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双鸭山市《宝山区》

双鸭山市宝山区位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东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31°16'至131°42'、北纬46°21'至46°37'之间,东临友谊县、宝清县,西与四方台区接壤,西南与岭东区隔山而居,北与集贤县毗邻,总面积750平方公里 。

宝山区下辖1个镇和7个街道,1个镇为七星镇 。七星镇总面积157平方公里,总人口3.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28人,有6个行政村 。七星镇是宝山区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这里土地肥沃,适合种植多种农作物。同时,七星镇也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曾经为宝山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宝山区的历史沿革源远流长 。据考古学家在1985年对双鸭山发电厂龙头山庄所处山峦的挖掘考证,发现了公元200年前的汉魏文化遗址,系满族人祖先——挹娄人的发祥地之一 。商、周时期,如今的双鸭山地区为肃慎之地,肃慎人到汉代时称为挹娄,到南北朝时又改称勿吉,隋代时,生活在黑龙江流域东部的勿吉人称谓又有所变化 。唐代时,宝山区归渤海国怀远府辖治;辽代时归女真五国部的越里吉国;金代时归上京路下辖的胡里改路;元代时初期归辽阳行省开元路管辖,中期改归合兰府水达达路管辖;明代归属于奴儿干都司弗提卫;清代时先后归盛京昂邦章京、宁古塔昂邦章京、宁古塔将军、宁古塔副都统、三姓副都统、临江州、富锦县所管辖 。中华民国时期,双鸭山市一带归吉林省依兰道富锦县五区辖治 。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双鸭山一带归属集贤县管辖 。1954年7月,宝山区一带划入双鸭山矿区管辖范围 。1958年双鸭山矿务局建立宝山煤矿,1959年4月改称宝山经济区,实行“政企合一”管理体制 。1961年10月,政企分开,改称宝山分社,1966年8月归入宝山矿,1968年11月改称宝山区 。1980年4月15日,省政府批准,正式设立宝山区 。

宝山区有着丰富的文化脉络。这里是挹娄人的发祥地之一,挹娄文化是宝山区文化的重要源头。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宝山区又融合了多个民族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例如,在民俗方面,宝山区保留了一些具有东北特色的民俗活动,如春节期间的扭秧歌、贴春联等。

宝山区虽然没有着名的古刹、寺庙、道观,但有着一些历史遗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汉魏文化遗址。该遗址的发现,为研究东北地区古代民族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此外,宝山区还有一些与煤炭工业相关的遗址,如七星煤矿遗址。七星煤矿始建于1970年,于1973年正式建成投产,曾被列为全国十大样板矿之一,2016年末完成历史使命后矿井被关闭封存。这些煤炭工业遗址见证了宝山区煤炭产业的辉煌历史,也成为了宝山区工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宝山区的必游景点主要有七星山国家森林公园和雁窝岛湿地生态旅游区。七星山国家森林公园是避暑度假的理想胜地。这里山峦起伏,森林茂密,空气清新,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公园内设有多条登山步道,游客可以沿着步道攀登七星山,欣赏沿途的风景,到达山顶后,还可以俯瞰整个宝山区的美景。此外,七星山国家森林公园还保存着东北抗联密营遗址,这里是东北抗日联军曾经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如今已成为红色研学的重要基地,红色研学路线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雁窝岛湿地生态旅游区是一个以自然生态为主题的旅游胜地。这里有着丰富的湿地生态资源,是众多鸟类和水生动物的栖息地。游客可以在雁窝岛上观赏到各种珍稀鸟类,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和神秘。湿地生态旅游区还设有湿地公园和雁窝岛水上乐园等景点。湿地公园是游客休闲散步的好去处,这里有着大片的湿地植被,景色宜人。雁窝岛水上乐园则为游客提供了各种水上游乐设施和娱乐项目,适合家庭和朋友一起游玩。

在民俗风情方面,宝山区的居民大多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移民,他们带来了各自的民俗文化,经过长期的融合和发展,形成了具有宝山区特色的民俗风情。例如,在饮食方面,宝山区既有东北传统的美食,如铁锅炖、粘豆包等,也有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其中,水晶鲑鱼是宝山区的特色菜品之一,这种鱼透明清亮,口感清爽滑润 。喷泉木桶鱼汤也非常有名,汤汁鲜美,让人回味无穷 。此外,宝山区的红烧肘子、红烧胖头鱼等菜品也各具特色 。

在旅游指南攻略方面,宝山区的交通较为便利,游客可以选择乘坐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前往。如果是从双鸭山市区出发,可以乘坐公交车或出租车前往宝山区的各个景点。在住宿方面,宝山区有多家酒店和宾馆可供选择,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进行选择。

宝山区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的地区。这里的历史沿革、文化脉络、必游景点、民俗风情和特色美食等,都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旅游体验。无论是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游客,还是喜欢自然风光和美食的游客,都能在宝山区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