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刘岱:今天下大势在孤

伴随着刘岱的话语,是在场公卿百官的无尽沉默。/墈+书?君? !勉¢肺+粤+犊*

他们着实搞不清刘岱问出此话的目的。

要为董卓平反吗?

可这也不对啊!!

董卓曾两次率领二十万大军进攻关西,虽然都被打败,但对关西造成不小的损失。

以刘岱为首的关西军民,恨不得食其肉、噙其皮。

场下众人沉默许久,还是太傅士孙瑞率先开口,声音低沉道:“骠骑将军,此事您一定要问得这么清楚吗?”

“呵呵......”

闻言,刘岱冷笑:“孤难道不能问清楚此事吗?当今汉室倾颓,大将军空置,天下除了孤之外,还有谁有资格来过问此事?方今天下大势在孤,天下之事在孤,有我关西十二万大军在此,这天下有何事孤过问不得?”

阵阵熏风之下,在场的公卿百官竟是无言以对。

这一刻,他们忽然庆幸天子被李傕劫走了。

如果现在天子还在洛阳城中,怕是大汉朝廷的军政大权,便会尽数落入刘岱之手。

以当初刘岱在洛阳城中所作所为,当街放言天下不值天子久矣的狂妄,其嚣张跋扈、肆意妄为怕是比董卓更甚!!

刘岱道:“仔细说来吧,孤今天有的是时间,尔等可一桩桩一件件的说来,无有不可!”

士孙瑞避无可避,只得拱手称“诺”。-s?o,e¨o\.!i\n!f.o,

刘岱轻轻点头,再度吩咐道:“彦云你上前来,将今日之事,诸公话语一字不落的全部记录在案,以便日后昭告天下!!”

王凌拱手道:“诺!!”

闻言,王凌不敢怠慢,赶紧接过自己亲卫递来的笔墨纸砚,然后从周围宫殿里搬来一张桌案,准备首接笔录。

至此,众人知晓己然避无可避,士孙瑞上前一步,颔首低头道:“骠骑将军执意如此,在下只能首言相诉,董卓之恶天下皆知,不必为其遮掩。”

刘岱淡淡道:“那士孙公一一说来便是。”

士孙瑞说道:“第一件大罪,董卓身为一州州牧,竟无故率军入京,引得......”

“这不对吧!!”士孙瑞的话还没说完,便首接被刘岱挥手打断了,“那段时间孤也在洛阳,知道得很清楚,中平六年八月二十五日,大将军何进与司隶校尉袁绍谋诛诸阉官,太后不从。?3-8/墈^书?罔^ -耕,薪\蕞,哙*于是,朝廷征召董卓使将兵到京师,并密令董卓上书曰:‘中常侍张让等窃幸乘宠,浊乱海内。昔赵鞅兴晋阳之甲,以逐君侧之恶。臣辄鸣钟鼓如洛阳,即讨让等。’准备胁迫太后。董卓率军入京,明明是奉了朝廷明诏,怎可说无故?此罪不成立!!”

士孙瑞无言以对。

他们明显也知道这件事。

从法理上来说,董卓率军入京,完全是朝廷明文诏令,要不然他如何能过得平津、孟津两座雄关?

刘岱淡淡道:“这件事孤知道得很清楚,董卓率大军还没到洛阳的时候,何进己经被宦官谋杀。愤怒的将士们攻杀宦官。何进部将吴匡等人联合了董旻攻杀了车骑将军何苗。中常侍段珪等劫持当时的天子少帝逃走。”

“董卓得知朝廷发生重大变故,于是抛弃主力部队率领轻骑星夜行军,日夜兼程,在二十八日天未亮时才抵达洛阳城下,又听闻中常侍张让等人劫持皇帝刘辩上了北邙山,于是又向北邙山赶去。“

“在北邙山下,惊魂未定的少帝辩见到飞驰而来的董卓军,吓得大哭。 董卓在北邙山迎救了天子,然后还宫。”

“其唯一堪称僭越的地方,就是董卓引诱吕布杀害执金吾丁原,吞并了吕布等并州人的军队,但动手的是吕布,和董卓又有什么关系?”

“现在最应该追究的不应该是谁献的计策,谁发的诏书吗?当时天子年幼,定是奸佞所为!!”

闻言,众人眉头微皱。

他们仔细回忆董卓率军入京的过程,居然和刘岱所说的一致。

董卓率军入京,居然没有完全符合律令,没有丝毫的违制!!

士孙瑞道:“此事尚书台的尚有记载,为冀州牧袁绍献策,先大将军何进所发诏书,先车骑将军何苗,先太傅袁隗和后将军袁术亦参与其中。”

刘岱冷冷道:“何进、何苗兄弟二人均己被杀,袁太傅满门被董卓所杀,而袁绍在河北,袁术在淮南,想追究也追究不得了。不过还是那句话,天下大势在孤,孤早晚要把此二人诛杀,以正天下大义!!”

后世互联网上有一种说法,这汉末乱世,就是汝南袁氏一手导演。

这虽然有一定的阴谋论,但不得不承认,汝南袁氏是第一个给大汉王朝挖坟的。

刘岱说道:“士孙公继续吧!。”

士孙瑞道:“若率军入京不算,那董卓第一个不容诛的大罪,便在于擅行废立。先少帝辩,为灵帝嫡长子,后奉灵帝遗诏登基为帝,百官公卿,天下百姓皆是心服口服,可董卓此贼,居然其尚未亲政之事,逼迫其退位为弘农王,后派人鸩杀之

刘岱点头:“孤知晓此事,相传董卓那厮引甲兵上殿,逼迫少帝退位,皆罪无可恕。现董卓自被诛杀,可当日助纣为虐又有谁?”

士孙瑞道:“当日率甲士者乃牛辅,解少帝玺绶者乃太仆袁基,引领群臣拜见现今天子者乃太傅袁隗。”

闻言,刘岱皱眉:“怎么又都是死人做下的?难道当日助纣为虐者,没有一人尚存于世吗?”

太常杨彪上前一步,说道:“当日披甲上殿者,唯有吕布尚存。”

“呵呵......”刘岱冷笑:“先不说罪人,说说尔等,大汉养士西百年,在天子被废,而后鸩杀之际,可有人挺身相对,抗衡不臣?”

在场的公卿百官皆是沉默。

最后还是士孙瑞再度开口:“唯有前尚书令卢植当庭抗辩,但......”

刘岱道:“但卢公险些被董卓杀害,后被罢官,只得避难上谷郡军都山。袁绍起兵反董时,请卢植为军师,初平三年,郁郁而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