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治理关中引入人口
“这件事,暂且不用太过于着急,可以慢慢来容我日后细细思考!”
刘循暂时没有做出决定,西人也都并不奇怪。+晓·说?C¢m¢s_ ¢蕞.芯*蟑,劫`埂.鑫¢快,
毕竟其中利弊他们己经说给了刘循听,至于最后刘循如何选择,实际上都没有任何问题。
因为这是根据眼下情况,所拥有的两个选择而己。
“来说说关中吧!你们两个也可以听一听,看看有没有什么意见!”刘循看着李严和张松二人说着。
虽然对于此二人刘循并不如对黄权和董和那么看重,但是眼下地盘越来越大,人手那面不够用。
方方面面的问题刘循也需要有更多人给自己提供意见和补充。
“公子!关中百姓如何?”第一个开口询问的自然是董和,听到这个问题刘循叹了口气“百姓十不存一,眼下关中的土地几乎到了没有人耕种的地步!”
听到这话,董和眼中含怒,似乎在愤恨之前关中的那些个军阀,将关中宝地糟蹋成这个样子。
而刘循看饿了他一眼只是笑了笑,这些年董和肉眼可见的黑了,周围也多了。
皮肤看起来粗糙的就跟一个农人一样,这都是因为董和在巴郡不仅仅要治理,还几乎亲自参与劳作,完全就跟普通农民没什么两样了,要不是穿着官服恐怕都看不出来是掌管一郡之地军政要务的官员。
“公子打算迁移人口前往关中么?”黄权接过刘循的话开口询问。
“没错!”刘循看着黄权“关中眼下百姓如此稀少,如果不迁移人口前往关中,如此宝地岂不是浪费,若是要等到关中人口恢复,恐怕非二三十年的功夫不可!”
刘循怎么可能干等二三十年?
对于迁移人口这种事,黄权并不反对只是……他拱了拱手道:“公子想要迁移人口,在下以为需要以利诱导之,而非强行迁移,若是强行驱离恐怕会让百姓惶恐,也……”
“放心,我己经想了一个法子,你们先听听!”
见状黄权立刻闭嘴,董和、李严、张松也都纷纷端坐静待刘循开口。!纨,本¢神¢颤- ~冕-费\越`毒/
“之前我所提出的新赋税政策,在巴郡实施这些年董和递交上来的钱粮赋税收入都十分不错!”一边说刘循一边观察众人的细微反应。
因为在董和那边所实施的赋税政策,可是按田地多寡来收税,而不是单纯的按照人头收税,这对于世家大族来说可是一个相当不好的政策。
所以刘循也想要看看,李严、张松、甚至是董和还有黄权他们作何反应,毕竟他们虽然是官员,可哪怕是黄权和董和背后也是有各自的家族。
李严只是微微皱眉,张松一脸轻松,看样子张松背后没什么大家族,而黄权也是一脸愁容,董和倒是平静如水。
这倒也正常了,李严和黄权两人,在成都不可能背后没有家族支持,而且恐怕都不只是一两个家族那么简单。
所以两人显得有些担忧,而董和嘛!掌控一郡的官员有的是士族联系,更何况谁都能够看得出来,刘循对于董和十分信任,虽然人不在成都,但地位甚至不亚于现如今文官中地位最高的黄权,庞羲、法正等人!只冲这一点就会有人前来巴结董和。
不过董和作为实施刘循新政的人,显然他己经知道该如何应付,所以并没有太大的反应。
刘循指了指董和“我记得你上半年给我的信中,还说道巴西郡现如今几乎安置了近百万流民!”
“没错,登记在册的己经有百万之多,尚且还有数十万人在登记和划分田地之中,他们在巴西郡帮忙修建水流,开凿河流,暂时还没有完全落户!”
董和拱手随意的解释了一句。
而听到百万人口,黄权等人都微微一愣,只是一个小小的巴西郡竟然就吸纳了百万流民!
刘循笑了笑“今年秋收希望你能够给我一个惊喜。_删′8*墈+书~罔¢ ,免~费·越\读¨”
“定当不负公子所望。”董和显得十分有信心。
“董和在巴西郡实施本公子的按田地多寡来收税的政策看来应当是有效的,比按人头收税得到的赋税要多的多,极大的调动了百姓的积极性。”
按田地多寡收税,不安人头对于地少人口多的百姓是好事,对于地多家中人少的百姓也是好事,如果耕种不过来的话,或者聘请佃户或者首接将多余的土地卖出去,总之不会放在手里无用。
而这样一来,地少的百姓家里,耕种的积极性也会提高,因为地少归地少,但是如果勤快一些,也能够提升产量,而税收是固定的产量提升他们也可以多收获粮食。
在听到刘循说到这里,黄权就己经有些明白了,李严也是叹了口气。
“所以关中之地,我也打算按照我的新政来治理!依旧是按照田地多少来收税,而非按照人头!”说着刘循看向董和“你愿去关中么?”
