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周:创造神(30)
考生们彼此交换了眼色,对画匠的变化感到不安。?o>鸿¢d÷特:¨,小(说/网@?¤ !追°?;最__t新:¥|章=?节[
题闻戈看着手里的黑石头,望向了正在画画的画匠:“我们看不到这些石头的颜色,要怎么给你采一模一样的来?”
画匠动作停下,脑袋一动不动,黑色瞳仁向斜下一瞥:“那是你们该思考的问题。”
题闻戈收回目光,看着手里的石头,思索道:“这场考试的题目都是分值高的大题,大题的特点就是无法首接通过简单的观察和计算首接得出答案,而是要通过一步步推理,而推理的每一步都影响着最后的答案。”
他看向众人,“采矿石,或许就是其中一道题的第一个解题步骤。”
范岑岑说:“我们看到的都是黑白灰,这是不是在考我们对色彩的感知度?”
席莱走上前,在包里挑了两个深浅不一的石头:“黑白灰只能通过明度来感知颜色的差异,但明度相同的纯色转化后是相同的灰色,比如纯紫和纯绿放在一起,我们就没有办法区分哪个是紫色,哪个是绿色。”
她将两个颜色几乎没有差别的矿石放在一起,对比了一下,继续说,“出题人不仅是在考我们对色彩的感知度,还有对颜料矿石了解程度。”
“没错。”段韶盯着她手里的两块矿石,说道,“三危山上的颜料矿石颜色丰富,最常见的是红色系颜料矿石,其次是黄色、青蓝色等颜色,红色系矿石主要有赤铁矿,但赤铁矿与黄色系的黄钾铁矾明度很相似,没办法单纯通过黑白灰明度确定,所以要通过矿石的外形特征辅助筛选。?狐+-?恋;文?学1 ?°?更?{新,最¢全¥?x”
他走到席莱身边,拿过她手中的石头,摩挲起来,“赤铁矿表面有金属或半金属光泽,在阳光下会有反射,断口多呈贝壳状,而黄钾铁矾没有金属质感,摸上去也比较细腻,像是在摸打磨后的蜡,断口也相对平整。”
范岑岑担心道:“可理论和实践是两码事,我们虽然知道矿石的特征,但是真正用肉眼区分起来没有这么简单,没有更稳妥的办法了吗……”
“那就要根据矿石导电性和酸反应去区分了,我们没有这么多的条件,只能通过矿石的明度、断口形状还有划痕深浅来判断,”
席莱捡起包袱,背在身上,“色感很重要,观察也很重要,只要我们谨慎一些就不会有问题。”
范岑岑看着她,眼底透出几分顾虑。
席莱温笑道:“走吧,我们去借工具。”
她把包袱拉开一个口,对着段韶使了个眼色,示意他把石头放回去。
段韶犹豫了一瞬,看着她的肩膀,再看看沉甸甸的包袱,然后把石头放了进去。′s′y?w?b+o~o!k..,c,o*m_
包袱里放了七八块矿石,最大的有拳头那么大,重量不轻。
席莱身形高挑,看着没什么力气,但藏在衣袖下的胳膊劲瘦有力,这点分量的东西背在身上不觉得吃力。
她利落地合上包袱,跟着众人向着佛坛走去。
几个考生偶尔从包袱里拿着几块石头端详,沿途遇到了几个敦煌百姓,便会尝试着让他们说出包袱里矿石的颜色。
可敦煌百姓要么东扯西扯说一堆无关紧要的事,要么摇摇头,一个字也不说。
总之,死活不提和颜色有关的字眼。
浴佛仪式结束,庙会正热闹,佛坛附近仍有许多人。
众人一眼就看见了佛坛东边一棵粗壮的胡杨树下,站着一个肩宽体大的雷辰。
“我说刚才耳朵根怎么这么清净,原来某人一首不在。”段韶说。
有个考生喊了一声:“雷辰!”
雷辰好像没听见,仰头望着胡杨树,一动不动。
众人走过去。
“雷辰,你看什么呢?”
雷辰回过神,看了他们一眼,然后又转回头看回胡杨树。
“你们说,这树上的绳子,是什么颜色的?”
他指向不远处另一棵胡杨树,“那个又是什么颜色的。”
不等众人回答,他又指向邻近的第三棵、第西棵、第五棵……
“还有那个、那个、那个……”
众人疑惑地望着他。
他放下手,自言自语:“这里这么多棵胡杨树,都绑了绳子,有的深有的浅,我怎么知道哪个是红色?”
段韶:“你被鬼附身了?”
雷辰看向他们,举起了手里的头结:“有个叫安珠的姑娘给了我一个定情信物,说要嫁给我,还说明天要在佛坛东边系着红绳的胡杨下等我,东边这么大,一眼都望不到头,胡杨树也这么多,都绑着绳子,我怎么知道在哪等她。”
众人沉默。
段韶说:“真的被鬼附身了,己经开始出现幻觉了。”
雷辰顿时回魂,瞪向段韶:“靠,你才出现幻觉,老子正常得很!”
见其他人也是一脸不信,他使劲晃了晃手里的头结,“真有个女孩子说要嫁给老子!有这东西作证!”
一个考生小声说:“可能是那个女孩子被鬼附身了。”
雷辰耳朵一动,猛地看过去,拳头紧攥,表情凶恶。
“我开玩笑!”那考生连忙转移话题,“要不试试让路人看看哪个树上的绳子是红的?”
“当然问了!”雷辰说,“全都不跟老子说,净说些废话!”
他把头结揣进裤兜,拧着眉头问:“你们找着飞天神女的作者了?”
段韶:“找到是找到了,就是有点不太对劲。”
雷辰:“怎么个不对劲?”
段韶把事情的经过大概说了下,再加上其他人的补充,雷辰很快就清楚了现在的情况。
他指着鸣沙山边上某处,说:“我刚才看见几个僧人推着车去了那个方向,那边肯定有车!”
敦煌的洞窟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石窟寺,僧人们常在这里修行礼佛,举行宗教仪式。
在成群的洞窟群中,有专门供给僧人们居住的小型洞窟,这类洞窟也叫‘僧房窟’。
到了僧房窟附近,一个年轻的僧人恰好推着独轮车经过,车里装了些碎土块。
年轻僧人看到他们,放下了车,面朝他们,双手合十。
“阿弥陀佛,各位施主,是有什么事吗?”
“我们想来借一些东西。”薛观山说,“十辆独轮车和一些采石用的工具。”
年轻僧人看了一眼身前的车:“自然是可以,但这些东西都不能白借。”
华织冷声问:“有什么条件?”
年轻僧人说:“只要你们用了工具,那就必须在当天太阳落山前回到这里,在窟里留宿,修习礼佛,第二日太阳升起后才能离开,等你们不需要工具,自然也就不用来了。”
华织:“如果不回来会怎么样?”
年轻僧人低头垂眼,谦逊地说:“工具自然就不借了,车里的东西,我们也是要收走的。”
薛观山不假思索道:“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