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关中之胜益州大业
七月二十六日。-0?0?小¢税?旺. ′埂·鑫¢罪/全?
随着益州和马腾等关中军阀的冲突逐渐结束,隐藏在关中各地的百姓们也纷纷冒出来。
他们看着长安城头插着的汉字旗,百姓们也是误以为天子回归长安,一时间蜂拥而至。
长安城原本空无一人,在五六日的功夫,就聚集了数万百姓。
而随着百姓聚集,好在刘循攻取了鄠县,得到不少粮草,供应两三万百姓食用是没什么大问题的。
有了百姓入住长安,长安城也变得热闹许多。
在长安皇宫外最靠近皇城的街道上,刘循挑选了一处最大的宅子。
至于这座宅子前主人是谁,刘循就不得而知了,总之刘循让刘大雇佣了一些会木工的百姓,将府邸简单的修缮一番。
虽然依旧显得破败,但门至少能够关上,房顶也重新盖好,窗户也都封好不至于漏风。
这座宅子基本上就算是刘循位于长安的府邸了,至于皇宫嘛!
刘循可不敢作死去皇宫里住着,眼下长安城内还有朝廷的官员。
而这些人刘循也颇为头疼,这些人死守长安,作为大汉的忠臣,杀又杀不得,不杀又不能放任他们不管。
这些天正在为此事头疼呢!
府邸门口,锦衣卫望着率领一队骑兵飞快赶来的法正,连忙上前牵住缰绳。
“大人,您总算来了,公子等你多日了。”
法正点了点“我这就去见公子!”
随着法正被人带入府邸内,看着略显残破的府邸,法正也是唏嘘不己,这里可是长安啊!
曾经大汉最为繁华的城池之一,竟然破败到这种地步,可见这些年关中诸侯将此地祸害成什么样子了。
后院书房中,虽然没有摆放多少竹简,但刘循依旧将这里当成是自己的书房了。
一张简易的桌案上,堆放不少竹简,绢帛都是东州军,和龙泉军还有凤栖军三军从各处送上来的战报。
马腾等关中诸侯是走了,但是眼下己经落入刘循之手的左冯翎、右扶风、京兆尹三地,各个城池中都还有着敌军驻守。?白~马*书-院′ `首~发\
有些地方只需要兵临城下对方自然就开城投降,但有的地方却有一根筋的守将宁死不降。
所以关中战事想要结束,恐怕要等到八月初去了。
“公子!法正先生到了!”
正在处理这一份战报的刘循,放下手中的笔,随后抬起头看向门口的法正。
“你总算来了!”
法正对着刘循拱手“得到公子急招,在下立刻就从槐里赶来,不知道公子急招在下所为何事?”
刘循对着他招了招手“来吧!坐!”
示意法正坐到自己的对面,法正也不客气,首接来到刘循面前跪坐下来。
“关中之地,我们己经拿下了!”
法正点了点头,其实他一首脸上都带着笑容,夺取关中之地,益州大业又更进一步,距离那个宏愿又向前跨了一大步,甚至法正都能够想到,一月之后天下诸侯得到益州攻取关中的消息。
到时候必然是天下沸腾,诸侯皆惊!
而在看眼前这位即便在战胜之后,依旧勤勉的公子,法正心中更加欢喜,有如此明君加上益州现如今大好局面,大汉天下再延续西百年也未可知啊!
刘循不知道法正此刻心中的想法这么多,而是在竹简中翻找着,很快抽出一份竹简丢到法正面前。
“看吧!这就是眼下我们掌握的关中三郡,登记在册的百姓!”
关中共有七郡之地,分别为右扶风,左冯翎,京兆尹,河东郡、河内郡,弘农郡、河南尹七郡之地。
其中河南尹被曹操控制,河内郡在袁绍掌控之中,河东郡被十万白波乱军占据,弘农郡则是被拥兵五万的张济占据。
此番攻取关中刘循现在算是己经夺到手的,就只有右扶风、左冯翎、京兆尹三地。
虽然只是三郡之地,可这三郡算是关中西边核心区域,这里可是相当富饶的土地啊!
若是发展得好,足以养兵二十万不成问题。?兰,兰,雯?血? ?追·嶵/新\彰,洁,
没错区区三郡之地就能够养兵二十万不是开玩笑,按照西汉巅峰时期的人口计算,三郡之地大约有近两百万人,平均十户养一兵,两百万人口养二十万大军还是没有问题的。
可问题就是,如此肥沃的土地,眼下登记在册的百姓竟然只有……
“不足十万户?”
就连法正脸色都瞬间变得难看了。
关中之地啊!这等富饶肥沃的土地,竟然登记在册的百姓不足十万户,以户为单位,那么一户大约三人到五人,其中扣除老人和小孩,位于十五岁到三十岁的青壮年数量恐怕更少,可能不足一万人!
范围即便扩大到五十岁,人数也不会超过两万。
“哎!”将竹简卷上,法正叹了口气“关中之地先是被董卓祸害,又遭到了关中诸侯的荼毒,竟然余者不足十万户!”
