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诶嘿,半夜更一章
“三千三百亿啊,之前诺埃尔阁下的副官和我说的,说是第一期经费先是这些,特遣部队的账户已经开好了,钱也打进来了,以后涉及到营房修建,包括战舰在内的装备采购,作战和训练所需要的弹药等开销,以后都直接从特遣部队的账走就行。”廖勇解释了一下。
“哦,那就差不多了。”李听寒说是Cto,但是对财务方面,尤其是各种装备以及工程造价等方面,心里也是有本账的,廖勇这么一说,她心里就有数了。
实际上,这三千三百多亿,能算是追加在之前那一千亿上的,最多也就三百亿。
现在的特遣部队,规模已经扩大到陆军两千五百人,空军四个战斗机中队和四个咆哮者中队,海军八艘主力舰的规模。如果说之前两个加强连,四个战斗机中队,一个咆哮者中队和四艘主力舰的中小规模编制,姑且还能和其他部队混编的话。现在这一加强,编制规模大幅膨胀,再混编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之前也说过,那一千亿的经费只是用于购买陆军,也就是海军陆战队(别忘了在联邦,海军陆战队归陆军管)以及空军的装备,其余的包括弹药补给,营房修建等一概不论。现在不仅多了2000号人,三个咆哮者中队,主力舰还一口气多了四艘,就更别说弹药和营房修建的钱了。
更别说,这八艘主力舰还是走特遣部队的账户,不是走海军的账了。
现在多出来的那两千三百亿里,有两千亿基本上就是来填多出来的这部分的。
“够吗?”廖勇对这方面没有个概念,追问了一下。
“算算不就知道了?从小的开始,首先算营房,特遣部队的纯作战人员不算基本上不在陆地驻军的海军,差不多就是2800人,咱们就按照2800人算,一般而言,对混编部队进行粗算的时候,后勤人员和作战人员的比例是三比二,那就是4200人,加一块七千。”刚赶来的莱因哈特来不及打招呼,直接插入了谈话中,“当然,实际上也用不到这么多,首先特遣部队是小编制,没有大型参谋部,其次,特遣部队的主要作战方式是进行轨道突袭,因此大部分后勤都在舰队上,地面上的后勤人员就不需要那么多,但是怎么样也得要六千人左右的营房规模。”
说完,莱因哈特对几人点了点头,算是打了个招呼。
“六千人?那光营房就得一平方公里左右。”李听寒眯了下眼,心里简单算了一下,“考虑到你们是混编部队,展开日常训练的话是需要机场和陆军训练场的,再算上仓库等后勤设施的话,估计得三平方公里左右,光买地就得十几亿,那些建设再算上……”
“不用考虑这些。”廖勇是个实干派,他已经打开了基地的建设地图,“404基地所属的待开发地块里,还有二十一个片区,这些片区属于404基地,不需要动经费买地,如果选择6,11,19,27这四个片区,那么本身就和机场以及两个陆军训练场相邻,我们可以直接用基地的机场和训练场进行训练,也就不需要专门修了,你直接算营房建设和仓库就行了。”
“这倒是能省不少,我们公司有相关规定,让我们来建设的话,五个亿以内能在一个月里搞定,只是,走流程来得及吗?”李听寒问。
“肯定来得及。”齐格点了点头,打开了之前副官交给廖勇的那份《临时编制申请书》的附录,“你们看这条,申请成立临时编制时,如果编制内包含陆军或空军部队,但是缺乏日常作战和训练所需的设施,且该报告书的发放单位名下,有空余且未建设的军用地块,那么可以在发放单位所属的军用地块中选择一块作为基地用地,换句话说,只要我们交上去这份报告并且获得批复,就不用再打用地报告了。”
“好家伙。”廖勇之前拿到这玩意没仔细研究,等齐格这么一说他才反应过来,“能少走这么多手续啊?大三上学期通知下个学年扩招的时候,我记得咱们光打报告批新宿舍的地就批了三个月,如果用这个的话,一个月都不用啊。”
“那你以为呢?而且,这份文书里隐含了一个暗门,那就是一旦一块军事用地从上级单位转到临时编制手里,并且完成了军事设施的建设,那么那块地皮就不属于原来的单位了,临时编制既有长久存在最后转正式的,也有存续不久就裁掉的,反正规定里,临时编制的最短存续期是一年,过了一年后走个简易流程就能裁,你要不猜猜编制裁了之后,这块地皮会怎么处理?”齐格耸了耸肩,反问了廖勇一句。
“……我明白了。”廖勇眉头一挑,随后心算了一下,脸色一沉,“怪不得管的这么严,这是多少的利润了?几十倍?”
