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苏夏提办粉条作坊
但是对于赵家村的村民来说,就是换个人,还是他们熟悉的人,况且赵大林从饥荒开始一直带着村民,一直到后来的种西瓜,养鸡养猪这些。
每次赵队长带领村民做起来之后,后面的都是赵大林在跑,不懂技术的时候,去找苏夏的也是赵大林。
中间认真对对忙碌的也是他,最后收成,送县城的也是他。
所以当好村民知道这件事的时候,一点没担惊受怕的样子。
赵队长说完之后,忐忑的站在原地,很怕村民对于大儿子当队长有意见。
赵大林心里既激动,但是担心村民不认可自己。
陈母在人群中看到之后,心里鄙视赵队长。
在看其他村民,陈母又嘚瑟起来,心想“自己可不是这帮人,可不了解队长换人背后的缘由。”
许久之后,赵队长开始疑惑,对旁边书记小声的问“乡亲们这是怎么了?难道不乐意?”
书记辛苦忍住抽动的嘴角,这位老朋友,难道不事先看看乡亲们的神情。
最后赵队长成了赵家村历史以来,第一个尴尬下台的队长。
赵大林也成为了赵家村一直以来,第一个接手最快的队长。
整个赵家村,可能只有顾知青比较沉默,回到家里赵老师也没有发现。
她对于爹不当队长,而是换成大哥,赵雨林反而开心,因为两个哥哥从小最疼她。
“知理,等我回头找大哥,给你安排一个轻省的活!”
顾知青惊醒过来,掩盖心里的思绪,对着赵老师笑起来“雨林,不要麻烦大哥!”
赵雨林闻言,满眼爱意的看着自己的男人,心里始终不能理解爹娘为什么不喜欢他,可是知理真的很好,没看见现在说要找大哥,知理还说麻烦。
这不就是为她考虑,不过赵雨林才不听,对于男人跟着村民干重活,她早就受不了,正好现在大哥当队长,一定给知理换个工种。
顾知理看她抱证出去,许久之后,喃喃低语“真是傻女人!”
苏夏在家里等陈父陈母回来,不过到中午之前,整个村里的粮食都已经分到村民手里。
苏夏看见满脸高兴的陈父陈母,心里对这个时代的人,从心里感到佩服。
他们真的只要求吃饱穿暖,就已经很幸福了。
苏夏恍惚的时候,陈建党陈建军兄弟两,一人推着一个小推车回来,上面都是粮食。
苏夏看见了一眼,一眼看出来好像比往年多两袋。
看到苏夏疑惑的神情,陈母走过来解释“这两袋是大林做主的。”
苏夏一听,明白过来,“行,等下次建国回来再去看他。”
陈建军听到大嫂的话,不由得佩服脑子转的快。
“大嫂,那我们先回去了!”
苏夏点头,“好,你们去忙吧!”
然后就剩下陈父陈母苏夏,二宝早就跑去老宅玩耍。
还有眼前的一堆粮食。
陈父拿出本子递给苏夏,“你看看,都在这里。”
苏夏淡然的接过,翻看一半都是陈父陈母的工分记录表,密密麻麻。
直接翻到最后,陈父现在雷打不动8公分,一年有2000多,陈母则是平均下来,每天有4工分,一年也有1000不到。
老两口满打满算3000工分,分的粮食一共玉米1000斤,土豆300斤,红薯300斤,大白菜200棵,萝卜100斤。还有其他黄豆大豆,这些很少。
然后12块3毛3的现金,再就是两张工业券,2斤棉花,布匹一丈。
苏夏看了一眼老两口铺的副食本子,叹口气,辛苦一年就得掉这些东西,换成后世,那就是升仙的节奏。不过看陈父陈母高兴的样子,苏夏选择闭嘴,趁着他们晾晒的的功夫。
再去看托陈父陈母买的粮食,脱棒子的玉米有700斤,现在是3毛一斤。确实比去年多了两百斤。
土豆400斤,红薯400斤,这玩意长得大,产量高,这两年苏夏卖的多,主要一般都是喂猪。
白菜200棵,萝卜100斤,黄豆30斤,绿豆30斤,大豆20斤。
这些差不多用了苏夏300块钱。
别说陈父陈母,就连苏夏都有点心疼。
“老大家的,今年粮食有点多,你要不要...?"陈父也愁一堆粮食。
苏夏痛苦又快乐的点头”爹,我也是这么想的,你看看这两天跟村里借一下牛车,回去的时候尽量多装点。“
陈父点头,其实他就是问问,对于老大家的,他现在最放心。
陈母听到后,小跑过来。
“我们也跟着去?”语气明显兴奋。
苏夏点头,“当然,要不然我一个人怎么带的回去?”
“好好...
那我去把家里的鸡蛋都装好。”
苏夏点头,然后开始撸袖子干活,跟陈父两人,把需要晒的粮食摊在前院的水泥地面,上这样收的时候干净。
陈父最满意的就是这块水泥地,之前还是门口一块,后来被老大,弄成前院一半位置都是。
苏夏把土豆红薯损坏的单独放在一旁,心里惦记村里有做粉条的地方就好了。
“爹,村里就不能单独弄一个做粉条的地方?”
陈父正在挑损坏的,听到后,诧异的看向苏夏。
“怎么了?”
苏夏皱眉说出心里的想法“要是村里专门弄一个地方,到时候做成粉条,村民自然拿着自己分的土豆红薯去换,可是一家一年才吃多少,剩下让队长他们送到县城收购站,也是一个来钱的门道?”
......
苏夏说完之后,没有注意到陈父越来越惊喜的神情,直到身后一声惊呼,吓得苏夏一激灵。
“我天老爷,大嫂你的脑子到底怎么长的?”
陈父也一激灵,然后发现是老三,没好气的瞪一眼。
苏夏则是看清是谁之后,优雅的翻个白眼。
“老三,人吓人会吓死人的!”
陈建军顾不得,直接凑到苏夏旁边“大嫂,这个粉条真能挣钱吗?”
苏夏闻言,想了想点头“嗯,县城只有供销社百货大楼,还有副食店有。一斤干粉条0.26每斤,县城的人都是买着吃。”
陈建军双眼发亮,村里的这东西很多,他们自留地也会种,每年都会做粉条,可是家里才吃多少。
剩下的就是地瓜干,做菜吃。
苏夏想到厚实的土豆粉红薯粉。
又说“其实这两个东西做成面粉,很可能放的更久。”
这回不止陈建军,就是陈父和赶过来的陈母,都是一脸震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