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但尽人事,且听天命。

日近正午,长时间的书写也让不少人饥肠辘辘,额角见汗。.k·a¨n¢s·h¨u_j*u+n/.*n+e?t\

就在此时,仁宗看时间差不多了,说道。

“众学子辛苦。时己近午,赐食。”

内侍们鱼贯而入,为每位学子奉上一份简单的宫制午膳。

一碗热腾腾的肉糜粥,两个白面炊饼,一碟酱菜。虽不奢华,但毕竟是御厨所做,己是恩典。

沈瑜也领到了自己的那份。

然而,当食盒打开,他微微一怔。

他的那份明显不同!除了标准的肉粥,炊饼,酱菜外,竟多了一个精致的双层食盒!

打开一看,上层是几块造型精巧的桂花糯米凉糕,下层则是几枚撒着芝麻的油酥饼,旁边还有一小罐杏仁酪。

点心旁边,还放着一张折纸,上写道。

“寒窗苦思,聊备小点,暖胃亦暖心。勉之,待君凯旋。徽柔手书。”

是赵徽柔!

她定是求了苗娘子,借着宫中赐食的便利,悄悄给他塞了私货。

沈瑜抬头,刚好与仁宗的目光对上,显然仁宗是知道且默许此事的,大概是苗娘子请示过。

这每一份小食都是赵徽柔的惦念与柔情。·优′品?小~税,徃* ′已-发/布¢罪~欣!璋-结*

用过这顿饱含深意的午膳,沈瑜再次投入到《重申以巽命论》的撰写中。

巽代表谦逊柔顺,但顺服不应是单向的。

沈瑜的后世思维在此题上体现得最为明显。

和谐社会需要君主的谦逊纳谏,也需要贤臣的忠诚辅佐和有效治理,更需要良好的制度。

自然该拍还是得拍的,如何解题?

无非是先提出古代贤王如尧舜的例子,随之引出当下仁宗善于纳谏的性子。

文章采用今上某政策暗合圣王之道的方式,才符合宋代士大夫奏对体例。

后世人常说,仁宗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跟徽宗的百事皆通,就是不会做官家成鲜明对比。

就是因为仁宗作为一个皇帝,有一个当皇帝特别重要的特质。

就是对自己的认知很清楚,他知道自己能做的了什么事,做不了什么事。

早在东汉时设立御史台,而唐时又设立谏官制度。

御史台是针对百官的行为来进行弹劾举报。

苏轼经历的乌台诗案,其中的乌台就是指御史台,因为汉时御史台外的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将御史台称为乌台,也有说御史们乌鸦嘴的意思。!如^蚊,惘? !免`废/岳?独.

谏官则是针对君王的行为来进行规劝。比如魏征,就是谏议大夫。

而到了宋时,这两个部门合二为一了,成了台谏制度,也就是有名的台谏合流。

这本是真宗为了中央集权所做的,但是仁宗后面为了对抗刘娥,搞了一个谏院。

这一下也拔高了台谏的权利,御史台也可言谏,谏官也可以弹劾。

仁宗一朝,被台谏弹劾下去的宰相就有将近六十人,可以试想仁宗到底被言谏了多少次...

也正是因此,沈瑜的文章有了很好的出发点,那就是点明双向顺服的和谐。

正是因为仁宗广开言路,谦虚纳谏,才让臣子敢于说话。

想到这里,沈瑜提笔写下:

“圣人法天制命,莫贵乎巽。巽以行权,柔能克刚,顺乎天而应乎人,此君道之枢机也!

然,上以巽命,非徒卑己以下人也,贵在虚怀若谷,从谏如流!

舜好问而察迩言,禹拜昌言,此圣王之巽也。

陛下开天章阁召对,置谏院广言路,此即当世之“重申以巽命”也!君能巽,则臣下敢言,壅(音同雍)蔽不生。”

而接下来的部分则要提出臣子的顺,这顺则是为了帮助皇帝实现安民的政策而顺,非是作为佞臣来逢迎皇帝。

至于民监论中沈瑜的夸赞...自然是先当做视而不见了。

“下以顺承,非惟唯唯诺诺也,要在竭忠尽智,以能顺上意,济上德。

皋陶陈谟,伊尹训王,非曲意逢迎,乃以道济君,以能顺其安民致治之本心也。

故明君之巽,必得贤臣之能顺以辅之,上下同心,其利断金。”

到了最后一段结论,就要点明主旨,将结论与仁宗的政策所相连。

“至若黎庶,顺命之基,在于教化彰明,法度平允,使其知顺之利,明逆之害。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陛下重农桑,兴学校,慎刑罚,此即布巽德于天下,使民自然顺化之大道也!

故曰:重申以巽命,非独君王之德,实乃上下交泰、万邦咸宁之和谐至境!”

写罢,沈瑜放下笔,揉了揉发酸的手腕,环视西周,看到众人还在思考做答,唯有章衡也己然做完。

二人互相颔首一笑。

沈瑜顺便不动声色的将赵徽柔的那张纸小心折好,收入怀中。

日影西斜,殿内光线渐暗。

当司礼监高声宣布时辰己到,诸生停笔时,沈瑜己经百无聊赖的发呆了半天。

三份答卷,字迹工整,文采斐然,更蕴含着超时代的深刻洞见。

沈瑜心中坦然,该做的,己倾尽全力。

剩下的,交由时代去评判吧。

金殿对策的帷幕己然落下,无论结果如何,他沈怀瑾,己在这大宋帝国最高殿堂的考卷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

仁宗皇帝终于再次开口:“诸位辛苦。殿试己毕,三日后于崇政殿唱名放榜。尔等皆为国朝新锐,望日后勤勉王事,不负朕望。且退下歇息吧。”

殿试结束,新科进士们在礼部官员的引导下,按次序依次退出。

“但尽人事,且听天命。”沈瑜心中默念,随着内侍的指引,与众多贡士一起,躬身行礼,缓缓退出这承载了无数学子梦想的房屋。

作为省元,沈瑜自然是第一个走出皇城,回头看向人潮涌来,心中不由感慨万千。

宋朝的宰执,乃是宰相和执政的合称,宰相为同平章事等职,执政则是参知政事以及枢密院的官职。

此榜进士位至宰执者有九人,分别为。

王韶,郑雍,梁焘,吕惠卿,苏辙,林希,曾布,张璪,章惇。

甚至于有个叫汪激的人,他的书童叫王淑,王淑此次也考中,名次还在曾巩之上。

至此,这嘉佑二年的千年龙虎榜所有考试环节,尽皆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