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当时得出的结论也是此物并不适合两军对垒之用。
见李世民皱眉沉思,楚天青试探着提议:“要不......我拿出来给你证明一下看看?”
“不必了!!!”
李世民连忙拒绝。
你说这东西没威胁,但要是一个不小心......
对吧。
还是不要冒这险了。
屋内一时陷入沉默。
李世民眉头紧锁,似乎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过了好一会儿,他忽然开口,声音里带着明显的困惑。
“朕始终想不明白......即便你身负那种“契约”,但那些奇巧之物,总不可能是凭空变出来的吧?它总有人.....或者其他什么东西去制作吧?”
他紧紧盯着楚天青:“朕把你给的器物全都交给工部研究,可直到现在......他们连材质都分辨不出来!那不是金,不是铁,也不是这世间任何已知的材料!”
李世民的眼神充满了探究:“若非鬼神之术,朕实在想不出还能作何解释。”
听到这番话,楚天青沉默不语。
李世民问到这份儿上,如果自己不能给他一个满意的解释,那二人之间必然生出间隙。
少顷,楚天青忽然抬眼,问道:“老李,《神仙传吕文敬》中所载故事,你可知道?”
李世民闻言一怔,不明白为何突然提及此书,略一沉吟道:“葛洪所著《神仙传》,朕自然读过,吕文敬......可是那位入山遇神人,归家已是数百年后的吕文敬?”
“正是。”
楚天青颔首:“书中说,吕文敬少时入山采药,遇神人弈棋,驻足观之。待一局终了,返回家中,却发现世间已过数百年,亲人皆已作古,唯见玄孙辈。此所谓‘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李世民点头:“确有此事。不过此乃志怪传说,岂可尽信?”
楚天青轻笑一声,目光变得深邃:“这个故事是说,人可能因缘际会,莫名去到数百年之后。那么老李,依此推想......”
他微微前倾身体,声音压低了几分:“会不会也有人,因某种不可知的机缘,莫名从数百年之后,来到了数百年之前呢?”
李世民起初还在思索这个类比,但下一秒,他猛地领悟了楚天青话中深意!
“哐当——”
他手中的茶盏重重跌在案几上,温热的茶水溅湿了衣袍却浑然不觉。
李世民霍然起身,眼睛瞪得溜圆,死死盯着楚天青,声音因极度震惊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你......你是说......你是后世之人?!”
李世民彻底懵了。
他设想过楚天青身份的一万种可能。
隐世高人的弟子?
得了奇遇的幸运儿?
甚至精怪妖物?
唯独没往这个方向想过!
李世民只觉得耳中“嗡”的一声,仿佛一道惊雷直劈天灵盖,震得他神魂俱颤!
他猛地向后踉跄半步,宽大的袍袖扫过案几,将那只倾覆的茶盏“啪”地掀翻在地,摔得粉碎。
但他浑然不觉,一双锐利的眼睛死死盯着楚天青,胸膛剧烈起伏着。
是了!是了!!
之前一切的匪夷所思之处,此刻如同散落的珍珠,被这根名为“后世”的金线骤然串起,豁然贯通!
那闻所未闻的药物,绝非什么深山巫医的偏方,那定然是后世医术的结晶!
其制备之精妙,原理之深邃,超越当今何止百年?
还有那那威力绝伦却不堪实战的“油锯”,还有那些工部连材质都辨析不出的奇物......若是来自后世,其材料工艺,自然远超大唐工匠的想象。
甚至楚天青偶尔超脱时代的谈吐,那份面对皇权时隐含的、不同于常人的平等姿态,此刻都有了完美的解释。
他根本就不是这个时代的人!
他来自一个遥远到无法想象的未来!
