
总之,不推卸责任。
两人先后向在场群众郑重道歉。
甚至当着所有人的面向相关负责人表态。
关于补贴、赔偿等事宜。
必须一项项落实到位。
能让这两位如此表现。
甚至放下身份,亲自道歉。
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一切都在媒体镜头下进行。
他们所做的一切工作。
通过网络、电视、新闻等渠道。
传遍了全国。
两位领导心里其实也清楚。,x`x!k~a!n_s`h?u^w?u\.-c*o`m+
这次事件,反而成了一个难得的机会。
他们在全国人民面前,成功树立了形象。
事实上,这种场合。
通常只有“一把手”才适合出面。
可高育良偏偏脸皮够厚。
回程的路上,沙瑞金脸色有些难看。
他现在终于明白。
赵立春为什么给他取名“岳不群”。
无耻、脸皮厚。
虚伪到极点。
这种救援场面,我写了两三千字,自己都觉得有些尴尬。
怕你们说我凑字数,老弟我干脆跳过。
这段情节其实只是个铺垫罢了。
下午。
高育良走进了沙瑞金的办公室。
“瑞金书籍……”
“育良同志,请坐。”坐在办公桌前的沙瑞金微笑着起身,将他请到一旁的会客区,在行政沙发上落座。
随即转头对正在泡茶的白秘书说道:“小白,把我珍藏的信阳毛尖拿出来,给育良同志品一品,尝尝这茶怎么样。”
话音刚落,他又望向高育良笑道:“我听说育良同志对茶很有研究。”
“瑞金书记太抬举我了。”
“我对茶也只是略知一二罢了。”
高育良笑着摆摆手。
“高省掌……”
“谢谢。”他接过茶杯,掀开盖子轻轻抿了一口。
“这茶叶可不常见。”
“是上次在京城的时候,一位老战友送的。”
“瑞金书记也曾参军。”
沙瑞金放下茶杯,笑着说道:“早年是当过兵的,68年那年我才十六岁就入伍了,可惜没赶上边境作战。
我刚转业,原来的部队正好赶上了那十年动荡,也算人生一大遗憾吧。”
“说起那时候,我记得我大哥,为了养活我,当时才十五岁,虚报了一岁才进的部队。”
“那几年的日子确实难熬啊。-墈?书`君¨ ?追?罪·歆,蟑*結-”
“我当时才五岁,这家吃一顿,那家吃一顿,吃百家饭的日子,真的不好受。
要不是大哥每个月都寄点钱回来……”
“恐怕……”
“唉……”高育良脸上浮现出几分伤感。
“唉……”沙瑞金也轻叹一声,神情有些黯然。
说起来,两人的人生经历确实有些相似。
沙瑞金也是孤儿出身,若不是村里的陈伯伯——他父亲沙振江的老战友——收留了他,恐怕他也早就饿死了。
那一年,正值全国性的大饥荒。
整个村子只剩下了沙瑞金一个人。
其余的人,全都因饥饿而死去。
那时候,能吃的东西都被吃光了,连树皮都啃得干干净净。
那年他才八岁。
刚好赶上陈伯伯他们来村里寻找沙振江的后
人。
整个村子只剩下他一个孩子。
也正因如此,沙瑞金的命运才得以改变,否则恐怕也难逃一死。
那段时期饿死的人实在太多太多了。
“来来来……”
“提这些旧事干什么!”高育良端起茶杯,以茶代酒向他示意了一下。
沙瑞金童年的经历,他多少也是知道一些的,加上前世电视剧里看到的情节,大致不差。
可以说,两人在童年遭遇上,确实有些共同话题。
“是啊……”
“提这些往事做什么!”沙瑞金也苦笑着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放下杯子后,不禁感慨道:
“要说起来……”
“这次倒也算是因祸得福。”
“估计那位要气得不轻吧!”说罢,沙瑞金朝高育良瞥了一眼。
高育良听了笑了笑,说道:“那位恐怕不会太生气,反倒可能会松一口气。”
“这是为何?”沙瑞金来了兴趣,望着他。
若论对对方的了解,恐怕没人比高育良更清楚了。
就连曾做过他秘书的李达康也不及他。
有时候,最了解你的,未必是身边的人,反而是曾经的对手。
高育良和那位较量了两三年时间。
“他不会做出这样的事。”
高育良摇了摇头,说:“真正敢这么做的,恐怕只有他那位宝贝儿子了。”
“那个年轻人行事非常张扬。”
“可以说,目无法纪。”
对于那个年轻人的手段,高育良以前都感到有些忌惮。
看看他那几个儿子,光是公开的就有三个。
大儿子高晓俊,名义上过继给了大哥,当年也在京州读书,后来被高育良送走了;老二高云逸也被送去京城;连老三也都安排到京城读书。
为什么……
还不是为了防着赵瑞龙设局。
当然,高育良对儿子们也是严格管教。
可笑的是,你能管得了一时,还能管一辈子?
不可能时时刻刻盯着他们吧!
孩子大了,出去玩。
你能拦吗?
孩子说同学聚会之类的。
你又能拦吗?
恰恰,这也是他们动手的最好时机。
没错,就是他们。
高育良不仅要提防赵瑞龙出手,
还得小心其他一些商人的手段。
帝国历史上,多少官员都是被自己的子女拖下水的。
孩子年纪尚小,意志力本就不够坚定。
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少年。
他们对很多事情都充满好奇。
美色、金钱、权力等等。
这些诱惑中,总有一种适合你。
就连高育良这样的人,年轻时也犯过一些错误,更别说十五六岁、十七八岁的孩子了。
“育良同志能不能说得更具体一些。”
“这件事,恐怕你得亲自去了解才行。
别人讲的总夹带些私货,自己看到的才是最清楚的。”
“哈哈……”沙瑞金听后忍不住笑出声。
“育良同志这话很有道理。”
“有时候,确实得自己去了解,才能明白。”
“我现在最担心的是,如果真发生类似的事情,对我们来说恐怕会很被动。”
沙瑞金故意用了“我们”这个词,是在提醒对方。
你别忘了,
我们现在可是坐在同一条船上的。
经历了这次矿难事件,
他对高育良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汉大帮的势力确实不小。
非常大,几乎每个部门都有他们的人。
不……
准确来说,是高育良的学生。
而且一个个都身居要职。
高育良是在1998年离开汉东证法大学的。
据他了解,即使在高育良担任汉东证法大学副校长期间,他也一首坚持授课,而且是那种广收学生的类型。
哪怕只是听过他一节课的人,
一旦在某个单位崭露头角,
那个人就会尊称他为老师。
“目前来看……”
“对方短时间内恐怕难以动作。”
“当然,这只是指眼下而言。”
高育良这番话也算是给对方吃了一颗定心丸。
“嗯……”沙瑞金这次总算放心了些。
看来,高育良己经和对方通过电话,
甚至可能还发生过争执。
换句话说,就是给对方提了个醒。
否则他也不会说出这样的话。
“关于警察厅那边……”
“有一个人我想调整一下。”
“谁?”
沙瑞金的语气虽然轻松随意,
但心里己经开始盘算。
警察厅一首以来都是汉大帮的地盘。
至于赵家在里面扮演什么角色,他
就不清楚了,估计高育良也不会说。
高育良缓缓吐出一个人的名字——
“警察厅常务副厅长王峰。”
警察厅的常务副厅长,行政级别从副市级到正市级不等,具体要看厅长的级别。
如果厅长晋升为副省,那常务副厅长就是正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