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2 章 袁军的探讨与家庭隐忧

杨卫国很快就把电视机安置妥当,插上电源打开后,他才突然意识到,自己忘了买天线。

试着搜索了一下频道,结果只有一个台,而且画面还十分模糊。

他无奈地转身,只见身后田丹和孩子们都紧紧盯着电视机,那模样仿佛在努力从模糊画面中看出点门道来。

他忍不住嘀咕:“我了个去,这能看啥东西呢?哎,算了算了。”

说罢,他赶忙出了院子,推着自行车又朝着供销社跑去。

赶到供销社后,他一时间也不知道卖天线的具体位置。

毕竟在这个时期,天线和电视机是由不同公司负责售卖的。他询问了一名售货员,这才找到地方。

“同志,我想要一个电视天线。”

杨卫国说道。那人点了点头,回应道:“我需要您出示一下买电视机的凭证。”

杨卫国赶忙从口袋里掏出买电视机的凭证递过去。

工作人员检查过后,说道:“行,我们这儿天线有三种,最便宜的这款60块钱,还有80块钱和110块钱的,您看要哪一种?”

杨卫国问道:“要票吗,同志?”

“当然要票,看您选哪一种。”

“那我拿一个80块钱的吧,这个好像是鱼骨的那种。”

“可以,这种鱼骨天线80块钱,需要6张工业券。”

杨卫国闻言,从口袋里掏出钱票,数出80块钱,又仔细数出6张工业券递了过去。

“同志,好嘞。”那边售货员迅速将一个全新的天线打包好搬了过来,叮嘱道:“同志,里面有说明书,您照着说明书安装。找一根长点的竹竿就好,下面一定要固定好。”

杨卫国点了点头,说道:“行,同志,谢谢了。”

随后,他抱着天线匆匆赶回了家中。在院子里四处寻找,发现了一根之前建房梁剩下的木头,个头还比较高。

他寻思着:“算了,就把这根装上去算了。”

接着,他找来铁丝,开始仔细地将天线固定到木头上。

之后,他又在地上挖了个洞。此时的他在外面干得汗流浃背,而屋里的田丹和孩子们却看得津津有味。

他无奈地叹了口气,朝着屋里吼道:“狗蛋狗剩出来帮忙!”

狗蛋和狗剩对视了一眼,满脸无奈,极不情愿地往屋外走去。

来到杨卫国身边,狗蛋问道:“爸,干什么呀?电视节目正精彩的时候呢,您叫我们干啥?”

杨卫国没好气地说道:“让你们竖天线,没看到就一个台吗?”

此时杨卫国已经挖好了洞。父子三人齐心协力把天线竖了起来,为了稳固,还在四个方向分别绑了四根木头,将天线撑住。

好不容易把天线安装好,杨卫国打开电视机,画面果然清晰了许多,频道也多了几个。

孩子们兴奋地欢呼起来,田丹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然而,杨卫国心里依旧惦记着杨卫红和袁军的事。不知道晚上杨卫红回来,面对他的质问会作何反应。

娄晓娥那边也始终没有消息,她父亲到底会不会听她的话离开,这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而且,今天闫阜贵看到电视机后的表现,让他隐隐觉得大院里可能会因为这台电视机生出些事端。

杨卫国看着孩子们那高兴的劲儿,实在有些难以理解。

如今电视节目无非就是一些歌颂祖国的歌舞,还有像《沙家浜》这样的样板戏,另外几个栏目也都是围绕工农业展开的,他实在想不明白这有啥好看的。

不过他也懒得去管孩子们的喜好了,只是坐在客厅里,一脸愁容。

这时田丹注意到了杨卫国的异样,转过头看着他,关切地问道:“卫国,咋的了?都买了电视机了还不高兴。”

杨卫国无奈地说道:“丹丹,刚才我去买电视机的时候,看到卫红和袁军了,两人看着像是在搞对象呢。我一叫她,卫红拉着袁军扭头就跑,这丫头真是不让我省心呐。”

田丹听了,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见杨卫国黑着脸,她赶忙收起笑容说道:“卫红都二十好几的大姑娘了,也到了该找对象的时候,现在都提倡婚姻自由嘛。”

“再说了,袁军家的情况我也知道些,政治背景挺不错的,他俩要是能走到一起,我打心眼里同意。你想想,袁军也是从部队转业回来的干部,哪点配不上卫红呀?”

杨卫国听了,缓缓摇了摇头,说道:“我没说他俩不合适,只是这么大的事,难道不应该先跟家里说一声吗?”

田丹一听,也觉得有道理,说道:“也是哦,这个卫红太不应该了。等她回来我得说说她。”

田丹这话让杨卫国有些哭笑不得,无奈地看着媳妇,不知道该说啥好。

他接着问道:“丹丹,你既然认识袁军,你跟我说说他家里到底啥情况吧。”

田丹思索了一会儿,说道:“他家具体啥情况,我其实也不是特别清楚。我就知道他爹应该是在部队,现在估计还在部队任职。”

“他妈妈好像挺厉害的,在海淀哪个区里工作,具体是干啥的我就不太清楚了。他们家就袁军这一个儿子没在部队,其他四个儿子应该都在部队里,就这小子好像是受伤了才转业回来的。”

杨卫国一听,立马紧张地问道:“你知道他哪受伤了吗?我怎么一点都没听说过?”

他心里隐隐有些担忧,毕竟妹妹的终身大事,男方的身体状况也是很重要的因素。袁军受伤转业,这背后的伤势情况不明,让他有些放心不下。

而且,娄晓娥那边依旧没有消息,不知道她父亲的事情到底有没有着落,会不会因为家庭成分问题引发什么麻烦。

厂里虽说目前一切正常,但在这个复杂的大环境下,各种潜在的问题随时可能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