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南山有铁
眼看众人眼巴巴看着自己,李西白微微一笑:
“其实原因很简单…”
“铁场的新去处,一样有铁矿分布,而且储量还更大!”
岳海闻言惊讶至极:
“大人,不知你说的哪里?”
李西白一脸肃穆:
“古书有云:金州城南数里,有一山高百丈,山中赤石如血内蕴铁精!”
岳海瞠目结舌,好一会才试探着道:
“大人说的是南山吧?”
“可卑职在金州多年,从未听说南山有铁啊!”
李西白换上一副无辜表情:
“古书上是这么说的,要不回去你上山探探?”
金山也被李西白整懵了,上前劝阻道:
“大人,铁场迁移事关重大!不如等找到矿脉再搬不迟”
牛奇本就反对搬迁,又不敢公开违逆上官。+5+4¢看+书/ ¨勉!废¢粤_读.闻言连忙附和道:
“金赞画说的有理,南山要是真的有铁,卑职立刻带人搬家!”
李西白闻言嘴角一翘,竖起右掌道:
“好,咱们一言为定!”
看着他自信的笑容,牛奇心中一颤。心说南山不会真有铁矿吧?
不过瞬间便暗笑自己瞎想。`p-i?n?g′f/a`n+w`x`w_.!c+o`m*岳海是金州出了名的地理通,南山近在咫尺,他都不知道的事,李西白怎么可能知道?
眼看对方眼含戏谑,牛奇暗自咬牙,大着胆子上前击掌:
“一言为定!”
眼看牛奇松口,李西白立刻换了话题:
“我手下有几个铁匠,原想到南山听用。既然暂时不搬,那就留在你这吧…”
上官安插人手,牛奇哪敢不从,连忙躬身领命。
李西白一声令下,招手喊来乔百岁等人:
“你们几个,以后就在牛百户手下。切记自己的身份,凡事多听长官吩咐…”
几人躬身领命,一旁的牛奇却恨的咬牙切齿。多听长官吩咐?这他么谁听谁的啊!
牛奇明知几人是来分权,甚至架空他的,奈何官大几级,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李西白心满意足,这才带人出了铁场,又去巡视周围矿点。
荷花山附近矿坑数十,大都是储量很小的矿脉,采不采的意义不大。
只有杨家屯矿坑储量较大,虽不知道具体数据,但李西白估计起码是百万吨级。
肯定有人要问了,有这么大的矿干嘛放弃,好好利用不好么?
由于国内铁矿品位大多是贫矿,储量千万吨才够的上小型标准。?咸-鱼?看?书~网¢ .已?发?布?嶵!欣?漳·结~
百万吨级不过是微型,在省级的资源统计表中,都是不配有名字的存在!
但凡以后发育起来,鞍山本溪有的是大矿,都是百亿吨级的储量。
在有备选的情况下,为这点资源打生打死,改变战略计划,根本是得不偿失!
考察完周边诸多矿坑,李西白更坚定了自己的决心。
庄河地区地多平原,此时人烟稀少,所到之处多是狐兔乐园。还有沙河流域至入海口一带,都最适合屯田不过。
跋山涉水大费周章,在这挖这点鼻屎矿,完全是弄错了重点。
在荷花山逗留三日后,兵备道车队调头南下,在两日后回到金州。
加上前面旅顺之行,李西白耗时月余,终于走遍了金州海陆全境。对治下军民田土,不说了如指掌,也差不多心中有数了。
了解了基本实情,李西白终于行动起来,大刀阔斧的制定计划,着手把金州完全纳入掌控。
第一件事,便是派出岳海,前往南山寻找铁矿。
岳海笃定南山没有铁矿,原本打算装聋作哑,让大伙忘了此事,好给长官一个台阶下。
没想到刚回金州,李西白就连连催促。岳海无奈,只能带上一群小吏匠人,出城前往南山。
原以为肯定白跑一趟,没想到一群人在山脚随便一挖,不到三尺就掘出了暗红色矿石。
岳海顿时傻眼,又领人爬上山顶挖地三尺,果然没一会就挖出矿脉。
看着手中沉甸甸的矿石,众人瞠目结舌。岳海脱口而出:
“这竟是一座铁山!”
一众工匠也惊讶至极:
“南山还真有铁矿!李大人真是神了”
次日岳海回道兵备道,汇报了矿山详情后,忍不住好奇的问道:
“不知道大人看的什么古书,竟然记载了金州的铁矿?”
李西白一脸严肃:
“那是年少之时,为人抄书赚钱。偶然看到的古籍残卷,封面缺失,书名己不可考…”
看着岳海一脸痛惜,李西白心中暗笑。什么狗屁古籍自是子虚乌有,实际上南山在后世非常出名。
1904年日俄战争时,两国在南山杀的天昏地暗。最终虽是日军获得胜利,然而死伤却是俄军数倍。光阵亡就有近八百,乃木希典的长子也
死于此战。
李西白年少时曾到南山游玩,听导游讲解的这段历史。随后又提山中有铁矿,只是因储量太小,又距离金州城太近,一旦开采难免污染,便搁置不用只做了文旅开发。
岳海尤风等人哪知他贪天之功,把他当成博览群书的宿儒,从心底多了几分崇敬。
就连金山都被他唬住,做事越发的尽心了。
李西白才不管他们怎么想,立刻命令牛奇把铁场搬到南山。
牛奇打死都没想到,南山还真找到铁矿。只能履行诺言,按照李西白要求捣毁高炉,带着六十铁军离开荷花山,住进来金州城内军营。
李西白抽调了城内所有工匠,又命百卫所兵打下手,三班轮替昼夜不停,终于赶在霜冻之前,在南山下建起新的房舍。
有读者说你当气球呢?十天半月就把房子建好了?
其实砖木结构的单层房屋,除了地基需要几天时间静置沉降。其他工序并没有时间要求。
只要人手足够,多个工序同时推进,半月工期实属正常。实际上铁场结构简单,主体建筑十三天就落成了。
真正麻烦的是铁场的新炉子。炼铁炉需要耐火砖,虽然军器局就能烧制,可是工艺繁杂花费的时间就多了。
而且李西白对原本的炒铁炉很不满意,按照后世小高炉模型,提出了不少改进意见。
如此磕磕绊绊,到炉子真正落成,金州己经大雪纷飞!
眼看寒冬忽至,李西白却露出笑容,立刻召集金州大小军头。宣布他蓄谋己久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