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5章 抢弟子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高考填报志愿的日子。*3-y\e-w·u~./c_o-m¨这个年代都是先报志愿,等高考成绩出来之后各个大学再从报考本校的考生中择优录取。
俞子杰是保送生,不需要参加考试。他和张先生商量之后,首接填报了京都大学的历史系,大华国古代历史专业。101中学的叶校长等人都大为不解,现在普遍流行的一句话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俞子杰的数理化成绩这么优秀,难道不应该选择这些专业,学成以后为国家的建设事业做贡献吗?
面对叶校长他们的疑问,俞子杰给出的答案是:“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自己要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为国家的长期繁荣昌盛献计献策。这个高大上的理由一拿出来,再也没有人敢对俞子杰的选择提出质疑了。
俞子杰在心中暗笑,“小爷我可是经历过上一世的观念大碰撞时代的,政治正确这一招难道还不会玩儿吗?”
其实他的真实打算是,大学毕业以后继续跟着张先生混,到故宫博物院或者是书画协会之类的单位里去挂一个闲职,先和文化艺术界的大腕儿们混一个脸熟。/秒/璋!结/暁!税′徃, ^追′罪!薪¨璋^踕*等到大风暴来临之际,再想办法把那些有真才实学和文人风骨的大师们送到港岛城去保护起来,改变他们在上一世地球位面上的悲惨结局,为大华民族的文化和艺术传承尽自己的一份力。
因此,俞子杰从来就没想过要老老实实地待在京都大学里面读书。但是怎样才能既时间自由,又能顺利完成学业呢?俞子杰自己想不出办法来,只能又来打张先生的主意了。
不得不说,张先生这块金字招牌确实好用。他带着俞子杰首接找到了京都大学的校长马寅初先生,提出让俞子杰在大学里自由选择课程和安排上课时间的想法。
马先生是大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家和人口学家。′e/z-l^o·o_k\b,o\o/k/.¨c!o`m′虽然在俞子杰上一世的地球位面上,社会上很多人对马先生的私人生活和他提出的“控制人口增长”理论颇有争议,而且在大华国一度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也确实在执行层面上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但在俞子杰看来,马先生作为搞理论研究的学者,还是具有相当大的成就的。理论研究是宏观性的东西,落实到具体的执行层面,“计划生育”专职干部把怀胎七八个月的孕妇绑到医院去打胎,到超生的农民家里面去抢粮食、抢牲口,这种黑锅总不能让研究理论的学者来背吧。
虽然有了张先生出面担保,但马校长的治学理念还是非常严谨的。他让人找来了俞子杰的保送资料,仔仔细细审阅了一遍之后,又让俞子杰现场做了一套京都大学入学摸底考试试卷。等俞子杰做完所有的卷子后,马校长又派自己的秘书去把历史系主任高松栓教授和著名的宋史专家邓广铭教授请了过来。
两位教授一进门,就看见了坐在马校长旁边的张先生,大家彼此都是熟人,一阵寒暄问候之后,张先生把俞子杰介绍给了两位教授,并讲明了自己的来意。
张先生讲完之后,马校长就把俞子杰做的试卷递给了两位教授,开口说道:
“老高,老邓,我刚才己经替你们初步考较过了,的确是一棵好苗子,这孩子今年才十三岁,称得起是少年天才,你们看看这件事情该怎么处理。”
高、邓两位教授一边浏览试卷,一边频频点头,高教授率先表态道:
“张先生收的弟子,自然是不会差的,于小友这种少年天才肯到我们这里来读书,真是与有荣焉呐。孔老夫子早就说过了,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我觉得这件事根本就没有什么好商量的,于小友今后愿意什么时候来,想听谁的课都可以,只要每一科的结业考试能过关就行了”。
俞子杰赶忙站起来给高教授鞠了一躬,“谢谢高先生,高先生谬赞了,‘小友’一词小子我确实当不起,先生以后还是叫我‘子杰’吧。”
“哈哈哈”,邓教授在一边笑了起来,“你这个小家伙,还挺懂得谦虚的,学问不分先后,达者为师,我看你的文字和历史功底都厚得很呐,特别是英文,比我们学校里那些留洋回来的教授们都不差,张先生的弟子果然是不同凡响啊!”
“我赞成高教授的意见,你只要能修够学分,课程和时间都由你自己选择,其他专业的课你也可以去听。我们学校自蔡元培校长开始,就始终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治学理念,我倒想试试,能不能把你培养成一个知识面广博的通才。”
“另外,我本人是研究宋史的,如果你感兴趣的话,我愿意收你当入室弟子,你看怎样?”
还没等俞子杰答话,张先生就跳了起来,“好你个老邓,居心不良啊!抢弟子居然抢到我头上来了!”
“哈哈哈。。。”,在几个半截子老头的大笑声中,俞子杰在京都大学里划水的事情算是敲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