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王安石的决然
一回到公主府,沈瑜只感觉心间那屈辱感终于散去了一些。~优+品*小-税~旺* ′追?蕞?新+璋-洁,
赵徽柔迎了上来,眸中盛满了忧虑,千言万语只化作一声低唤:“怀瑾...”
沈瑜握住她的手,给了她一个安抚的眼神,柔声道:“徽柔,事急矣。我离京前,尚有一件关乎国运之事,必须落子。得派人去请介甫过府一叙,现在,立刻。从后园角门入,避人耳目。”
赵徽柔心领神会,毫不迟疑地转身吩咐心腹内侍。
她知道,此刻的沈瑜,不再是那个与她醉论星河的状元郎,而是必须为身后事布局的弈者。
不多时,王安石在公主府心腹的引领下,悄无声息地从后园潜入了府邸深处的书房。
书房内烛火通明,空气中弥漫着硫磺与硝石混合的气息。
王安石的目光瞬间被书房中央一张巨大桌案吸引。
案上摊开的是一张张绘满了结构,标注着密密麻麻尺寸和配比的图纸。
图纸旁,散乱地堆放着一些乌黑油亮的粉末,几段精铁打造的管状物雏形,以及一些难以名状的木石模具。
“怀瑾,你...真要去?”王安石拱手。
沈瑜没有寒暄,屏退左右,只余二人。
他亲自为王安石斟上一杯热茶:“不去?耶律洪基的刀,就架在边境数十万百姓的脖子上。·午^4!看·书^ *已`发_布+罪~新_漳?劫!这骂名,官家背不起,朝廷背不起,我沈瑜...更不能让无辜者替我背。”
王安石沉默地点点头,他深知沈瑜说得对,沈瑜的处境,他感同身受。
国弱则受欺,纵有英才,亦难逃沦为权谋棋子的命运。
他沉声道:“怀瑾高义,为国忍辱负重。然辽人狼子野心,此去无异羊入虎口!朝中诸公...竟无良策斡旋乎?”
沈瑜摆摆手:“斡旋?在绝对的蛮横面前,所有的言语都显得无力。耶律洪基要的不是斡旋,他就是要看我大宋低头,看我沈瑜屈膝!此局,避无可避。”
“介甫兄,辽国之事,我自有计较。今日请你来,是另有一件关乎国运、比辽国威胁更为深远之事相托。”
沈瑜走到桌案前,手指点在图纸核心处。
“介甫兄,时间紧迫,客套话免了。请看此物,我称之为火铳!”
“火铳?”王安石眉头紧锁,俯身细看。
图纸上的结构精妙,非弓非弩,以精铁为膛,尾部有精巧的击发机关,连接着一个盛放黑色粉末的小室。
“不错!”沈瑜说道。
“此物之威,远超你所能想象!非人力可及,非甲胄可挡!”
他抓起旁边一小撮黑色粉末。?萝,拉¨小¢税~ +已¨发+布·蕞_歆?璋?踕/
“此乃火药,非寻常爆竹之物!其配方比例,我己反复演算,小规模试爆验证,威力可控,爆燃迅猛!”
沈瑜的手指顺着图纸上的膛管滑动:“以此精铁管为膛,前端置入特制弹丸。后部药室填充定量火药,以燧石击发引燃。火药瞬间爆燃,产生巨力,推动弹丸高速旋转射出!”
“则百步之外,可穿重甲!若列装成军,三段轮射,弹幕如雨...”
王安石倒吸一口凉气!百步穿甲?
这完全颠覆了他对战争形态的认知,若真能实现,什么契丹铁骑,什么西夏步跋子,在如此利器面前,岂非土鸡瓦狗?!
“然此物凶险异常!”沈瑜又将手指点向图纸上几个关键结构。
“材料强度,密闭性,引火装置稳定性,稍有不慎,未伤敌先自爆!冶炼,铸造,机括,火药提纯...每一项都是难关!非集天下能工巧匠,反复试验,耗费巨资不可成!更需绝对保密,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
他猛地抬头,盯着王安石震惊的脸:“介甫兄!我知你胸怀社稷,锐意求新!此物,便是未来战场定鼎乾坤之器!是我大宋扭转对北辽,对西夏颓势,乃至开万世太平之基!”
“此番北行,祸福难料,归期未定!我唯一能信,敢信,且有此魄力,眼光,手段去推动此事者,唯介甫兄一人!”
他抓起桌上一卷写满了实验数据,材料要求,工艺要点和初步组织构想的密卷,不由分说地塞进王安石手中。
那卷轴沉甸甸的,承载着一个国度的未来之重。
“此乃我所有心得与构想,尽付于兄!”
“我不在时,望兄能暗中物色可靠匠师,寻觅隐秘之所,筹措必要资财,徐徐图之!不求速成,但求方向无误,根基扎实!公主府在汴京的所有资源,人脉,你可酌情调用!若有急难,亦可密信于狄帅,他...或可暗中相助一二!”
王安石素来冷峻的脸上,此刻也翻涌着剧烈的波澜。
惊骇,狂喜,凝重,责任...种种情绪交织碰撞。
他看着沈瑜,这位年轻的驸马,三元魁首,此刻在他眼中,形象变得无比高大,也无比悲壮。
“怀瑾...”王安石深吸一口气道。
“
此物若成,诚乃国朝神兵!介甫...虽才疏学浅,然此等关乎国运兴衰之重器,蒙怀瑾不弃,托付于肩,万死不敢辞!”
他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一句万死不敢辞,却比任何誓言都更显分量。
沈瑜紧绷的心弦终于稍稍一松,他知道,自己这步棋算是落下了最关键的一子。
将大宋未来的枪杆子雏形,托付给了这位历史上以坚韧和执拗著称的拗相公,或许,是当下最不坏的选择。
王安石目前只是群牧判官,管管马政,职权有限,根本无法调动资源去秘密研究这国之重器。
决然在王安石眼中闪过。
他几乎没有犹豫,沉声道:“怀瑾放心!我明日便去拜会欧阳公!恳请荐我调离群牧司!”
沈瑜微微挑眉,静待下文。
“火器监!我愿请缨入主火器监!以此为基,暗中延揽能工巧匠,网罗精于算学格物之士,以改良军械,研制新式火器为名,行此火铳研制之实!所需钱粮,亦可借监中名义,或另寻他途筹措!”
沈瑜有些惊讶,王安石的反应比他预想的更首接!
跳出群牧司的舒适圈,主动跳进一个冷衙门,这份魄力与眼光,不愧是大宋名相!
沈瑜赞道,“介甫兄此计甚妙!有欧阳学士举荐,运作此事,阻力或能小些。只是...火器监水深,又涉及绝密,此去定是荆棘密布,谤议丛生,介甫兄可想清楚了?”
王安石傲然一笑:“苟利社稷,生死以之!些许谤议,荆棘险阻,何足道哉?只要能使大宋不再仰人鼻息,使边关将士少流鲜血...”
“纵粉身碎骨,亦甘之如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