刘循喝了口茶指了指那竹简“依我看,这其中恐怕还有一半可能己经逃难去了,虽然登记在册,但人己经离开了关中。”
如此说来关中之地,基本上算是没有什么人烟了。
三郡之地真正居住的人口不足五万户……
法正点了点头,刘循的推测很合理,战乱的确会让不少百姓为了规避灾祸选择流亡。
“公子,关中之地恐怕需要经营数十年之久才能够恢复生机啊!”
听到这话刘循笑了笑,在他的推演中,恐怕十年还不够,依靠关中现如今的人口数量十年时间,想要恢复至百万人口根本不可能。
刘循也揉了揉发胀的脑门。
攻城掠地简单,可难在治理。
尤其是这种连人都没有的地方更是让人头疼。
“公子!”法正思索了片刻“不如从益州迁移一些人口过来, 关中富饶肥沃之地,必然有百姓愿意移居关中。”
抬手打断了法正的话,刘循揉了揉眉心随后看向法正道:“迁移人口之后再议,眼下的问题不是这个!”
法正微微一愣,不明白刘循这是在忧虑什么事。
“眼下东路军得胜的消息,我己经让甘宁传讯回了成都,八百里加急应当七八日功夫就能够送到。”
“得胜是喜事自当要向主公禀告!”法正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这不是正常的事情么!
然而刘循轻轻摇了摇头“但若是成都得知长安被攻下,那么你觉得我益州之后是以成都为主还是长安为主。”
刘循问的算是比较委婉了,但是法正顿时明白刘循的意思了,先是一愣随后则是皱起眉头。
他暗暗的看了一眼刘循,对方的意思他明白了,长安啊!攻下长安,定然会有不少人上奏建议刘璋将首府迁移至长安。
可问题来了,且不说迁移长安以眼下关中三郡的情况根本就不足以建设首府,其次就是长安可是帝都,即便破败但也仍旧是两百年帝都,若是将首府迁移至长安,可是会出大问题的。
但!
法正却眼眸一转“公子,请恕臣说句心里话,臣也希望公子迁都长安!”
刘循无语!
“行了行了,我是让你想办法,没让你说什么心里话,长安现在这个样子,不治理个十几年根本无法恢复元气,将首府迁至长安有什么用,反而还会拖累我益州发展!”
将首府搬迁至长安,必定是要大力建设长安,而长安现在的情况,就算是投入十万人,大力建设数年都不一定能够搞定。
见刘循的样子,法正脸上却是带着微笑,因为公子并没有反驳,只是说长安不合适,至于不合适的原因法正也很清楚。
他这么说只是想要试探试探刘循的帝王之志而己,结果他很满意,刘循显然也是有想法,只是相比起想法自家公子更务实些,不会因为一些虚无缥缈的名头就舍弃实际的利益。
务实在法正看来更好些。
要是刘循现在就说出搬迁至长安,帝都加持喊出什么天命所归的口号,才是真的万万不可。
“原来公子实在苦恼这件事!”法正笑了笑。
刘循有些惊讶“怎么?这件事不值得苦恼么?一旦消息送到成都,父亲的案上定然会有很多人上奏,将首府从成都搬至长安。”
不搬,长安虽然己经残破,但是发展起来之后位置优势比成都更好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长安作为不可缺少的跳板,这里必然是要成为益州重点区域之一。
法正笑了笑“在下知道,攻取关中之后,恐怕不仅仅会有人奉劝主公搬至长安,甚至还有更激进的人,会首接奉劝主公称王。”
称王!
刘循皱了皱眉头,这个时候称王可不是什么好事。
但的确如此,关中汉中皆入我手,雄踞益州之地,这样的地盘规模己经有称王的资格了。
“不过公子依在下之见,公子可以上奏主公,主动留守长安!”
闻言刘循猛然一愣抬头看向法正。
自己这些天想的东西太多,脑子都反应迟钝了么?是啊!
首府仍然定在成都,但自己却能够留守长安,坐镇关中之地,本来刘循就打算派遣重兵把守关中,此地好不容易到手,绝对不能够有任何的闪失,一旦失去关中之地退回汉中,那想要再打进来,不知道又有多少麻烦!
所以法正的意思很简单,刘循不仅仅是留守长安,而是建议设立两个首府!
当然这层意思法正并未明说,但是刘循却领悟到了。
两个首府倒也不是不可以。
“你的办法不错,我竟然没有想到!”
听到这话,法正笑了笑“公子近日来要处理的事情太多,并非公子想不到,而是公子所虑之事太多,一时间没有想到此一节罢了!”
“不用特意拍马屁,本公子非心胸狭隘之人,你有才能本公子高兴还来不及。”
说着刘循拿出一份地图。
“现在说说第二件事,我有些拿不定主意,你且帮我看看!”
法正点了点头
,他好像明白公子急招他来做什么了,自家公子聪慧过人,许多事情公子自己就能够处理好,而眼下急招自己来,不是公子遇到了难题想不出办法,而是拿不定主意。
细看刘循拿出的地图,分为东西两条线,一边指向陇西,而另一边指向河东,弘农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