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局面扭转

明昆资本成立后,各大业务板块的管理层调整也陆续公布:

李明正式卸任玛逗直播董事局主席。

由原总裁曹光辉出任玛逗直播董事局主席兼总裁。

陈静竹晋升为玛逗直播副总裁兼董助,尹国任副总裁。

公告强调,曹光辉将更专注于公司整体战略和董事会事务。

启明星传媒集团也紧随其后发布公告。

宣布创始人李明辞去董事长职务,由赵雯珠接任董事长。

王雷任副董事长兼总裁。

公告高度评价了李明对启明星的创立和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

并称其因“聚焦更宏观的战略投资布局”而辞任。

拼好好公司方面,在李明的协调下,柳振西和麻腾华表示了理解。

增加了李明的明昆资本的董事席位和投票权。

这些变动在业界引起了不小的讨论和猜测。

“李明隐退”、“帝国交班”、“去李明化”等说法开始流传。

官方和资本市场对此反应相对积极。

认为这标志着企业走向成熟的公司治理,有利于降低个人依赖风险。

李明本人则愈发低调,深居简出。

谢绝了一切非必要的公开活动和采访,公开露面急剧减少,刻意保持着低调。

他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明昆资本”的顶层设计和对未来趋势的研究上。

他不再审批具体的业务报表,而是专注于绘制更大的商业版图。

关注电子数码科技、生物医药、汽车工业、教育等更具未来潜力的领域。

并通过明昆资本开始悄然布局。

他仿佛从一片喧嚣的森林中抽身而出,退后一步,登高望远。

开始审视整片商业世界的脉络与未来走向。

那只曾经直接搅动风云的手,如今化作了无形却更具力量的资本推手。

隐藏在幕布之后,筹划着下一次、也可能是更宏大的一次落子。

帝国的权杖似乎已经交接,但唯有最核心的圈层才明白。

所有的丝线,最终仍悄然汇聚于那只隐于幕后的手中。

明昆资本的成立,非但不是权力的消散。

反而是将其锤炼得更加集中、更加隐秘、也更加强大。

李明坐镇明昆资本总部,每天听取着各方汇报。

如同一个精准的指挥家,调控着庞大乐章的每一个音符。

与此同时,启明星扶持的首部电影《山那边的钟声》(讲述乡村教师故事)顺利开机。

主流媒体进行了报道,给予了肯定。

玛逗助农新模式的婺县试点大获成功。

当地特色皇菊、笋干等农产品销售额同比暴涨300%。

刘县长亲自给玛逗公司打来感谢电话,并表示要将“婺县模式”上报省里作为典型案例。

最大的突破来自拼好好。

在柳振西不懈的高层沟通和李明“投名状”的加持下。

华夏邮政总部终于通过了合作框架协议。

正式签约仪式被安排在一个工作日的下午,低调却意义非凡。

李明和柳振西亲自出席,与邮政副总郑玉山握手合影。

虽然报道篇幅不大,但知情人都明白。

这标志着拼好好成功打通了“国企合作”的关键一环,披上了一层若有若无的“护身符”。

国资引入的谈判也随之出现松动迹象。

几家具有浓厚国资背景的投资基金开始与拼好好团队进行实质性接触。

虽然依旧谨慎,但不再是拒之门外。

局面,正在一点点向着有利于李明的方向扭转。

接下来的日子,李明旗下庞大的商业帝国进行了一场静默却深刻的重构。

新的篇章,在看似退隐的姿态下,其实正以一种更深远的方式,缓缓揭开序幕。

李明的商业帝国,正在进入一个名为“明资本”的时代。

随着明昆资本的架构日趋稳固,李明开始将个人庞大的财富进行系统性整合与布局。

他签署文件,将个人银行账户中闲置的二百亿巨额资金,正式划转至明昆资本的公司账户。

这笔资金的注入,瞬间让明昆资本拥有了极其充沛的现金流和强大的投资能力。

足以支撑其进行任何战略级的投资运作。

在幕后的运筹中,李明的目光再次聚焦于启明星传媒。

尽管他已不再担任其管理职务。

但通过明昆资本控股和赵雯珠、王雷等核心高管的执行。

他的战略意图依然能够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

启明星传媒在内容制作、艺人经纪等领域已占据优势。

但在线下渠道和实体体验层面仍有缺失。

建设自有的大型影城院线,便被提上了紧迫的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