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五十刚开始不惑小丫头

第316章 查找玉坠流转

张老太太愣了一下,随即摇了摇头:“应该不会。虽说家里老宅的东西被抢光了,但我们搬到破庙后,就没人再为难我们了。而且扒坟盗墓是缺德事,村里人再穷,也没听说过干这种事的。”

陈秀芳也有了疑问:“这玉佩能不能是您哥哥送给了什么人?”

张老太太看着陈秀芳的眼睛,“你是说……”

“嗯!”陈秀芳点点头。

林悦看的一头雾水,却又知道她们都在激烈思考,不敢打断。

“我哥没说过。”张老太太仔细回忆,“不过他确实和一个姑娘……”

她突然眼前一亮,“对,那个姑娘叫丫头,住在村西大杨树下,那年我看见过我哥把一担水挑到她家门口大树下,把扁担给了丫头就匆匆离开了。”

“学雷锋做好事嘛,有什么?”林悦虽然知道那时候人们保守,可是挑担水能说明什么?

“那个年代可是大事,要是没好感,谁敢给别的大姑娘挑水,唾沫都得淹死他,还出得了门?”张老太太给她科普。

“阿姨您说,有没有可能这玉坠是您哥哥送给丫头了?”陈秀芳想象力被激发了。

张老太太若有所思:“还真有这可能!我咋把这事儿给忘了。那丫头模样长得俊,性子也好,我哥肯定是喜欢人家。只是后来家里出了事,我哥没了,也不知道这丫头后来咋样了。”

陈秀芳眼睛放光,“阿姨,咱们要是能找到这个丫头,说不定就能知道玉坠的下落了。您还记得村西大杨树下那户人家吗?”

张老太太皱着眉头想了想,“时间太久了,当年的房子估计早没了。我都八十多了,你们说村里老人是不是也都没的差不多了?打听可能都没处去打听了。”

可林悦的兴致却上来了,“说不定这玉坠背后还有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呢。”

“故事啥,有也是悲剧呀,主角都跳井了!”陈秀芳说的也有道理。

林悦伸了伸舌头,不说话了。

“这都是咱们的猜测,一点根据都没有,仅凭这就去打听怕是会被人认为是疯子,打听不到什么,还会毁了丫头和我哥的名声。”张老太太冷静地说。

这时,林悦又看向张老太太:“奶奶,您刚才问我奶奶是不是张桂兰,她是谁呀?您为啥会怀疑我奶奶是她?”

“张桂兰是我叔叔家唯一的闺女,比我小几岁。”

张老太太叹了口气,“当年叔叔一家在城里生活,村里出事对他们影响不大,后来我投奔了他们,他们给我找了工作,人家有儿有女的,还有婶子,拿我这个落魄人家的孩子算个啥,看不上我,我也有自知之明,自己能养活自己,回他们那儿就少了,叔婶过世后就断了联系。我叔家两儿一女,我们已经有二三十年没走动了,开始听悦悦说时,我以为桂兰是你奶奶呢。”

“可张桂兰怎么会拿到玉坠呢?”林悦追问。

陈秀芳猛然想起李老太太跟她说过,村里人彻底翻找了张家,却没找到金银财宝,难不成是到了张老太太叔叔手里?

突然一拍大腿:“哎,我想起来了,莫不是您叔叔当年在你家出事前从您家老宅或者您哥哥的遗物里拿走了玉坠?”

张老太太慢慢点头:“我也这么想,这很有可能!我叔叔那人最会盘算,当年家里出事,他肯定会趁机藏些东西。要是玉坠真被他拿走了,后来落到桂兰手里,再辗转到悦悦身上,倒也说得通,可是悦悦奶奶不是张桂兰,是甘肃当地人,我就想不通了。”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虽然没彻底解开玉坠流转的谜团,但也算理出了些头绪。

张老太太看着林悦,又看了看桌上的玉坠,伸手握住林悦的手:“不管玉坠是怎么到你手里的,能遇上你,又看到了哥哥的玉坠,我这心里还是高兴的。以后啊,你就把这儿当自己家,常来陪陪奶奶。”

林悦看着张老太太眼里的暖意,心里一热,用力点头:“嗯!奶奶,我会常来的!只是话都说到了这个份儿上,您不想知道真相?”

张老太太怎么不想,黄土都埋到脖子的人了,谁还想有遗憾,可嘴上却说:“那有什么办法?人都没了,去哪里查?”

“奶奶,阿姨,这玉坠连着我的身世呢,你们说是不是玉坠的过往查出来了,我的身世也就大白了?”

陈秀芳点点头,顺着林悦的话说道:“你说得对,玉坠的过往和你的身世大概率是连着的,要是能查清玉坠怎么流转到你手里,说不定就能顺藤摸瓜找到你的亲人。”

此刻的张老太太和陈秀芳已经意识到,玉坠的来龙去脉已经不重要了,接踵而来的问题是林悦的身世,按说这孩子够可怜的,如果能找到她的亲人可是一件大好事。

此时,她们都没有想如果林悦找到亲人还会不会像现在这样和她们亲近,她会不会回到自己父母身边去,善良的人总是想让每个人都更好。

张老太太咬了咬牙,“悦悦,如果你这么想知道真相,奶奶陪你查!只是奶奶这岁数大了,不知道能做什么!”

陈秀芳也支持,别人再怎么好,都不知道自己的根儿在哪里,不始终是一棵浮萍吗?

三人重新坐好,把可能的线索又捋了一遍。

陈秀芳先开口分析:“第一条路,去找你养父母问身世,这个他们肯定知道,你怎么捡来的或是买来的,他们怎么可能不知道?

不过,他们既然一直想找你,这一上门,肯定会借机提条件,咱们未必能拿到实话,还可能被缠上,风险有些大。”

接着她看向张老太太:“第二条路,找您的堂哥堂妹。当年玉坠要是您叔叔拿走的,他们大概率知道内情,就是不知道,他们也会说这玉坠是他们父亲传下来的,你们家里没送过他,那肯定是他拿走的,当然这也不重要了;如果他们知道情况,牵扯到父辈‘偷拿’的名声,他们未必愿意说,就算说了,也可能掺假;要是他们不在了,后人更未必清楚,这条线索也难。”

最后提到“丫头”,陈秀芳叹口气:“第三条路,回村找‘丫头’。这么多年过去,村里老人怕是没剩几个,‘丫头’是个姑娘,大概率嫁出去了,能不能找到都是个未知数,就算找到了,这么多年的事,她未必记得清,也未必愿意提,太不现实了。”

张老太太听完,轻轻拍了拍林悦的手:“悦悦,你看这三条路,哪条都不好走。你还坚持吗?”