“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李世民无意识地喃喃自语,这句他从前只当做神话传说的话语,此刻却蕴含着令人头皮发麻的真实。巨大的震惊如同冰水浇头,让他遍体生寒,却又有一股难以抑制的灼热好奇自心底轰然燃起,几乎要冲垮他作为帝王的镇定。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想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些,但开口时,却依旧带着无法掩饰的沙哑与震颤,每一个字都像是从齿缝间艰难挤出。
“你......如何证明?”
“没办法证明。”
楚天青无奈的笑了笑:“所以我之前才讲,若我如实告知,你可能会认为我是在发癔症。”
李世民直视着楚天青:“既然你来自后世,那定然会知晓历史的轨迹,那么说一下我大唐日后兴衰即可。”
“说不了。”
楚天青摇头道:“历史的轨迹中没有我,而我突然出现在大唐,那么历史的轨迹就偏了。”
“自我出现在大唐的这一刻起,就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了一颗石子,无论这石子多么微小,它激起的涟漪,都必将扩散开去,扰动原本注定的水流。”
“我与您说的每一句话,我献上的每一件器物,甚至我此刻站在这里这个事实本身,都如同那颗石子,在不断地、无可挽回地改变着‘水流’的方向。”
“所以,我所知道的历史,已非原本的历史,它因我的到来而发生了偏移,未来......已是一片迷雾,”
“此刻我若告诉您我所知的未来,那极可能是一个因我出现而早已扭曲、甚至不复存在的幻影。”
“就像......”
楚天青道:“如果按照历史的发展,我没有给杜相胰岛素,那他最多只能再活一年,如果没有我的气雾剂,长孙皇后也......正因我出手医治,他们的寿数得以延长,此举,便已改变了历史的轨迹。”
闻言,李世民陷入思索中。
虽然刚开始,他不信楚天青的说辞,但现在细细分析,却又着实有几分道理。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理李世民自然理解。
但问题是,他不知道楚天青说的是不是真的。
难道没有楚天青的医治,克明真的明年就寿终正寝吗?
观音婢也......
李世民的心被这个念头紧紧揪住,心中也不知该如何决断。
看着李世民沉默纠结的模样,楚天青也是叹了一口气。
他也很想证明自己所言非虚。
但他的确是没有办法。
说什么?
说李承乾日后会造反?
但长孙皇后没有早死,李承乾还会造反吗?
说长孙无忌后来会被李治逼得自杀?
但李承乾如果不造反,那又轮得到李治吗?
贸然说出自己所知的历史,不仅无法自证,更可怕的是,这些来自“未来”的信息,一旦被李世民听入耳中,无论信与不信,都可能在他心中种下猜疑的种子,引发不必要的动荡,甚至提前催生出本不该发生的祸端!
想到这儿,楚天青看向眉头紧锁的李世民,不禁摇头叹道。
“老李,如果我真的有什么祸心,在我认出你的时候,就有无数次机会,可以让这一切走向一个你绝对无法承受的后果。”
闻言,李世民瞳孔骤然一缩。
虽然楚天青没有明说是什么机会,什么后果。
但他心里却是明白的很。
“但我并未选择任何行动。”
楚天青语气平静,随即竖起两根手指。
“其一,我心之所向,唯在医道。悬壶济世,解人病厄,此乃我毕生所求。至于朝堂权谋、天下纷争......非我所愿,亦非我所长,更非我所求!”
“其二......”
楚天青的声音放慢,带着一种无比的真诚。 “在我所来的那个后世,你,李世民,被亿万华夏子孙尊称为千古一帝!你开创的贞观之治,被视为华夏历史上最辉煌的盛世之一!你的文治武功,你的胸襟气度,你的任贤纳谏......皆为后世帝王楷模,万民敬仰!”
千古一帝!
听到这四个字,李世民身躯猛地一震,眼中骤然爆发出难以言喻的璀璨光芒!
那眼神中,除了巨大的震惊与难以置信,更有被这旷世赞誉冲击得心神激荡的狂喜。
以及......
一种深植于帝王骨髓,对“青史留名”近乎本能的极致渴望被瞬间满足的颤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