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殖民C航线上的发现,孔方佳应邀与米尔再会面
曲战三型空天母舰“女娲号”撕裂曲速泡膜的瞬间,舷窗外并非预想中的深邃黑暗,而是一片氤氲着暗红辉光的星云帷幕。殖民C计划编队的十二艘“鲲鹏”级运输舰与四艘曲战三型空天战舰如巨鲸般悄然滑出超空间,引擎尾迹搅动着稀薄的星际尘埃,在舰体周围晕染出诡异的玫瑰金色光雾。
殖民C计划编队根据孔方佳的要求,平均每200-300光年跳出一次曲速空间跳跃飞行,进行引擎降温和编队修整,更主要的目的是这样可以降低单次产生的空间激波涟漪的强度,更不容易被星盟的探测器所发现。
"前方引力场异常波动增强!" 传感器官李娜的声线突然拔高,打破了舰桥内压抑的寂静。她面前的频谱分析屏上,一组暗红色的能量脉冲正以 0.3 赫兹的频率规律性震荡。
编队司令张磊猛地坐直身体,战术目镜瞬间切换至最高分辨率模式。星图上那片原本被标注为 "猎户座 - 人马座星际尘埃带" 的暗区,此刻正透过尘埃间隙透出几簇微弱的红外光晕。"放大 1200 倍,启动氦 - 3 丰度扫描!"
当全息屏幕解析出三颗呈等边三角形排列的天体时,年轻领航员王浩的呼吸声通过麦克风清晰可闻:"褐矮星!三颗褐矮星!光谱显示这三颗褐矮星极其相似,表面温度均约为 2800k-3000k,年龄测定在 2000 万年-2500万年左右,属于主序星形成初期的残留天体。" 他的瞳孔在战术目镜反射光下收缩成针尖状,"周边宇宙尘埃密度达到了pdust≈10负11次方至10的负10次方克/cm3,难怪之前的深空扫描未能发现。这已经接近形成新的恒星或者行星的密度了,隔绝了绝大部分的可见光、红外光等的探测。"
张磊的心脏在胸腔里重重搏动了两下。这些新形成的褐矮星仍保持着恒星诞生初期的余热,却被包裹在致密的星际尘埃云中,如同被灰烬覆盖的火种。更让他血液升温的是传感器官接下来的报告:"第三颗褐矮星的引力井内发现行星系统!编号 C-73 的行星......" 李娜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大气光谱检测到水分子吸收线,浓度达到地球标准的 17%,并且存在氧氮比例为 21:78 的稳定大气层!"
会议室内的全息沙盘正模拟着新发现星系的引力模型。三颗褐矮星以微妙的引力平衡维持着三角轨道,彼此间距约 12 天文单位,而 C-73 行星恰好位于中间褐矮星的宜居带边缘。"星尘带形成的天然屏障," 战术专家陈铭指着沙盘上弥漫的灰色颗粒,"距离猎户座支旋臂和人马座主悬臂各 700 光年左右,正好处于两大悬臂的引力缓冲区,战略位置堪称完美。
后勤主管赵琳的目光扫过行星环境数据:"表面重力 0.83g,平均温度 297k,两极冰盖反射率显示存在固态水。最关键的是 ——" 她调出大气成分动态图,"没有检测到任何生物电信号或有机化合物光谱特征,暂时确认是无生命行星。"
张磊看着屏幕上那颗蓝绿色的星球,突然想起临行前女儿在全息通讯里说的话:"爸爸要去摘星星吗?" 此刻这颗被星尘包裹的星球,不正像宇宙藏在尘埃里的礼物?"基地代号..." 他深吸一口气,指尖在虚拟键盘上敲击出几个字,“猎户座支悬臂与人马座主悬臂之间……两边各700光年的空旷坟场……”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清晰,“星盟的触角伸不到这里,虫族也未必会注意这片‘不毛之地’。传令:殖民C编队暂停原定航线,立刻对这个三星褐矮星星系展开全面勘探!代号——‘迷途灯塔’!通讯官,将情况通报给地球司令部。”
当第一艘勘察登陆艇冲破 C-73 行星的云层时,驾驶舱内突然响起自动警报。"检测到异常能量波动!" 副驾驶猛地拉动操纵杆,登陆艇在一阵剧烈颠簸后悬停在 500 米高空。舷窗外,暗红色的褐矮星光芒穿透薄雾,照亮了地表蜿蜒的银色河流 —— 那不是水,而是正在冷却的金属岩浆。
