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 章 大明第一首辅

来了!

来了!!!

无数人看着天幕上那个巨大的身影忍不住咽了咽唾沫。_x,s+h!a¨n+j~u-e^./c¢o/m!

张居正!

虽然目前只知道他在明朝搞过改革,但他的大名在后人的嘴里出现的频率着实不低!

他好像干出了一番相当伟大的事,所以才会让后人对他的评价如此之高。

许多帝王们失神的看着天幕上那手提鞭子的巨大身影,眼中爬满了苦涩。

老天何其不公也!

怎么大明朝会有这么多青史留名的臣子!

他们的光彩怎么会那般夺目!

为何这样的臣子没有出现在他们手里。

为什么有这样一群臣子,大明朝还是搞成了这个稀巴烂的模样。

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北宋年间。

王安石用力握了握拳死死盯着张居正的身影。

他可是没忘记!

有后人拿他跟张居正做过比较,说他改革的政策没问题,是他人不行所以改革失败。

而张居正的改革相对而言就成功太多了。

自古文人相轻,更何况王安石是一个自视甚高到了极致,是一个固执到极致的人。

他瞪大的眼睛看着天幕,除了想要看看张居正的手段以外,心底其实也隐藏着一些他自己都没发现的小心思。

他想看一看张居正是如何推行改革的,好抄一抄他的作业。?暁`税^宅\ ^更,欣.醉.筷,

即便后人己经点出来了他的改革是失败的,但王安石也还是没有放弃改革的心。

因为这国家、这天下己经到了不变不行的地步了!

哪怕改革是一剂毒药也要饮下去!

万历年间。

朝堂之上许多人听到张居正这个名字的时候浑身一抖。

目光不由自主的落在了大殿最前方左侧坐着的人影之上。

从这里看过去他们只能看到张居正的侧脸,只见张居正脸上的表情没有任何变化还是那般冷然。

阶梯之上龙椅处坐着的少年朱翊钧也忍不住将目光落在他这位“相父”的身上。

【臣是一种身份,也是一种职业,在华夏古代的政治体系中臣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们依附君而存在,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历史进入到了明代时,君和臣的关系发生了一次极大的改变,文官集团里出现了两个极致的代表】

【一个叫海瑞,一个叫张居正!】

【十六世纪中叶的大明帝国是当时全球最大的经济实体,人口数量、领土面积、财富规模都是最大的!】

天幕上大幕缓缓拉开。

清晨的一缕暖阳照耀在了这片古老的大地上,阳光透过云层照于山巅、照于林间、河流、大地。

最后缓缓落在了各个城池之中。

于是这片大地倏的像是活了过来,一个个百姓走出房门、走上街道、田野、林间,为着自己的生计奋力奔波。-优*品,小-税,蛧? ,庚_欣+蕞^哙,

大多数人的脸上都带着鲜活的气息,那些藏着阴影之的不堪和污秽,此时在初生的朝阳前也像是遁去了踪迹。

镜头一转来到了大海,一望无际的海面之上,阳光洒于其上带着如鱼鳞般闪耀的金光。

天空上云朵层层,也映得泛着些许火红的光彩,天空和海面勾连,而在海平面的尽头处,一艘艘轮船正驶向了这个古老的国度。

甲板的最前方,许多头裹着头巾的水手靠在杆前,海风带着咸腥湿润的水汽扑在他们的脸上。

他们的眼中带着向往,带着对财富对这片古老大地的渴望。

镜头不断向上转而化作了一张地图。

“扬帆!”

“启航!”

“哗啦~”

随着帆吹的呼呼作响的声音,一艘艘货船从全世界西面八方向大明驶去。

此时的大明便是整个世界的心脏!

这些货轮如同流向心脏的血液,在经由心脏之后再次向西面八方涌去。

海量的金银财宝、各国的奇珍物件、香料...向大明涌去。

这浩浩荡荡的画面看的天幕前许多人心头一震。

好一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啊!

许多帝王用力握拳眼中带着深深的羡慕。

这是时代发展所赋予的得天得厚!

即便是他们羡慕的发红,把宏愿发尽在他们的时代这样的画面也不可能出现。

麻了!

嬴麻了!

嬴政两眼失神的看着这一幕。

这画面简首太让人心向往之了!

不同于后世那些不可理解不可触及的恢弘场景,此时出现在天幕上大明的场景是他们可以理解的!

但是这样的条件是他们现在根本不具有的!

别说大海了,就算后世己经开发成熟、己经千百年被华夏占据了的地盘,在此时的大秦、大汉也还都是蛮荒之地。

唐朝算是搭了边,宋朝倒也并不羡慕,他们的海运活动也十分频繁,满清则是无所谓,大海?狗都不去!

【帝国的治理需要人才,有一点张居正和海瑞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做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良臣】

【只是张居正觉得,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而海瑞认为天下熟为重,德义为重】

【在为臣的这条路上他们交错而过,走向了不同的地方,但他们的目的却是一致的,那便是希望大明国泰民安...】

【不顾个人毁誉也要造福天下,张居正立的是一个成圣之志!】

【为了这个目标他选的是一条经世致用之路】

【权力只是实现它理想的工具,他要做的是一个有力量,能造福天下的臣子!】

【现在让我们走进张居正的一生,走进这位大明...第一首辅的一生】

“大明第一首辅!”

朱棣喃喃的念叨着这几个字,原来这个自他手中出现的内阁,在后面成了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吗?

他看的分明,大明虽无相,但内阁实际上己经承担了相权的作用。

只不过这份相权被拆的比较散,也没那么稳固。

洪武年间。

朱元璋一脚踢在了朱棣的身上。

“你瞧瞧你搞出的这什么内阁制度。”

“咱辛辛苦苦把宰相给废了,好不容易收拢回来的权力被你又交了出去。”

“你这做的都是什么事啊!”

朱棣躲在了朱标身后,瞪了一眼朱元璋,颇有些不服。

“呵!”

“爹您看这一个个后人的德行,要是没有内阁大明早就完了!!!”

朱元璋被说的一愣,琢磨了一下道。

“有道理!”

是啊,按这些后人的品性,所有的事情都是皇帝说了算,那才真叫完了。

算了算了。

朱元璋现在也不想去管那么多了。

这一个个混账后人实在是把他气的够呛,甚至不少人心里面都没把他放在心里。

既如此,他这么费心尽力的去替他们谋划做什么。

反正大明都是要亡的,无非早一点晚一点罢了。

他现在只想顾好自己能看到的这些人,至于再之后随他们怎么样,爱咋地咋地。

反正这些事情不发生在他的头上就行了。

这个念头一起,朱元璋顿觉天地宽。

也是,人走茶凉,他管那么多干什么!

他可是没忘记海瑞可是说要恢复洪武旧制!

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