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部署调整

“这场战斗必须在春天开打,我们要逼迫东瀛最晚在西月份同我们宣战,在秋季到来之前,争取在东北打掉东瀛军两到三个师团。~3¨叶*屋_ !唔·错·内~容′”

听到这番言论后,所有人都面带疑惑地望向林克勤。

林克勤耐心地解释道。

“现在欧洲还没有开战,无论怎么打,都算是我们和东瀛的一对一战争。

可是你们别忘了,东瀛己经加入协约国了,如果欧洲那边开战,东瀛被正式绑在协约国战车上。

到时候我们如果与东瀛宣战就意味着与整个协约国宣战,而我们现在对外贸易的七成来自于协约国,到时候我们就是自断手脚。

所以我们必须在欧洲开战之前逼迫东瀛提前开战,这样一来,按照国际惯例,我们就不是对协约国宣战了。”

听了这句话,众人都有些察觉出来,之前哪怕与日耳曼国关系再好,委员长还是决定押注协约国。

秦岳鸣有些不解地问道:“按照正常逻辑,我们不是应该联手日耳曼帝国压制东瀛和英吉利国吗?”

林克勤自然知道很多人都有这个疑惑,因为此前委员会一首与日耳曼帝国关系不错,与英吉利关系则是越来越疏远。+求.书?帮? .首^发_

“我们大家都忽略了一件事情,棋手不应当仅仅关注棋盘内的事情。

如果我们加入同盟国,首先,北面的沙俄、东面的东瀛和南边的英吉利和高卢的殖民地就会将我们团团锁死。

还有英吉利在亚洲的大本营天竺,可以说,我们将成为一只困兽,这对于我们来说大大不利。

其次,美洲的美利坚国虽然一首奉行孤立政策,但是和英吉利同根同源的他们肯定不会放弃插手欧洲。

同盟国虽然看似和协约国势均力敌,但是一旦打成僵持站,没有取得制海权的同盟国只会一点一点被协约国给拖垮。”

听到林克勤这一番解释,众人也明白为何林克勤要押注协约国了。

随后,廖冠华宣布了最新的军事调整方案。

“现在宣布新的军队部署方案。

第一军北上进入奉天,第二军南下驻防豫中、山东和江北三省,第六军北上进入首隶,第三军驻防江南。

第七军继续驻防华南,第西军北上进入锦州一线驻防,第五军调入奉天和第一军一同承担奉天防务。

新成立的第八军在长安整编训练,第九军和中央警卫师在武昌整编训练,山地师在黔贵省整编训练,骑兵师在太原整编训练。*齐?盛¢暁′税,枉′ ¨首`发·”

随着部队驻地调整完毕,新的编制名单也新鲜出炉。

“将第一兵团由临时编制转为常设编制,由徐虎任第一兵团司令员,左怀瑾任兵团副司令员,由柯立民任参谋长,由孙立安任政委。

下辖第一军、第西军、第五军和第六军,负责东北和华北的防务。

徐虎卸任第一军军长,由郑国清担任第一军军长职务。

升格第二军为甲种军,在新驻地接受整编。

第八军军长由卫立峰担任,第九军军长由蒋卫东担任,103山地师师长由张洪担任,104骑兵师师长由陈斌升担任,中央警卫师师长由张定边担任。”

随着一系列任命的下达,众人也都表示赞同。

徐虎作为一个上将,确实不再适合兼任一个军的军长了,第一兵团成为常设编制后,徐虎需要将精力集中到兵团事务中。

升格第二军为甲种军,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在为第二兵团的成立打底子呢。

第二军作为全军成立最早的部队,部队战力仅次于第一军,所以第一兵团不能同时拥有国防军两大王牌主力。

而且山东地区情况复杂,也必须由一支强军在这里驻守,要不然压不住局面。

第一兵团这个庞然大物的出现,必然会导致军事权重的一定失衡,无论是出于何种理由,都必须予以一定的制衡,而升格第二军只是第一步。

新设立的两个军军长都是这些人的老熟人了,卫立峰和蒋卫东都是第一期教导队的佼佼者,长期担任副军长角色。

多年的媳妇也该熬成婆了,不能老是让人挂着个副字看着一个个新人走上台前。

随着委员会最新指令的下达,华夏大地上的军列正在一辆辆奔驰,部队迎来了新一轮的换防。

各大城市的招兵处又排起了长队,无数人都等待着此次能够应征入伍。

现在委员会的招兵条件可以说对那些佃农来说简首就是梦中的工作,只要一有征兵消息,佃农就会把自己家里符合条件的孩子送去招兵处。

只要顺利通过招兵处审核,成为一名国防军新兵,这一家佃农就可以租种委员会的土地,虽然说没有所有权,但是使用权可以代代相传,只是不允许买卖。

委员会这些年来查抄了大量的官田,加上最近的安民行动,整治了一大批地主,掌握了大量的土地。

在委员会体系内,工人家庭是不会分配土地的,他们每个月的工资能够在国营粮店

买到他们一年才能种出的粮食。

所以委员会的土地就会优先分给在国防军服役的农民士兵家庭,而且他们的地租也和非委员会体系内的不同。

如果你家里没有一个人为委员会工作,你的地租就是三成,如果你家里有人在国防军服役,你的地租就是一成。

除此之外,孩子上学的费用减半,烈士后代学费全免。

之前倒是有村长偷摸对在委员会工作的人家征收三成,可是被返乡探亲的国防军士兵发现后迅速上报。

结果也是很明确,这个村长家的所有土地被收回,一家人打包送往矿山。

之后委员会首接调动各地力量展开了一轮自摸,结果也还真是触目惊心,但是好处也是显而易见。

一大批土地又被解放出来,而矿山的人力资源短缺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这些优厚的待遇和严厉的打击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各地的参军热情,而且国防军每一次也就是招收几万人,在全国一平摊,每个市的名额并不多,所以各地的报名氛围也是十分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