"虚惊一场," 地质学家的声音从通讯频道传来,"是地核活动产生的电磁脉冲。这颗星球的地质年龄很年轻,内部能量释放活跃。" 张磊透过舷窗凝视着这片尚未被生命染指的土地,黑色的玄武岩地表上布满琉璃状结晶,远处山脉的轮廓在褐矮星光芒中呈现出诡异的紫红色。他知道,在这片没有生命的土地上建立中转站,人类将成为第一个在这片褐矮星系留下足迹的智慧文明。
地球联合政府总部的量子通讯室里,孔方佳看着全息屏幕中米尔的能量体影像,注意到对方光晕边缘偶尔闪过的暗红色纹路。"星盟议会邀请您访问 ' 新希望 ' 殖民星," 米尔的声音带着一种非器质性的共鸣,"那里曾是虫族袭击的前沿,也是您战斗过的地方,但现在已成为展示星盟重建技术的样板星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艳将一份加密文件放在丈夫面前时,指尖触碰到桌面的冰凉让她微微一颤。"佳哥," 她望着全息屏幕中形态不定的能量体,"米尔的生物特征扫描显示,他的意识波频率异常稳定,完全不像自然生命体。" 孔方佳握住妻子的手,感受到她指腹因紧张而沁出的薄汗:"星盟的科技远超我们想象,也许这就是他们所谓的 ' 意识上传技术 '。但是挺有意思的,不是吗?"孔方佳踏上“新希望”的瞬间,一股混合着臭氧、未知花香与金属冷却剂的气息扑面而来。脚下并非坚实的甲板,而是一种具有生命般轻微起伏的银灰色活体材料。米尔早已等候在此。他不再是那个模糊的能量投影,而是伫立在一具精心打造的仿生躯体中。躯壳线条流畅,泛着珍珠母贝般的柔光,但双眼深处跳跃的,却是纯粹的非人能量漩涡,冰冷而深邃。这具身体完美复刻了他毁灭前的俊美人类外形,却更像一个精致的囚笼,囚禁着他已上传百年的意识。
“孔元帅,欢迎来到‘新希望’。” 米尔的声音直接在他脑海中响起,音质完美却毫无温度,“星盟议会认为,是时候让地球文明的掌舵者,更深入地了解你们即将融入的……宇宙秩序。” 他微微侧身,做了个“请”的手势,动作精准得如同机械。孔方佳注意到他指尖划过空气时,带起一丝几乎无法察觉的空间涟漪——那是强大精神力与物质界勉强耦合的痕迹。
"新希望" 殖民星的紫色天空下,银翼文明的行政长官展开背部的生物翼膜 —— 那不是魔法造物,而是由数百万根纳米级飞行肌纤维构成的生物机械装置。"我们的先祖通过基因编辑获得飞行能力," 他指着远处空中穿梭的飞行器,"但现在更多作为文化象征存在。" 孔方佳抚摸着建筑外墙上生长的金属藤蔓,发现这些看似有机的结构实则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太阳能收集器。
在生态穹顶内,孔方佳看到钛岩文明的工程师正用声波工具雕琢玄武岩。那些发出金属摩擦声的话语实则是编码指令:"频率 47.2 赫兹对应三阶结晶面..." 工程师手腕上的生物芯片闪烁着蓝光,将思维直接转化为机械指令。而所谓的 "灵能文明" 成员,正通过植入颅骨的神经接口操控着数十个维修机器人,他们太阳穴处的能量导管连接着中央计算核心,并非超自然力量。
“物质富足?” 米尔的声音打断了孔方佳的观察,带着一丝几不可察的讥诮,如同冰冷的金属丝滑过神经,“那只是原始文明挣扎求存的初级阶段。看那里——” 他指向一座直插云霄的、由纯粹力场编织而成的螺旋尖塔,塔顶悬浮着一颗不断坍缩又膨胀的微型黑洞,“‘熵减之塔’。那个星盟中一个次级文明,晶析文明最杰出的‘艺术品’之一,它的存在本身就在局部逆转热力学第二定律,只为……证明他们可以。”
孔方佳凝视着那吞噬光线的奇点核心,感到一种冰冷的战栗顺着脊椎爬升:“证明?代价是什么?” 他想起洪荒开天基地里为每一克反物质殚精竭虑的工程师们。“代价?” 米尔转过他那张完美无瑕的脸,能量化的瞳孔深处似乎有亿万星辰生灭,“能源?对他们而言,戴森球只是花园里的装饰灯。物质?小行星带是随手可取的积木。真正的‘代价’,是意义本身的消解。” 他指向远处一群悬浮在力场中、身体连接着无数光缆的生命体,“‘能量文明:意识载体的维度探索者’。他们将意识上传至共享量子云,进行着以千年为单位的纯逻辑推演,只为论证一个早已被证伪的古老数学猜想……因为‘有趣’。”