之前他还好奇为什么临时编制申请卡的这么死,现在看来,卡的还是太不死了。廖勇只是不想多了解那些蝇营狗苟之事,他在大学当学生会主席的时候没少研究联邦军政两界的规章制度,而只要把规章制度研究透了,这些事情他一看就知道是怎么搞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毕竟,一切的蝇营狗苟,本质都是研究规章制度。要么通过钻规章制度的空子当灰鼠,要么靠搞权钱权色交易从而搞定执行制度的人,这里也不例外。联邦军事法规定,包括临时编制在内,所有编制面临撤销时,均需要提前三个月对编制所属的,在编制裁撤之后不属于军用的资产进行公示,在这期间,有意购买这些资产的单位或者个人可以去和该单位负责人联系,商讨购买事宜,被购买的资产会在次日公开详情。三个月后,对编制所属,且尚未售出的一切非军用资产进行清算竞标。
一旦被裁撤的编制像特遣部队一样,申请了用于建设所需设施的军用地块,那么这块地就处于一个难以界定的地位。
在编制存续时,该地块属于军用地块,但是联邦地产法规定,所有的已开发的军用地块,必须从属于上面建设的军事设施所属的军事单位。现在编制撤销,这意味着地块上的军事设施所从属的军事单位没了。
理论上而言,这块地需要被其在未开发时所属的单位收回。可要收回已开发的军用地块,那可不是军方内部走手续这么简单,而是得同时走地方政府和地方驻军两方面的手续。哪怕一切顺利,三个月的时间也只能说是刚够。要是相关部门再卡一下,那就赶不上清算了。
因此,除非是非常重要的地块,联邦内九成九九的军事单位都不会去走收回的流程。而是直接通知地方政府,宣布军方放弃这块地皮的所有权。届时,这块地就会重新进入星球内部的地产开发审核,被赋予商业或者工业用地的权限。
理论上而言,这是军方和政界的一种妥协。政界不在军方给自己的基地划定范围时添堵,而军方也不在自己不继续使用的军事用地上过多纠缠。当然,如果某个军事地块确实影响了该星球的正常建设发展,那么军方也会走流程还给地方去竞标,对已经使用过的战略要地,地方上也不会去卡军方的流程,让那块地在清算开始之前就回到军方所属。
做出这种妥协的原因很简单,政界需要军界的武力确保安全,军界需要政界的税收提供军费,而军方提供武力需要基地,政界获得税收需要发展,换句话说,双方都要用地。因此,搞点这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妥协,留点方便双方,外人不清楚的后门,在当时设立制度的时候确实算是无可厚非。
但是,时间一过,一旦这个后门涉及的利益太庞大,那可就不是无可厚非的事了。
就比如临时编制这块,这涉及的可是地产。要知道,一块军事地块的面积,最起码都在三平方公里以上。而根据相关数据,哪怕是最便宜的工业用地,三平方公里都得卖到40亿以上,要是商业用地那得翻十倍不止。
事物是发展的,因此从来不存在完美的规章制度,尤其是这种预留了后门的制度,那就更不可能不被发现了。
比如说,某财团相中了某块未开发的军事用地,那么这个财团就完全可以钻上面这些制度的空子。正常买地皮是得竞标的,可一旦该地皮的所属编制撤销,那他只需要想办法搞定当时的负责人,让他直接宣布售出就行了。
是,正式编制很难成立或者撤销,可临时编制好搞啊。
他们只需要掏一笔钱,和该地块所属的单位达成一点不可告人的协定,然后交一份填写好的临时编制申请书上去。上面的单位一批,再在那块地上随便盖点仓库什么的当军事设施,等临时编制为期一年的最短存续期一过,立马走简易流程撤编。这样,这块地就进入了裁撤编制所属资产的公示流程。
然后,他们再回到第一步,去搞定有关的负责人,以一个一半,甚至只有十分之一的价格把地拿下来就行了,而事实上,这一步基本上就在他们搞定这块地原所属单位的时候就顺手搞定了,简单地很。
甚至,如果这财团想搞波狠的,那他们还能再掏点钱,行同伟义珍之故事,将工业用地改为商业用地。
那到时候,就是以二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的价格,拿下一块商业用地。
一块三平方公里的商业用地正常买,哪怕没人和你竞价,底价都四百亿。而靠贿赂搞定一系列人,只要那些人不想做一锤子买卖,连带上在那里搞建设和拆迁花的钱,最多就用一个亿。算上买地花的四个亿,这加起来才五个亿。
且不说这地拿来开发未来能赚多少,哪怕是单纯一倒手,赚二百亿都是少的。
资本论有言曰:如果有300%的利润,资本家就敢犯一切罪行,甚至冒着绞死的风险。这可不止300%,而是他妈的4000%!
绞死?你诛九族都拦不住这帮财团啊。
而如此庞大的利润,最关键的步骤,其实只是一份小小的《临时编制申请书》而已。
其实大战前,联邦就发现了这个漏洞,正在想办法堵的时候赶上银河系战争了。等一打完,联邦百废待兴,鸽派政府又是那种不管黑白,先把经济搞起来的执政理念。因此就没从制度上下手,只是让军方“看好”临时编制的事情,随后就不了了之。
“差不多就是那个水平,你知道就好。”看到廖勇反应过来了,莱因哈特点了点头,“现在首都星域停止发放临时编制申请书,北方星域发的最少,西方星域最多,东方和南方差不多,现在你知道这玩意为什么管的这么严了吧?”
“哼,这也……”
“你们叽里咕噜说什么呢,既然不需要买地或者批地皮,那建设部分就是五个亿的开销?剩下的呢?”廖勇刚要开口,负责记录数据的娜塔莉亚就开口了,“咱们的账还没算完呢,能不能等算完了,再扯这些啊?”
喜欢从404空军基地开始的星海征程请大家收藏:()从404空军基地开始的星海征程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