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他能做初一,咱们就能做十五!
画图?丈量?拆解器物?
这听起来,确实不像是正经的读书路数。*3-y\e-w·u~./c_o-m¨
可偏偏,自己那个一看到书本就头疼的儿子,对此却甘之如饴。
“格物之道……”
刘文正沉吟着,他毕竟是官场中人,见识不凡,“此道,虽非科举正途,但若能学到精深之处,于国于家,亦是大用。工部、兵部,都缺这样的人才。”
他看向苏明理的眼神,变得更加复杂。
敬畏之中,又多了一丝探究。
这位苏小三元,不仅自身才华横溢,年纪轻轻便己站在了科举之路的顶端。
更可怕的是,他似乎还拥有一种点石成金的本事,能洞察人心,因材施教,为旁人指出一条最适合的道路。
这种眼界和手段,说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是一点也不为过啊!
“明理啊,”刘文正放下茶杯,语气愈发亲近,“你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见地,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往后若有什么需要叔叔帮忙的地方,千万不要客气。”
这己经不是客套话,而是发自内心的承诺。
他己经将宝,彻底押在了苏明理身上。
投资苏明理,不仅是为了儿子的前程,更是为了自己家族的未来。\c¢u?i~w_e·i^j+u!.^i`n~f?o~
苏明理等的就是这句话。
他顺势将开办“致知堂”书坊的计划,以及大哥苏明德的想法,和盘托出。
“哦?致知堂?”
刘文正听完,眼睛一亮,“好名字!明德侄儿的想法,更是精妙!以贤侄你‘小三元’之名,批注范文,此乃绝佳的营生!此事,大有可为!”
他当即拍着胸脯道:“选址之事,包在叔叔身上!县学东街,恰好有一处三开间的铺面,原是县里一个劣绅的产业,前些日子刚被赵大人查抄入官。”
“我明日便去和赵大人说一声,以一个公道的价格,盘给你家!”
“至于货源,叔叔在州府也有些故交,可以帮你搭上线。”
“无论是纸张、笔墨,还是采买一些市面上流行的书籍作为补充,都能拿到比市价更低的价钱。”
刘文正的热情,让苏明理心中一暖。
他知道,这便是盟友的力量。
“如此,便多谢刘叔叔了。”苏明理起身,郑重地行了一礼。
“诶!自家人,说这些就见外了!”刘文正哈哈大笑,扶起他,心中畅快无比。
能为苏明理办成这件事,既是卖了一个天大的人情。?d+i!n¢g·d*i′a?n^t¢x′t\.′c!o!m-
也让两家的关系,通过这实实在在的利益往来,变得更加紧密和牢靠。
而消息,总是不胫而走的。
苏明理“庇佑”全族,为苏家村上千亩地免除赋税的消息。
没过几天,便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整个清河县的士绅圈子。
一时间,舆论哗然。
清河县的茶楼酒肆里,到处都是关于此事的议论。
“听说了吗?那苏小三元,竟将自己秀才免赋的五十亩额度,用到了全族人身上!”
“何止五十亩!我听说是上千亩地都‘投献’到了他名下!官府竟也认了?”
“这你就不懂了。徐学政亲笔题字的‘文魁’匾额还挂在他家门口呢!赵知县又是他的坚定盟友,这点面子,谁敢不给?”
“嘶……好大的手笔!如此一来,他苏家村的族人,岂不是每年都省下了大笔钱粮?这苏明理,真是好手段,好魄力!”
大部分人,对此事都抱着一种敬佩和羡慕的态度。
“为宗族谋利”,本就是儒家推崇的品德。
苏明理此举,不仅在道德上无可指摘,更彰显了他重情重义、饮水思源的君子之风。
也为他“养望”之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有人敬佩,自然就有人嫉妒。
县城王家,同样是清河县有名的耕读世家。
其家主王员外,与几位同族乡绅,正聚在一起,脸色都有些不太好看。
“这个苏明理,真是好心计!”
一个矮胖的乡绅愤愤不平地说道,“他这么一搞,名声是有了,人心也收买了,可他让咱们这些人,以后还怎么在族里做人?”
王员外呷了口茶,慢悠悠地说道:“是啊。他苏家一毛钱赋税不用交,咱们王家的族人,却还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和赋税。”
“此消彼长,人心,迟早要散的。”
“那……王兄,咱们就眼睁睁看着他苏家一家独大?”
王员外冷笑一声:“看着?当然不能干看着。”
“不过,这苏明理如今风头正盛,又有徐学政和赵知县做靠山,硬碰硬,是自寻死路。”
“钱秉义的下场,你们还没看明白吗?”
众人闻言,皆是一凛。
“那依王兄之见?”
“他能做
初一,咱们就能做十五。”
王员外放下茶杯,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苏家能‘投献’,难道我们王家就不能?我儿去年也中了秀才,同样有五十亩的免赋之权。咱们也可以学他,让族人把地挂靠过来。”
“可是……咱们哪有他那么大的面子,能让官府认下上千亩地?”
“上千亩自然不行,但百十亩,总是可以运作的。”
王员外冷笑道,“而且,他苏明理收三成‘租金’,咱们可以只收两成,甚至一成!我倒要看看,他这个‘仁义’之名,到底能撑多久!”
“妙啊!”众人抚掌大赞。
这是一招釜底抽薪之计。
他们无法在声望上与苏明理抗衡,便试图在利益上,对他进行模仿和削弱。
一场围绕着“土地投献”和“宗族利益”的暗流,己经在这位“小三元”荣归故里的喜庆氛围之下,悄然涌动。
而此刻的苏明理,对此还一无所知。
他正站在后院的杂物间里,看着刘明宇献宝似的将他耗费了三天三夜心血,终于成功复原的鲁班锁,以及旁边那沓画满了精确图样、写满了推演过程的图纸,递到了自己面前。
“老师,弟子……幸不辱命!”
刘明宇的脸上,洋溢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发自内心的骄傲与喜悦。
苏明理拿起那沓图纸,仔细地翻看着。
图样精准,线条清晰,注释详尽。
一个不同于科举的新世界,己经向他的这位大弟子缓缓敞开了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