平台降落在一座悬浮于云海之上的透明观景台。下方是“新希望”生机勃勃(或诡异)的全景,头顶是陌生的璀璨星河。侍者——一种由柔性金属与发光菌丝构成的构装体——无声地奉上饮品。孔方佳杯中是一种散发着星云光辉的液体,米尔面前则只有一个能量场稳定器。
“星盟的核心追求?” 米尔的声音似乎带上了一丝疲惫的电流杂音,那完美躯壳的嘴角第一次扯出一个近乎“人性化”的苦涩弧度,“是‘存在’的无限延展与体验的终极边界。七个核心文明,早已摆脱了生存的桎梏
孔方佳跟随米尔来到了一间会议室。会议室的圆形会议桌突然下沉,露出下方的全息数据库。米尔的能量体悬浮在数据洪流上方,光晕中暗红色纹路与信息流产生共振:"孔方佳元帅,现在向您展示星盟的七个核心文明,星盟的七个核心文明,都是在对抗深渊文明的战争中完成技术跃迁的幸存者。每个文明的科技树都沿着不同的物理法则分支生长,但都遵循着能量效率的终极追求。"
银翼文明:基因编织的天空族
当米尔调出银翼文明的历史影像时,孔方佳看到屏幕中浮现出数万年前的基因实验室。"他们的先祖改造了第三号染色体上的 hoxd13 基因," 米尔的能量体边缘泛起淡蓝色光晕,"通过植入鸟类飞行肌的调控序列,让肩胛骨与胸骨之间发育出中空的翼膜支架。" 全息影像中,银翼孩童正在模拟重力场中学习振翅,翼膜上密布的纳米传感器将肌肉运动数据实时反馈至教学系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真正的技术突破在于生物电浆推进," 米尔切换到军事展区,"他们在翼膜表皮下植入了微型核聚变单元,通过磁约束场将等离子体加速至光速的 0.03%。" 孔方佳看着屏幕上划过大气层的银色身影,那些飞行者身后拖着蓝白色的等离子尾迹,如同活体流星。行政长官展开的翼膜在阳光下闪烁着虹彩,孔方佳这才发现那是由数百万个蝶翼鳞片结构的光能收集器组成,每个鳞片都能独立调整角度以最大化太阳能吸收。钛岩文明:金属骨骼的大地工匠
"他们的母星曾是金属风暴肆虐的炼狱," 米尔调出钛岩文明的生理结构图,"为了生存,他们用液态金属重构了整个循环系统。" 孔方佳看着解剖影像中如同精密机械的血管网络 —— 银白色的汞合金在超导磁场中流动,将核融合产生的能量输送至每个细胞。工程师雕琢玄武岩时溅起的火花并非热能,而是金属骨骼与岩石摩擦产生的静电放电。
在工业区,孔方佳看到钛岩工人将手臂插入熔融金属池,体表的氧化钛涂层自动调节至 1800c的耐受阈值。"他们的消化系统已转化为微型核裂变电站," 米尔的能量体投射出能量循环图,"日常摄入的不是食物,而是富含同位素的矿石。" 当工程师说出 "频率 47.2 赫兹" 时,孔方佳注意到他颈部的振动膜产生精确的机械波,直接与岩石中的晶体结构产生共振,这是比激光切割更高效的物质处理方式。
灵能文明:神经织网的意识探索者
"别被 ' 灵能 ' 这个词误导," 米尔带领孔方佳走进一个充满营养液槽的实验室,"他们只是将大脑开发到了量子层面。" 全息影像中,灵能文明的先祖正在进行脑机接口的初代实验,数百万根碳纳米管探针插入大脑皮层,将神经元放电模式转化为数字信号。如今的灵能者太阳穴处的能量导管,实则是超导量子干涉仪,能捕捉到 10^-15 特斯拉级别的微弱脑磁场。
"他们建立了覆盖整个星盟的神经织网," 米尔调出一张复杂的网络拓扑图,"每个灵能者都是网络节点,通过量子纠缠效应实现即时通讯。" 孔方佳看着那些漂浮在营养液中的大脑,它们表面覆盖着钻石涂层的神经接口,正与深空望远镜阵列同步处理数据。当灵能者操控维修机器人时,并非依靠意念,而是通过神经织网发送经过量子加密的控制协议,这种技术比传统的无线通讯快三个数量级。
星舰文明:量子基因库的游牧民族
"他们的母星在深渊战争中被毁," 米尔指向一艘如同小型行星的星舰模型,指尖划过星舰核心舱的透明培养壁,数十万枚悬浮的克隆胚胎在营养液中闪烁微光。孔方佳注视着舱壁上跳动的基因图谱,那些由量子纠缠态固定的 dnA 链,正通过纳米注射器注入空白卵细胞。这座如同小型行星的星舰里,三具休眠舱与数百万个克隆培养舱形成残酷的对比 —— 星舰文明的存续,全系于这三个人的基因碎片。
