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什么叫做兵家必争之地?

“这是那位先生在渡江后进入会理(别问刘文辉哪儿去了)时说的话:革命和革命战争是进攻的,但是也有防御和后退——这种说法才是完全正确的。+天?禧?晓?说*枉\ ·追·罪/辛?漳?节′为了进攻而防御,为了前进而后退,为了向正面而向侧面,为了走首路而走弯路,是许多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现象,何况军事运动。”

“虽然渡过金沙江占了一个巧字,但是我军的危机尚未解除,金沙江以南,薛岳的十几万大军正在准备渡江追击,东面是更加湍急的金沙江,西面是浩浩苍苍的高山荒原,并且所在地方被层峦叠嶂的山川沟壑分割,我军只能往北方的成都平原方向进军,而阻拦我军的不止是当地地主的武装部队,还有一条更加汹涌,更加湍急的大河拦在我们前方。”

【“两份正确情报得出一个错误结论可太秀了,你刚到第五层,我马上又回到了第一层。”】

【“想想西渡赤水,自己都差点被活捉了。从校长的眼里看,我军的行动迷惑性那不是一般的强。”】

【“哈哈哈哈,两个人说的都是真的,但去的地方不一样所以给了完全相反的真实情报,所以重要的是对情报的分析而不是情报本身。!我_的¢书.城? ^芜¢错¢内^容¢”】

【“当时刘帅负责巧渡江的渡江工作,到达皎平渡的时候给接到的电文是:我军己占领蛟平渡,有船三只,一日夜可渡万人。现在想想,那种时刻确实激动人心,然后我记得给五军团重新下达任务要求延长阻击时间的时候,是说要给战士们做思想动员,结果还没到阵地呢就听见阵地上战士们自己编的歌,这就是组织力啊。”】

【“所以说集结号那个电影太假了,是历史虚无主义,被好多老同志批评。我们能死守阵地从来不是靠军官们骗,作战命令是很明确的,坚持到了时间就算完成任务,我们的战士们都知道为谁而战。”】

【“在听完大队长的部署之后,我觉得简首是无路可走了,但是我军就是走出了一条路!大队长也算一个合格的统帅吧,可惜有人比他更胜一筹!单纯的来看,战争指挥真的是一门艺术。我本来想学习一下有啥能在玩游戏时运用的战术,看完发现,天时、地利、人和,很多东西都是游戏模仿不来的。”】

【“我也差不多,看完大队长的部署后,只能强渡金沙江了。+五¢4¢看¨书, *冕~废!跃_渎?但我军的组织能力太强了,根本不需要到强渡,巧渡就行。不得不说有些事情就是天命所归啊。”】

【“光头基本常识还是有的,但心思至少有一多半花在如何对付地方军阀,吞并部队玩党同伐异上。虽然吞并军阀理论上说可以促进全国统一,可惜不走正道专走歪门邪道,薛岳赶走王家烈后,以后所有地方军阀都不会全心全意的配合他围剿我军了。”】

【“其实拿到现实中,大多数游戏里的士兵都是绝对精锐的百战精兵,令行禁止。即使死到最后一个人也不会溃逃,无视伤病,量子化补给,而且指挥官接收与下达命令几乎是光速,而且全程上帝视角看的一清二楚。这些给好些人一个印象,就是战场的任何错误都大多被认为是低级错误,但实际上,这些错误判断、错误操作即使在现代战争中都十分频发。”】

【“组织纪律和主观能动性。没有这么高素质的我军战士,教员实力再强也打不出这么厉害的操作。只能说,当时这支部队是整个中国最先进的部队,也是整个中国最后的希望了。从事后诸葛亮的视角来看,这样的队伍最后取得了胜利,是合情合理符合逻辑的。”】

【“楼上的说的士兵不就是我们英雄的子弟兵么。”】

【“国军应该派飞将军孙元良来追我军,腿脚保证比我军快。”】

【“什么?你确定飞将军会追我军?你看不起谁哪?飞将军会牢牢跟着我军走,但是我军回头他保证比谁飞的都快,你摸他点边都算你输,他会跟着我军然后把所有县城里边的漂亮姑娘都搜罗走的。”】

【“哈哈哈哈哈哈。”】

视频结束之后,古人们都纷纷好奇起来,究竟是怎么样的人能打造出这么一支好似不是人间一般的军队,在绝对的绝境之下还能不崩溃,不散乱,还能如臂指使,井井有条。

“这哪是打仗,分明是诸葛孔明再世啊!”

百姓们没有那么多文化,看不出其中的厉害在哪里,只会用自己最朴素的话来夸赞。

而掌权者们对这支军队是又羡慕又恐惧,羡慕的是如果这支军队属于自己,那岂不是天下无敌?恐惧的以这支军队的作风,自己明显属于要被他们打倒的存在,而如果真的遇到了,自己恐怕要死无葬身之地了。

……

在他们的各种心思交谈中,很快,新的视频开始了。

天幕上出现了新的标题:《什么叫做兵家必争之地?又有哪些必争之地?》

【“有印象的有山海关,徐州,汉中,潼关,雁门关还有襄阳吧。”】

【“盲猜必有徐州。”】

【“徐州地方。。。”】

【“据史书记载可

查证的大小战争,在徐州就打了400多场。我华夏上下5000年,平均算基本十几年徐州就打一次仗,徐州不是在打仗,就是准备打仗。”】

【“只要是南北割据的战争必然要在安徽,徐州,淮河一带开片,包括所谓长江天险也是很倚重淮河水网。”】

【“福建:我乃兵家避争之地~”】

【“一寸山河一寸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都是必争之地!”】

这个标题对于古代平民百姓们不是很感冒,对他们来说,一辈子能走到的最远的远方,大概就是县城的集市了,顶多再听走南闯北的货郎或说书先生嘴里蹦出几个地名,听着跟天书似的,但这玩意儿搁在那些手握权柄的官员、久经沙场的将领耳朵里,那可就太亲切了!简首就跟自家后院门朝哪开一样门儿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