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传统作弊法和古代狠人
“只要是考上了举人,那就首接成为了老爷辈,正常来说,只要考上举人就具备了当官的资格。/幻+想/姬\ `冕-废_岳+黩′运气好的话或者本身实力够强,甚至会被达官显贵所赏识,首接收入门下、走上仕途。”
“再然后是会试,为较乡试高一级的考试,因士子会集京师参加考试,故名会试。又因在春季由礼部主持,亦称春闱、礼闱。相当于唐宋的礼部试。会试之称始于金朝,元、明、清沿用。录取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会试一旦通过了,便成为了贡士。贡士按现在的标准来说,可以算是差不多入围省级官员了。”
“当然,通过了会试并不代表就可以安枕无忧了。还得参加最后的殿试,然后成为进士,才算是真正的圆满。明面上的意思就是不仅要通过书面考试,还要通过面试。”
“而殿试就相当于面试,由皇帝亲自主持。而且,皇帝会亲自选拔出前三名,也就是状元、榜眼和探花,到达这一步,不仅得要文采和学识过人,长相和身姿也必须鹤立鸡群,长得太丑还会被嫌弃。”
“只要通过了殿试,就会成为进士。·3!0-1^b+o′o+k`..c!o-m*在通过殿试后,会立即被授予官职。这就相当于一步登天,暮为田舍郎,照登天子堂就是在形容这种通过学习完成的阶级跃迁。”
“随着时间的发展,科举制度在明朝发展到了巅峰,它的各个环节复杂且程序严密,但是只要是人组成的组织,就会出现人会出现的篓子。”
“首先,作弊界最传统也是最简单的作弊方法——夹带小抄。”
“众所周知,想要考科举必须先将西书五经倒背如流,西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西书五经加起来一共大约十七万字,这么多字数想要全部背下来还是有些困难的,所以就有一些考生动起了歪心思,我既然背不下来,就带一些小抄进去,不就能写出来了吗?”
“这是最普遍、最技术流的作弊方式,堪称微型印刷和微雕艺术的另类展示。”
“一般小抄的内容都是一些自己感觉没有背熟的内容,通常都有考生自行制作,用老鼠胡子毛沾上墨汁用极其细小的文字写出来,脑子活泛的考生会在冬天将冰块打磨成放大镜辅助制作,只能说这也算是一种匠心了。?8\8`d,u^s_h*u+w+a`n\g~._c,o.m!”
“还有真正的卷王,把整本《论语》《孟子》浓缩成精华版,用蝇头小楷(真比苍蝇脑袋还小的那种字!)密密麻麻写在薄如蝉翼的丝绸或特制纸上。”
视频中出现一个实物的照片,是一本比手掌还要小一半的小册子,里面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字。
“大家看,这是清代常见的小抄,整本书通过鼠毛笔(老鼠胡子做的)抄写,文字极其小,小到什么程度呢?一粒米就能盖住八个字!”
“而晚清时期,列强打了过来,不但带来了不平等条约,也带来了当时先进的西方技术,颇有家资的作弊者更是能搞到德国蔡司的放大设备,将二十万字的作弊材料刻写在一个砚台上。”
“这个制作精度己经堪比现在的精加工了,只能说想要做官的欲望压过了一切其他想法。”
“当这些十分精密的小抄准备好后,一个巨大的问题摆在历代作弊者面前,怎么把作案工具带到科举现场呢?”
“作弊者与反作弊是一对持续了千年的猫鼠游戏,最典型的夹带方法就是,将这些准备好的知识布料巧妙地缝进内衣、夹袄的夹层里,甚至塞进鞋垫、帽子里。考场一坐,自带知识铠甲。”
“只是这种方式只在科举出现之处有用,因为很快考场的搜身程序就己经十分严格了,包括但不限于脱光了检查考生的上上下下。这种十分明显的夹带手段明显会当场喜提九族礼包。”
“还有由于科考的时间一般都是三天两夜,所以允许考生自带食物。”
“考场允许自带食物?机会来了!智慧的考生把馒头掏空,塞进小纸条,把糕点做成千层饼,每层都夹着“知识点”,更有甚者,把答案写在可食用的米纸上抄完之后首接吃掉销毁证据。”
“比如唐末时就有考生将论语的知识点夹带进胡饼的夹层里。”
“明代正德年间,就有考场搜查出了考生夹带在馒头里面的小抄。”
“还有手工达人自行改造笔墨纸砚,笔管掏空塞纸条,砚台底部藏暗格,墨条本身就是一块雕刻精美的答案浮雕,刮一点墨下来就能看答案。最绝的是蜡烛作弊法——使用特制空心蜡烛,外层是普通蜡,内芯是裹着答案的纸卷,点着点着知识就烧出来了!”
“还有一些考生会使用化学手段,用明矾水、米汤等书写,干后无痕。考场上用火烤、水浸才能显形,这脑洞堪比007。只是考场里面统一使用下发的答题纸和草稿纸,自带的纸张根本带不进去,于是就有痛定思痛的家伙将小抄用隐形墨水写在腰带,袖口上。”
“还有更牛逼的化学大拿,用特制银盐溶液将内容写在衣
物或纸张上,平时看不见,需加热或用特殊药水才能显影,这可比上面的手段高明多了。”
“至于成功与否,你猜这种方式是怎么流传出来的?”
“说个狠人的故事,武周时期,武则天扩大科举招考期间,曾有一名考生为了赶上武皇时代的扩招红利,将《礼记》全文缩写在一张面巾纸大小的金箔纸上,然后夹在袜子底下装进鞋底,这个狠人其他暂且不说,这个动手能力堪称一绝。”
“因为《礼记》全文共49篇,总字数约9万字?……”
“能将这九万字写在一张面巾纸大小的金箔纸上,我只能说这个人的耐心去搞什么都有前途。”
【“我草这也行?真是狠人。”】
【“有这耐性去干什么不好非得作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