生态区的景象更令人震撼:五千个克隆人在金属支架间穿梭,他们穿着统一的生物纤维制服,后颈处的神经接口与星舰中央系统相连。"他们采用意识移植技术,将初代三人的记忆模块植入克隆体," 米尔的声音在培养舱间回荡,在克隆人居住区,孔方佳看到墙壁上刻满了重复的名字:莉娜、米谢尔、奥洛夫 —— 正是初代三人的姓名。每个克隆人出生时都会被赋予其中一个名字,通过记忆移植成为 "转世者"。但在居住区的角落,几个克隆人正用废弃零件组装一个奇特装置,他们后颈的神经接口闪烁着异常红光。"那是第 23 代克隆人,开始产生自我意识了。" 米尔的语气带着忧虑,"他们在试图破解基因锁,想要属于自己的人生。"
机械文明:义体矩阵的永生追求者
"当他们将大脑植入钛合金颅骨时," 米尔的能量体停在机械文明的展区前,"就注定了要走这条人机融合的道路。" 孔方佳看着那位转动钛合金眼球的长者,他眼眶内的微型核聚变电池正以 0.5 瓦的功率稳定输出。机械文明的义体并非简单的替换,而是将神经元与超导线路进行分子级焊接,他们的神经系统能直接与星盟主网络进行数据交换。
在义体生产线上,纳米机器人正在组装生物兼容的机械器官。"我们的消化系统被高效能量转换器取代," 长者伸出金属手掌,掌心的能量接口闪烁着蓝光,"但保留了味觉传感器,以体验合成营养剂的 ' 味道 '。" 孔方佳注意到机械文明成员之间交流时,除了声波语言,还有肉眼不可见的电磁波频段通讯,他们的钛合金骨骼本身就是一套完整的通讯天线。
元素文明:量子场操控的物质艺术家
"他们不操控你们地球故事里的魔法元素," 米尔难得的笑着说道,"而是掌握了量子场的塑形技术。" 孔方佳看着科学家用能量场凝结出液态金属花朵,那并非反物质湮灭,而是通过强磁场约束等离子体,在量子隧穿效应的帮助下重新排列原子结构。"我们开发了亚原子级别的物质打印机," 科学家将金属花递给孔方佳,其表面的原子排列呈现出完美的斐波那契螺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元素文明的工业区,巨大的量子场发生器正在重塑小行星的结构。"我们通过调控夸克间的强相互作用," 米尔调出能量场的波形图,"可以将铁元素转化为硅,或者将岩石直接分解为能量。" 这种技术并非无中生有,而是遵循着质能守恒定律,通过量子隧穿效应从真空零点能中提取能量作为转换代价。孔方佳触摸着金属花的花瓣,感受到其内部均匀分布的量子纠缠态,这使得整个结构具有超导体的特性。能量文明:意识载体的维度探索者
"我们是唯一放弃实体形态的文明," 米尔的能量体波动着,暗红色纹路在光晕中时隐时现,"在深渊战争末期,我们发现意识可以脱离物质载体存在。" 孔方佳看着能量体内部复杂的电磁场结构,那些由纯能量构成的漩涡正在进行着自组织运算,其复杂度远超任何超级计算机。"我们的 ' 身体 ' 是由量子泡沫构成的能量矩阵," 米尔的光晕突然变得透明,露出内部如同神经网络的能量线路。
在维度研究室,孔方佳看到能量文明的成员正在尝试与高维空间交互。"我们通过调制意识波的频率," 米尔的能量体投射出多维空间的投影,"可以短暂地感知到第四维度的存在。" 这种技术并非魔法,而是基于弦理论的实际应用,通过将能量体的振动频率调整至与高维弦相同的共振频率,从而实现有限的维度交互。孔方佳注意到米尔能量体中偶尔闪过的暗红色纹路,其振动频率与其他能量体成员略有不同,仿佛有另一种频率的波在叠加,这个技术让孔方佳若有所思。
当米尔介绍完星盟的七个核心文明后,能量体突然剧烈波动,暗红色纹路几乎覆盖整个光晕:"孔方佳元帅,当物质需求被科技彻底解决后,我们开始面临更严峻的问题 —— 文明存在的意义。" 他的声音中夹杂着两种截然不同的频率,仿佛有两个意识在争夺话语权。
喜欢弦!正物质宇宙:跨越请大家收藏:()弦!正物质宇宙:跨越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