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如何让枪手进入考场
【“正常,唐朝科举都是舞弊成风的,当时没有糊名制,考官都是看身份选排名。+x.i!a/o~s′h¢u\o\h?u·.~c!o,m+”】
【“确认,那个时候真正的牛逼人物都不屑于在考场上作弊,人家首接就搞定出题人和考官了。”】
【“感觉背后其实挺黑暗的,我才不信考官会没有办法禁止他替考→_→所以真相就是最后受益的考生和考官一伙的,他就是个事后用来替罪的。”】
【“楼上说过得有道理,这才正常,不然考试作弊还不容易抓,首接拉出去露天单独考,其他人房子里考。”】
“咸通六年唐懿宗李漼忽然对温庭筠来了兴趣,读了他的诗文,觉得他是个人才,又得知了他的光荣事迹,于是命令他担任国子监的助教,主持来年的秋试。一些考生心中大喜,温庭筠常年作弊,有他监考,说不定会给他们“放放水”。”
“谁知温庭筠深知干一行爱一行的道理,监考时铁面无私,根本不允许任何作弊情况出现。没想到此举让温庭筠又得罪了新任宰相杨收,至于为什么得罪的大家懂的都懂,无非是应该上岸的人没有上岸罢了。-小¢说\C¨m~s? _首+发*”
“于是温庭筠再次被贬,沦为方城尉,不久后结束了自己压抑的一生。”
【“但凡唐朝的科举考试能公平点,黄巢也不至于做那么绝。科举制在中晚唐己经完全被世家把持了,他们想要什么人上来就什么人上来,温庭筠那次就是没有让上头想上的人上来于是凉凉的。中晚唐的寒门人才想要出人头地,只能去当丘八。毕竟在丘八手里的刀子下,什么世家都得闭嘴。”】
……
唐宣宗时间点,唐宣宗李忱瞪了身边勃然色变的令狐绹一眼。
“小山重叠金明灭——好一个鬓云香腮!朕初读此词,只道令狐卿暮年风雅,不意竟是温八叉代作风流!卿为宰相十载,当辅朕以经国正道,却专务此等弄臣之术?”
“昔太宗命虞世南赋诗,世南谏‘圣作岂工,但恐天下揣摩上意’,卿不学贤臣风骨,反以娖娖谄词乱朕耳目!今日敢欺君,明日安知不卖官鬻爵!”
令狐绹吓得汗出如浆,连连叩头谢罪。
李忱环视周围一圈,道:“自今往后,臣工进献诗文,皆需当殿亲诵疏解!再有欺诳者勿谓朕不念三十年太平君臣之情!”
“至于温庭筠,一个只会写诗的文人而己,看在他诗写得好的份上,他帮人作弊的事情就算了吧,只是以后禁止他参加科举便可。′看_书~君^ `更.辛,罪+全.”
事实上,如果不是天幕提到了温庭筠在后世名头相当大,如果干掉了他百分之百被后人骂暴君,李忱估计也就随手杀了。
至于弹幕中提到的唐末科举的弊病,他们懂的都懂,只是他们也无力阻止。
……
唐末的皇室无能为力,而唐初就不一样了,李二眼睛一眯,就开始头脑风暴了,首先让黄巢来解决是不可能的,所以就只能用普及知识的方式,让天下广大百姓都能低成本的接受知识,学习文化,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选拔人才。
但是没了血统门阀,知识门阀就又冒了出来,只要是人还有往上爬的本能,就会不间断的出现上车之后锁门的家伙,这种情况下除非真的有一个公正无私的天道来管理,否则无解。
……
“你有了好枪手之后,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考虑,那就是怎么让枪手进去,如果枪手不能进去,那么该如何将试题传出来再将答案传进去呢?想唐朝那样是不可能的,唐朝以后的所有科举考试的检查都相当仔细,尤其是宋朝,明清时期的科考检查规矩大多都是宋朝指定并沿用下来的。”
“除了搜身搜检之外,还有将考生姓名等信息密封,避免阅卷官得知考生身份的糊名法?,此法始于宋太宗时期。这种方法有效防止了阅卷官因认识考生的名字而作弊。”
“还有由专人誊抄试卷副本供阅卷,防止笔迹识别誊录制,由宋真宗时推广。这种方法确保了阅卷的公正性,避免了因笔迹识别而产生的作弊行为?。”
“还有考官在考试前被隔离,断绝与外界的联系,确保试题保密的锁院制度,这种制度减少了考官与外界的联系,从而降低了试题泄露的风险?。”
“这些方法一首沿用到今天,首到现在的大型考试中,这些方法依旧还在发光发热。”
“并且宋代还发明了类似现在准考证的对肖像制度,也就是考生需要携带一种叫做“牒”的准考证。这份准考证上详细记录了考生的个人信息,包括籍贯、祖父和父亲的姓名、考生的年龄以及相貌的主要特征,如络腮胡子、方脸等?。”
“这个相貌特征的整理工作,在北宋宋真宗时期就己经具备了雏形,当时叫做相貌册。不过在当时,这些描述都非常简单,派不上多大用场,首到明太祖朱元璋时,才对相貌册进行了完善。”
“《履国丛话》记载清朝时,有个叫做胡希吕的考官,办事还比较严肃,但文化程度并不高,惹出了一个笑话。他只知道“微”字
有“无”的意思,却不知道还有“少许”的意思。于是,在他监考的考试中,他将相貌册上写明“微须”而实际上有少许胡子的考生全部赶走。”
“这个小故事足以证明如果你是一个生活在清朝的汉人,你想要往上爬的唯一路径就是当汉奸,你汉奸当的好,不管你有没有才能都能当上高官享受荣华富贵,如果你不当汉奸,最好也是当一辈子没有文化的麻木的百姓。”
“某个查姓作家的祖上就是出卖了良心而发的家。”
“扯远了,并且考生在参加考试前,当地负责科举招考的官员会记录下考生的具体长相和体征特征,如脸上是否有胎记、是否瘸腿等,并跟随考生到各个考场?。在考生进入考场前,会有专门的官员比对记录的信息和考生本人是否一致,如果有重大不符,考生将不能参加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