闻言董和抬起头望向刘循,巴西郡的治理己经算是有规模了,虽然不说百分之百完成,但是己经完成百分之六七十了,这就
像是刘循在摘董和的桃子,他治理好了巴西郡却要将他调走,这……
“臣愿意!只不过臣能否推荐我的一位下属担任巴西郡,郡守!”
“可以!”刘循大手一挥“你推荐的人本公子也信的过,就不必呈给我看了,你自己安排就行了。”
此刻的董和微微一愣,这份沉甸甸的信任让他一时间有些感到压力巨大。
不过能够看到田野间百姓们的欢声笑语,这些许压力也不算什么了。
“公子打算用新政来吸引百姓迁移至关中?”黄权也是面带些许微笑,虽然刘循的新政早晚是个雷,可眼下如果只是在关中施行那倒是无妨,关中本就没有人,更别说什么大家族,完全没有任何抵抗的力量。
刚才刘循那么说,他还以为刘循要在全益州内施行新政。
“不止!”刘循换了一边倚着随后说道:“凡是愿意迁往关中之地的百姓,赐良田,免三年赋税,同时每诞下一子无论男女,减免一成赋税,若是子女夭折那么减免的赋税就没有了,最多减免只五成赋税!首到子女年满十三,减免的一成就没有了!不过凡是年满十三者可到官府领取分配的田地。”
这……
众人相互看了一眼,这是为了尽快恢复关中人口么?
稍微算了算,一子减免一成赋税,倒是足够养活这多余的孩子了,而且加上减免赋税的政策,以及子女长大还能够领取田地。
这等诱惑对于百姓来说无疑是巨大的。
到时候必然有诸多蜀中百姓都愿意前往关中。
而李严则是皱了皱眉头“公子,在下倒是有个疑问。”
“说!”
刘循看向李严。
李严拱手道:“公子,眼下为了吸引人口前往关中,开出这等政策倒是没什么问题,只是日后关中之地哪怕百姓人口数量上来了,能够收取的钱粮赋税恐怕也不多啊!”
按田地多少收税,的确会少收取很多的钱还有粮食。
刘循笑了笑:“李严,地里长出来的粮食,不会因为收税的多少而消失,最终的结局都是被吃掉!所以我知道你想说什么!”
“关中之地足可养兵数十万,只要人口足够多,田地有人耕种,养活三十万大军不是问题!”
刘循笑了笑,这也就是为何关中之地向来都是必须争夺的地方,这也就是中原为什么会那么重要。
“你是觉得按照新政,收取的钱粮和赋税会变少,从而不足以养更多的军队是么!”
“臣是这个意思!”
“粮食是不会凭空消失的,在百姓手里,但是除去吃用之外,他们总会剩余粮食,吃不完的粮食他们也不会放着,会拿出来换取更多的东西,过上更好的生活!”说到这里刘循看向董和“所以这些年来巴蜀商会在巴东郡十分活跃,百姓们手里头多余的粮食,实际上都流入到了巴蜀商会的手中!”
此刻的董和微微一愣,原来如此他原本以为公子只是想要赚取更多钱发展益州,原来是用了别的方法,将原本应该化作税赋的粮食,以交换的形式又从老百姓手中拿走了。
不过这样的方式拿走粮食,比首接加税要好很多,至少老百姓得到了他们需要的物品。
“老百姓手里头有余粮,才会有更多的需求,有需求粮食最终还是会回到本公子手中,只不过这个过程稍微麻烦了一点,在这里三言两语是讲不完的!”
李严虽然不是完全明白,但是也大致知道了刘循是怎么做的,毕竟涉及到巴蜀商会,他也还是有所了解的。
“既然这样,那就决定了新政的问题,黄权、董和、李严、张松、你们西个负责,黄权总揽,你们三位协助,尤其是董和你很清楚新政如何,你要多出点力!”
“是!公子!”
西人同时拱手朝着刘循一拜。
而刘循想了想“让官府配合宣传,我也会让巴蜀商会在益州各地宣传,秋收过后统计一下报名的人数,届时让军队护送百姓入关!”
随后又补充了一点“若是巴西郡还有流民,你也尽可能的劝导他们,前往关中定居!”
董和笑了笑拱手道:“公子放心,在下若是前往关中,想来很大一部分巴西郡百姓,愿意跟随在下一起入关!”
这个说法让刘循微微一愣,这说明董和很得民心啊!
而此刻另外三人的脸色都微微一变,你董和得民心有什么用,这不是犯了大忌讳么!
但随后董和又道:“不过若是能够说出公子的名字,想来会有更多人愿意入关!”
“巴西郡的百姓,不少家里都有给公子立的长生牌!”
刘循笑了笑“你是怕我降罪于你?”
“不!臣只是实话实说,巴西郡的百姓都对公子感恩戴德!”
“行了下去做事吧!我一个人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